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电气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21-07-19沈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

沈静

摘要:本文以湖北科技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电气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适合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电气专业发展的体系,更好地培养具有高质量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电气专业;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4-0122-02

“湖北科技学院与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教育部2013年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湖北科技学院学习,经考核合格后,第四年学生可选择按期前往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或在湖北科技学院继续学习。经过几年的发展,已为社会输送了几届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人才,而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保证电气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保障人才与国际化市场经济相适应,文章结合中德合作办学电气专业教学的特点,对办学规范性、质量过程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条件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论述。

1 办学规范性

本专业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办学,依据《湖北科技学院中外合作辦学项目管理及实施细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规范办学。除教育部已有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制度外,项目组相继完善了《湖北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出国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管理和教师培训等具体环节的实施过程,做到有章可循。

2 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的制定和实施在强调特色的基础上,对其形式和格式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学院报告和反映情况,提出教学与管理工作改进建议,接受咨询;定期汇总、研究、讨论各种教学情况;参与本专业教学工程、教学评价和专项评估等工作;负责学生在国内完成的课程、实习实训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及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及归档等工作;实现了排课、教师课程教学进度表录入、成绩录入、学生成绩档案等的电子化信息管理。还特别注重提高德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搞好德方教师的教学课件及教案检查等工作;落实“助课”制度,安排英语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参与德方教师课堂教学,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对“挂科”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醒挂科学生搞好补考科目的复习,能按时通过补考,以免影响正常赴德学习行程。

3 教学质量条件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程资源建设从引进德方资源和制作自有资源两方面进行。在优质资源的引进方面,对于可以远程访问的资源,与德方协商,给中方学生分配相应级别的用户账号,可以在国内进行远程访问和学习。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向我校中德合作办学班学生开放图书信息资源,学生能够免费享用该图书馆的图文信息。对于一些存在中欧网络差别的资源,经德方授权提供,由中方课程资源建设团队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发布,供学生使用。在自有资源建设方面,项目组通过专项研讨对课程大纲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并收集了外方教学大纲,形成了规范的文本并装订成册。项目组已建成和发布了《金工实习》系列微课课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针对中德班学生开设了《欧洲学习指南》的欧洲文化风情类选修课程,帮助赴德学习学生尽快适应当地的文化和德方学校的学习节奏。

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建立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促成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成立专用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智能汽车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采取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指导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让学生直接参与创新与创业项目。加强学生学科竞赛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并设置短学期制用于创新创业。选拔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进入电子协会进行交流、学习和培训,为学生课外科研和学科竞赛储备力量。一方面,学生竞赛的校内指导老师通过在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产品中积累的工业设计经验,开设学科竞赛选修课,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不定期地为学生提供讲座、培训和指导,使学生设计的学科竞赛作品更贴近工业生产实际。

在英语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从第二学期开始,分为两层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每学期对各层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进行阶段性考核。邀请高年级的同学一助教身份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的外语早、晚自习中,与班主任一起参与中德班同学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外语学习兴趣和效率。在德语课教师安排方面,经国际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兄弟学院的配合与协调,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使德语教师能更好地适应项目教学需要。

在骨干教师赴德学习方面,自2014年起,每年公派2名骨干教师赴德方高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习与交流。外派教师完成学习计划后还可以申请德方学校认证,成为德方全球合作学校主讲教师。目前,有几位教师已经顺利完成赴德学习计划,参与了德方高校的“国际学生周”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全程参与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教学活动,学习德方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式方法、实验教学指导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大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工程师为专兼职实践指导老师,承担《PLC课程设计》《变频器课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根据《湖北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组织实施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每年选派2~3名中外電气专业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一年。对在校专业教师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企业锻炼经历,打造“理论+工程”的师资队伍。教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研发,掌握当前工业控制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行业前景和工业生产现状,将课堂教学内容从教材上拓展到工业生产实际。利用亲身参与的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课堂内容更为生动,学生也易于接受。

校企合作办学,在实训基地挂牌设立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并积极向实习生、毕业生推荐,帮助院校开展就业辅导讲座,基地为专业学生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校方组织学生来企业参观见习。实习生在企业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习培训,由企业方宣讲行业发展和知识技术讲座,给予就业服务。

4 教学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构建与实施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有效地对教学主要环节实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使教学质量可以持续稳步提高,依据湖北科技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管理规定,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细则。本专业的“项目管理委员会”和“项目教学委员会”分别对专业运行和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做好记录,对监控记录做到真实、准确、清晰,每天反馈各专业教师、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状态,及时反馈、通报与整改。

除了加强常规管理之外,还进一步落实或加强了:

1)选派沟通能力、教书育人能力及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项目班的班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学习及就业指导、学生出勤及学习质量监控等工作,项目班班主任在项目班担任至少一门专业课程;

2)“家长-学校-学生”的沟通。方法方式有:项目班的开学典礼、家长校园见面会、主题班会,家长、师生QQ群等。

5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树立科学考核观,端正对考核目的的认识。

教学办协助并负责建立信息员制度,指定各班的教学督查信息员,定期将课堂信息反馈至教学办,形成准确数据后反馈给教师。同行评教,组织教师互相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至少8节,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同讲课教师交换意见,实现互评互助。督导评价,教学督导员检查老师授课情况,实事求是地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评教,根据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客观认真地进行评价,结合信息员反馈、同行评教、督导评价和学生评教,合理地收集、分配各项评价数据及其权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学质量测评。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座谈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管理,教师全面、合理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相互配合。教学办根据课程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定期检查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情况,根据学生的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指导小组学习与讨论等过程性评价活动,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及进度,使教学效果更好,同时将过程性评价开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6 结束语

中外合作办学电气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面对专业特点,要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过程对质量保障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区聪.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成效——以广西财经学院中澳合作办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4):224-225.

[2] 徐戈,贺彩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英语(ESP)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11-12.

[3] 孙忠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新办俄语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以琼州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9):30-33.

[4] 马舒.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现状与出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4):143-144.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中外合作办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