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2021-07-19范新英
范新英
在当前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变革中,教材设计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与学的真实和谐统一。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思想,革新教学方法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知识付诸实践。如在教学《共同建设有序生活》时,引导学生探究学校升国旗时大家应该怎么去做?学生对此有亲身体验,进而就会明白在公共场合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感受社会,深化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学生出发,转变教学模式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就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创新已有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兴趣。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网络、实地考察、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途径来搜集资料。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掌握知识。
以生为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一)重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價、作品评价等。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法。例如,学生在学完某一单元后,针对学习情况进行自评互评,也可以用记录袋进行记录。记录袋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展示作品,将学生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收集;二是反映进步,收集能反映学生进步情况的作品、学习心得、反省材料等,提供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都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学好、好学、会学展开,着眼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着眼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如《诚实守信》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表演平时生活中的以下情景:答应了别人,但有事不能去;别人不守信,我该怎么办?运用这类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生活。
(三)巧借小组团队合作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学生合理搭配。在学习任务下达后,学生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教师可以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评价”就在“形成、总结”处
□刘永红
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的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一部分。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这一科目没有书面作业,学生觉得没有书面作业的学科就是不需要考试、不需要评价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学科的定位,然后再转变评价的手段,去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与技能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增强信心,发现自己的音乐潜能,促进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结合实例谈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
为了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定制了“合作学习成绩册”。这个成绩册就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记录本,主要记录学生的成绩、特长、课堂表现、技能测试、参与活动、期末评价和综合评价。
我们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技能测试,按照四个等级标记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效。一般我们会即时反馈学生在课堂上音乐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及审美情感的实际情况。音乐课堂课时有限且教师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即时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有利于教师的评价操作。
二、和谐民主谈评价
虽然填写“合作学习成绩册”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这本册子能真实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对教师的认同。良好的教学气氛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提供了关注、尊重与欣赏他人表现的空间。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指向,这也是音乐审美的根本目的性所决定的,音乐教学要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创造力。
只有全方位地体现和运用评价的价值和功能,才会有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得到更宽松的自我表现空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评价”就在“形成、总结”处,就在我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
(作者单位: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