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创视频——经验复制与知识迁移的新载体

2021-07-19魏钧

清华管理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定格经验企业

魏钧

知创视频研发的探索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如何进行知识迁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11年,我们在英国期刊《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中国情景下个体知识迁移的论文,发现企业依靠非正式组织进行知识迁移,难度相当之大。在企业里,员工源源不断的实践智慧,正是企业生命力的直接体现,但由于它的分散性和内隐性,大部分企业仍然找不到有效的承载方式,这一点阻碍了企业向知识创造型组织的发展。

企业从来都不缺来自内外部的成功经验,但将这些经验变成自身的共享心智,却并不容易,原因在于把经验变成知识,需要一个外部表征过程,只有将内隐知识转变为外显知识,才能具备迁移和传播的条件,这个过程叫“定格”(见图1)。什么是定格?中国的成语全部是定格的范例,比如“负荆谢罪”就是一个代表,这个成语来自战国的廉颇,但定格却是由两位文学巨匠完成的,而且还是一次“千年接力”。第一位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记载了这个故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文中把廉颇的动作定格为:“肉袒负荆、至门谢罪”,或许是因为语言不够简练,并没有成为广为流传的成语。又过了1500年,另一位文学大师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描写李逵认错:“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这一次,施耐庵参照《史记》,将李逵的动作定格为四个字,形成了“负荆谢罪”这个成语。或许其他文学著作中也出现过这种提法,但由于影响力不够,现代《成语字典》多以施耐庵的这次定格作为标准说法,把《史记》作为成语的源头。由此可见,一条经验变成一个知识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格方式。在企业,知识迁移过程中定格难题也同样困扰着大家,成为了知识管理和经验复制的主要瓶颈,由此引发了企业知识迁移的诸多断点和堵点。

图1 定格在知识迁移中的核心地位

● 知识迁移的断点:有经验没提炼

经验不等于知识,经验要变成知识,需要提炼出便于理解的知识点。被喻为“世界知识运动之父”的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郞指出,知识的创造表现为四个阶段: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知识螺旋,周而复始的上升发展。其中,外化阶段就是知识从隐性转变化显性的关键一步,知识将从实践智慧蜕变成概念表达。“经一事”未必能“长一智”,有经验却不复制,这是企业又一种巨大浪费,其中的断点就是经验没有被定格为知识。

大家知道“微笑服务”这个概念,它的提出者是美国沃尔玛公司,当时该公司为了消除服务态度的差异,要求员工宣誓:“对三公尺以内的顾客微笑,并且直视其眸,表达欢迎之意”,企业把“微笑服务”变成行动规范,在培训中要求员工做到“微笑时要露出八颗牙齿”。这个概念迅速走红,使得企业纷纷效仿,大家把“微笑服务”作为服务的新标准。“微笑服务”这个概念就是一次成功定格,如果当时企业定义成“热情服务”或“笑迎八方客”,虽然意思相近,但知识迁移的效果可能会相距甚远。“有经验没提炼”现象背后是定格的缺位。所以,一些企业专门设置知识管理岗位,帮助员工完成经验定格,把知识从实践中提炼出来。

● 知识迁移的堵点:有成功没复制

企业即使有了知识,其实也很难广泛复制,这还取决于知识传播形式的友好性,以及是否容易转化为行动。我們经常看到企业组织交流会,请一些员工上台分享经验,主要采用自我陈述方式,这种知识共享形式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大部分员工无法将经验准确定格,陈述时也不能聚焦要点;二是听众很难捕捉到核心做法,需要依靠主观判断选择性接受,还要靠自己的领悟力加工理解,最终结果是见仁见智。一些企业为了传递宝贵经验,组织大量人力编写报道或案例,希望通过文字形式传播经验,但现实情况是员工缺乏对大量文字的学习兴趣,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宝贵经验往往被以文字形式束之高阁,又一次以文字形式被雪藏。有些企业还会组织现场参摩,初衷是为了增加现场感受,但参观者很难捕捉到有用知识,因为大家不一定看得懂现场背后的思考与布局。可见,知识迁移需要一个好的载体,不仅让大家喜闻乐见,而且愿意去实践。

表1 知识迁移与知创视频的对应关系

2013年4月,在为英大传媒集团梳理文化时,确立了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在文化宣贯过程中,我们借助集团视频中心的力量,拍摄了一系列以员工为主人公的视频,每部都报道一位有创造力的员工,题目叫作《我和我的创造》。这一系列短片一经推出,员工便有强烈反响。这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传播理念和方法,迅速得到员工认同。视频作为人物、场景、事件、语言、文字等多元素复合体,在知识迁移中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从那时起,经过多年打磨,我们开发出知识迁移的有效载体——知创视频,即一种“知识+创造”的视频传播模式。

