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2021-07-19杨阳

理论与创新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践课程服装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建设社会,为社会各领域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在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的人才时,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来,着力培养适合服饰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此,众多高校根据传统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的建构体系、实践方式等方面提出新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服装;服饰设计;实践课程;改革与探索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改革,服装产业经过不断的调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服装设计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的一大类别,为适应服装产业的经济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服装与服饰创造的研究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多元化才能。开展实践课程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服装与服饰创造专业的教育体系,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与其他学科联系低

目前我国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联系的问题。服饰行业是一个与时尚潮流联系密切的行业,尤其是服饰设计方面,设计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着服饰的流行趋势,别出心裁的设计往往是产品流行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服装、服饰的时尚与否,不仅与设计版型有关,更与产品所用的面料、产品的色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很多人造合成的服装材质具有传统服饰材质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相同性价比下更能引发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引领时尚潮流。服装与设计专业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包括纤维的形态结构、各种面料的材质性能、服装的舒适程度、安全卫生、搭配与保养,尤其是关于纤维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发生的变化,这就涉及到服饰与化学的关系了。但我国众多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单一,很少与其他学科联系,尤其是服装设计偏艺术类的教学领域,与化学、美学、商学,甚至是心理学、卫生学的联系微乎其微,很不利于服装与服饰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1.2教学体系落后,缺乏实践课程

服装与设计专业是一个与社会联系密切的专业,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尚潮流关系紧密。我国众多高校目前的教学体系仍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缺少对实践课程的安排。服装与服饰专业涉及类别广泛,存在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现象。现有的服装服饰课程模式单一,教材大篇幅的概述服装织物的性能,对服饰设计教程安排不够具体,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少,实践类别笼统,大多数学生对服装面料的认知停留在教材的介绍和实际的了解之中,但对不同服装面料的剪裁、设计没有新奇的想法,不同材质的服装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切实设计,很难呈现出完美的作品。学校应根据专业的课程方向,成立多个教学实践工作室,如设计工作室、版型工作室、模型工作室、制衣工作室等多个实践场所。开展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切实了解服装服饰的类别和特征,并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具体的服饰生产流程。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探索

2.1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服装与服饰设计作为动手能力极强的课程,不能只停留在系统的理论教学之上,更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开展更多切合实际的实践课程。高校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派遣优秀学生到企业学习交流,带领学生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掌握一线服装岗位新技术,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豐富学生的技术经验。对服装服饰具体的生产流程、实际操作、销售环节、岗位职责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与企业探讨每一时段社会的主流趋势,不同服饰种类消费群体的喜好,以及产品的接受程度、购买特征。除此之外,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教学核心应以高端审美为主,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敏锐觉察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团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服装、服饰设计展,通过对新颖高端的服装、服饰的观赏,多个环节的互动,引导学生感受服装、服饰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2.2丰富教学的文化内涵

服装与服饰是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从皇帝发明衣服起服装就与人类一同发展演化,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服装有着丰富的内涵,不同的服装种类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当代高校对民族自信心的教育应融合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尤其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专业,更应该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尊自信入手。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出席外交活动时,所穿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衣服,完美的呈现了中国特色文化自身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还吸引了众多跟随的潮流。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丰富而繁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体系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适用于今天的优秀文化。开展相关的实践课程是丰富文化内涵重要途径,传统民族服饰中很多具有特色风格的服饰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仿制不出来的,即使仿制成功,也缺少其中的韵味。这就要求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关键的制作方法和文化特色。

3.结束语

实践是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举措,是培养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具有多元化才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保障,是完善我国高校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实操性和应用性也决定了实践课程的重要程度,目前我国的课程体系缺乏具体的实践安排,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不足。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和企业的联系,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联系,加强课程的实践操作是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和基本要求。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学校的建设和教师体系的优化改革,是现代化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犁,崔荣荣,吴欣.基于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02):107-111.

[2]张婷.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群教学实践——以“服饰配件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21(09):202-203.

[3]李祖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服装材料学”课程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07):134-137.

[4]李俞霏,杨永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03):105-106+111.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实践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以视觉艺术为导向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思考》,课题编号:201919。

作者姓名:杨阳(1983-),男,汉族,湖南岳阳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与服饰设计。

猜你喜欢

实践课程服装
少数民族的服装
道具服装
迁徙
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思考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