知创视频制作的方法论

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迁移,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成功示范、经验萃取、学习共享和复制优化,企业传统的知识迁移方法会分几步实施,各步骤中都会有不同的主体,这样很容易造成梗阻,甚至是断裂。知创视频将这四个阶段打通,成为一个整体。首先,以绩优者为主人公拍摄视频,记录其成功做法,这就实现了成功示范。其次,将视频主人公的经验,萃取成知识点,以文字形式批注在视频里,起到知识标签的作用,以完成经验萃取。第三,以视频形式呈现知识,可以实现全员观看,这就实现了知识共享。第四,用本企业同岗位绩优者的讲述,消除大家践行别人经验的顾虑,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优”的迁移效果(见表1)。这样一来,知识迁移四个阶段的任务,都可以承载于知创视频之上,实现一体化的效果。

图2 《知创视频》制作流程

为了保障知识迁移的有效性,制作知创视频还需要有完整的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事件挖掘,找到知识的事件载体,锁定绩优行为和关键方法,聚焦知识主题,保障知识的有效性。第二步是访谈拍摄,通过访谈和视频拍摄,记录成功者的关键动作,实现知识的可视化。第三步是视频制作,运用后期制作还原事件场景,立体化呈现成功经验。第四步是知识萃取,用文字将知识概念化,提炼动作要领,进而构筑知识地图和经验智库,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见图2)。

● 事件挖掘

一个组织的发展壮大,就是由一系列成功事件所构成的。大部分企业都会有一些成功的人物和事件,但如何变成知识长期保留在企业里,还是需要有一个挖掘过程。通常会委派专人,与成功者进行深入交流,追溯成功经历,回顾关键事件,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那么,如何通过与成功者交流,才能找到有效的事件呢?事件系统理论(event system theory)告诉我们,事件强度是一个很好依据。所谓事件强度,是指某件事在新颖性、关键性和颠覆性上的表现程度。在访谈中,受访者往往会提到一些标志性词汇,能够反映事件的强度,帮助我们锁定高强度的事件。比如,受访者谈及“意料之外”或“开创之举”时,就预示着这个事件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受访者使用了“业务重点”和“难点痛点”等词时,说明这个事件是关键的环节;受访者提到“由弱变强”、“扭转局面”等概念时,意味着这件事具有较强的颠覆性。只要在交流时把握这些标志词汇,就能够找到重要事件,为知识萃取打下坚实基础。

● 访谈拍摄

个体的实践智慧大都隐藏于头脑之中,以隐性知识形式存在,企业要想得到这些隐性知识,一般会采用三种方式:一是现场观摩、二是人际共享、三是独立访谈。知创视频采编就采用第三种方式,安排专家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引导绩优者陈述经验,与其它方式不同的是,在访谈的同时完成视频录制,用镜头记录经验介绍的全过程,作为知识萃取和视频制作的原始素材。知创视频采用的是“访谈+拍摄”的记录方式,将知识拥有者作为主人公,通过对话引导出关键事件和相关知识,协助受访者完成知识的显性化。在访谈过程中,引导者需要掌握一些访谈技术。借鉴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可采取“漏斗式”的访谈引导出关键知识。通过锁定范围、追问行动和挖掘要素三个步骤,将绩优者的成功经验“催化”出来。这三个步骤层层递进,好似漏斗的斗边、斗锥和斗颈,可以满足引导知识的需要。

在现场拍摄时,可以用单一机位,也可以多机位多镜头,为了精减长度和突出主题,一般只保留受访者的部分。在疫情期,还可以采取远程无接触式拍摄,通过网络将采访者、受访者和拍摄团队组织起来完成录制。知创视频与广告片用途不同,它要完成知识迁移任务,首要原则就是便捷高效。只有实现“轻型化”,才能让员工熟练掌握,发挥这一工具的最大效用,激发全员的知识创造力。

● 视频制作

知创视频是以视频为主、多素材立体呈现为辅的知识迁移模式,多样化的素材必不可少,包括图表、照片或其他视频,都可以还原真实场景,让接受者体会到讲述者所处的真实情景,增加知识的传递效果。为此,视频后期制作很关键,常用的制作软件包括Movie Maker、iMovie、Final Cut Express等,在Adobe产品系列中的PR、PS、AE和AU等软件,可以实现互相嵌套,处理也十分便利,这些都是知创视频的主要制作工具。

● 知识萃取

有了视频部分,仍然没有完成知创视频,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呈现知识部分。依据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把实践智慧进行概念化,是其中一项核心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实践知识的萃取与理论研究有所不同,通常不需要寻找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将实践智慧概念化上,使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在完成概念化之后,可以建立一个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的层级与属类,方便知识使用和管理。比如,我们在萃取了银行网点负责人的知识点之后,借鉴其业务类别,将知识点分为厅堂营销、线上营销和员工管理三大类,形成了三维度的视频经验智库。

在萃取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本土概念开发,即从陈述者的具体作法里,提炼出本土化的知识点。前文提到“微笑服务”的案例,其实并不是所有服务型企业,都要把微笑放在首位的,不同场景会有不同方法。我们在调研国家电网一位优秀电话客服经理时,她讲述了一次服务经历,有客户打电话反映楼里没电了,她首先表达了对客户的理解,然后马上询问:“请问是您家里停电?还是整个楼停电?”了解问题后立刻去设法解决:“我們这就安排人过去,我给您留一个师傅的电话。”这一次简短的通话,得到客户的认可。此时如果实施“微笑服务”,搞不好客户会投诉,因为客户着急求助,你却在微笑。此案例中的知识点可以萃取为“三解服务”(理解心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员工一看就明白其中的关键动作及其背后的服务理念。把成功经验提炼成清晰概念,是知识萃取的重中之重。

知创视频应用的多场景

应用场景一:经验推送的爆款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许多企业开发了自己的管理App,这也为知识迁移提供了有利平台。2018年9月,在为辽宁中行进行管理咨询时,见到了企业开发的一个管理App——《星兴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管理的可视化。为了发挥平台在知识迁移方面的功效,我建议将从前的《知行学院》改版成了《智云经验》(见图3),专门发布知创视频,实现全员经验共享。记得第一批知创视频发布后,时任行长贾天兵先生给出了八字评价:“简约、聚焦、实战、易懂”。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栏目成为了企业推广经验的主阵地,发布上百部知创视频,有一些来自于员工的创作。企业借助知创视频的形式,逐步构建起知识迁移的组织生态。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知创视频叫《备有效户 做逆行者》,它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上线(4月9日),仅仅用了15天,全员自发点击量就超过了5万次,而企业只有8千多员工。就是说,这部知创视频实现了人均6次以上的反复学习,这个数字超乎了我们的想象。这让我们意识到,推送经验的关键是内容,只要内容直击业务痛点,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才会不断高涨。

应用场景二:实战模擬的教材

企业一般都有岗位培训,尤其对于新员工,但这些培训如何与岗位真实情况一致,起到少走弯路的作用,实战性的培训内容是根本保障。其实,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需要企业提供有本岗位的成功经验,如果缺乏有效方法的指导,所有人都会去“试错”,这种“试错成本”是企业不曾统计的隐性成本,而另一方面,企业同时存在“有经验不复制”的现象,这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

2020年3月,以知创视频为主要载体,我为内蒙古中行开发了数字化培训工具——《实战模拟舱》,它将岗位经验以二维码形式直接送达同岗位员工,进行学习跟踪与反馈,实现视频化的“传帮带”。每部《实战模拟舱》里有一位“舱主”,即该岗位的杰出员工,舱里的内容包括知创视频和相关工具,一个舱聚焦于一类业务难题。时任行长陈志能先生看过《实战模拟舱》评价道:“这些经验和案例弥足珍贵,对下一步网点转型、服务提升和人员培训意义重大。”知创视频作为实践智慧的承载,可以将员工的成功经验加以保留和复制,降低员工的“试错成本”,减少企业的“经验浪费”。

应用场景三:网络大学的金课

随着网络学习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纷纷开设了网络大学,但是,让员工自主学习却颇具挑战。如果网络内容缺乏针对性,网络学习将成为员工的一种负担。2020年5月,我为中国邮政集团采集网点转型经验时,使用知创视频把企业转型经验归纳为“六化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场景化、专属化、平台化、一体化)。在7月28日召开的集团半年工作会上,一些代表性的知创视频与全员见面,时任中国邮储银行行长郭新双先生点评道:“视频结合我行实际,深入剖析了网点转型的六化模式,阐明网点转型的变革方向与方法,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这一系列知创视频在集团网络大学《中邮网院》上集中发布(见图4)。与外部公开课程所不同的是,知创视频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达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深受员工青睐。

应用场景四:自下而上的驱动

当今时代,员工已不再仅仅是命令的执行者,也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员工从“螺丝钉”变成了“发动机”。丰田公司把员工当成是本职岗位的最终责任人,西门子公司希望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变革中来, “自下而上”的管理驱动,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多数企业的层级结构和岗位界限,又与“自下而上”的管理理念不能兼容,造成许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2020年9月,用知创视频为湖北移动的网格长开发能力拼图和智库,汇集该岗位成功管理者的实践智慧,构筑起“三融三力”的网格长知创地图(knowledge creation map)。公司副总经理刘焱宇先生听完汇报后,激发出智库建设的思路:“员工大量的经验是基于实践的,他们不太会总结,这种知创视频则可以做为积分,积得多了,你就是专家”。以知造视频构建企业智库是一种有效手段,视频里的主人公本身就是企业的绩优者,如果再将他们的经验快速推广复制,企业智库的准入与应用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伴随着智库的建设,员工的实践智慧不断辐射全员,由此引发管理的优化与改进,实现“由下而上”的发展驱动。

结束语

企业若能高效的采集、整合和共享自身实践智慧,便会倍速提升其运营效率、凝聚力和竞争力。知创视频作为知识迁移的有效载体,源于视频传播技术,助力企业知识赋能。同时,知创视频以员工为中心,记录并激发着员工的智慧,让员工拥有了站在全员面前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产生“聚光灯”效应,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汇集成一股“自下而上”的驱动力,推动企业发展成为知识创造型组织。

猜你喜欢

定格经验企业
乐淘淘“先进”经验
“咔嚓”,定格的街景
乐淘淘“先进”经验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定格
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