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山海经》为原型的插画衍生品设计

2021-07-19魏先超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插画设计山海经民族文化

摘要:《山海经》中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意义,其中包含大量的古老传说素材。作为设计师,应该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形象进行再次设计创造,不仅能产出丰富文化底蕴的插画衍生品,更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分析《山海经》插画产品设计,进一步总结出《山海经》故事形象在插画中的表现手法,并提出设想计划。

关键词:《山海经》;插画设计 ;民族文化

《山海经》插图中的一些故事形象使了解古代人们文化氛围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多是从地理、历史、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从美术产品设计方面的研究并不多[1]。

《山海经》的大量插图作品,蕴含了不同时代画师对于这一文化瑰宝的理解,也透露出不同时期的美术创作特点,通过对插画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清晰明了地总结出美术表现手段,从而为当代插画设计提供参考经验。

一、《山海经》插画产品设计

(一) 故事元素的选择与创新

《山海经》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记录了大量的先秦神话故事,如羲和浴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腹生禹等。其内容怪诞且丰富,有着大量丰富的奇人异物,例如,龙身人头、两头兽、多头鸟、大肚子雷神、无头兽等等。这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古代的文化信仰,反应了古代人类在各个方面的尝试[2]。

这些丰富的故事形象为现代插画产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明代胡文焕绘的《山海经》图文并茂,以线条刻画形象,线条大胆细腻,例如,胡文焕在塑造帝江这一形象时,采用清晰明了的线条,描绘上更加细致入微为,对于形象的表现力也更强,致使画面更有张力,更有有怪异趣味的特点。相比之下,汪绂的线条更有规律特点,张弛有度,加入了一些纹路,更加强调虚实的对比。现代画师杉泽笔下的帝江,其外形更为形象立体,对于姿态的刻画更为浑厚,这也是现代审美的别样体现。可见,不同画师所体现的视觉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与画师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3]。

由于古代的工具和技术有限,画师对于“形”“神”的追求更为明显,因此,插画的发展缓慢。在当下,插画师们大胆提炼传统故事形象,以经典作品为参照,对主体进行大胆的二次创作,

因而古今结合的插画作品越来越丰富。

(二) 绘画技巧的大胆创新

线描是古代最常见的绘画表现手法之一。比如,蒋应镐的《山海经》绘本,大多都是通过线条来勾勒丰富的形象,并且强调线形和墨色,具有浓厚的中华特色,与西方绘画明显区分[4]。

实则,中国画派一直以来就比较注重对于线条地应用,南朝画家谢赫“六法”其中之一就是骨法用笔,即注重对于线条地应用。

但蒋应镐的《山海经》绘本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过分注重对于原著的借鉴,而影响了自己主管理解的发挥。因此,这也对现代插画设计有启发的意义,在实际创作中,不能过度模仿,为了还原故事形象而进行创作[5]。应该大胆地融入自己地想象,结合时代特调去二次创作。在创作时,不要生硬地还原文字内容,更应该注重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例如,清朝时期,《山海经》绘本运用了大量的宗教元素,比如运用佛光增添神秘色彩,具有强烈的神话主义色彩,这也让这一时期的创本明显区分于其他时期。

因此,对于现代美术作品设计的启发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应该过于依赖已有的作品范例,应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去丰富自己作品道德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拘束,大胆创新。

(三)传统纹样的提取创作

汉代纹路样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可以理解为古代中国纹样史的一个分界点。因为在此之前的纹样比较生硬,骨架感较为强烈,且棱角分明。然而汉代之后,大量曲线形态的纹路样式被运用,例如龙纹、水波纹等等。这一时期,纹路样式呈现风格多变、纷繁复杂的特点。这给《山海经》插画作品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纹理的运用,不仅可以丰富画面元素,同时也能适时地增加画面地美感和动感。特别是,纹路也是中国传统元素地体现。例如“如意纹”就象征着吉祥富贵、称心如意,其特点是圆润无缺。

因此,在现代插画作品设计中,应该融入更多具有丰富意义的纹路样式。这也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文化表现力。

二、《山海经》故事形象在插画中的表现手法

经过对《山海经》神怪形象地大量查阅和分析后,可以将表现手法归类为四种形式,分别是“增加”、“减少、“异化”、“置换”等。这对现代地美术产品设计有很大地启示意义。对于古人来说,这些创作手法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经过历史沉淀与积累,这些作品对于后代而言有很巨大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古今结合,运用这些技巧手段创作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作品。

(一)异化

“异化”,即将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包括对形体、色彩、属性等的异化。 比如对于“帝江”在这一形象的传作中,古人常通过“增加”、“减少”、“转换”等方式。在现代美术创作中,“异化”也常常被应用。经常被运用到的是,先对两种元素在形态或者颜色上进行过渡,然后再分割开来,已达到异化的目的。实质上,“异化”是指一种变化,对某一元素进行形态上的改变,或者是将不同元素转变为统一的形态。“异化”的同时也是在阐述主题,使作品呈现出相异相同的效果。艺术价值体现在相似与差异之中,相似属于媚俗,差异属于欺骗。因而,艺术家们常常使用“异化”这一手法追求“相似相异”的艺术境界。

(二)增加

“增加”即在基础上的造型上,融入其他元素,然后对其进行叠加,创设一个新的形象。如以《山海经》中“鵫鸟”形象为例。这是一只长了六个头的小鸟,书中记录这只鳥原在西王母身边,因野性未改致使西王母想吃了它,鸟知道后逃跑未果,直至被西王母折磨到只剩一个头才放生,因此逐渐变为野鸡形象。一些画师以野鸡这一形象为原型,通过叠加的手法,对这一形象进行还原。除了“鵫鸟”之外,还有四翼、六目、三足的“酸与”和一头十身的“何罗鱼”为典型,充分表现出增加的创作手法。

“增加”往往被理解为数量的增多,实则不然,也包括重叠、杂糅、组合、形变重组等方式。从而达到重组元素、构成画面的作用。这一方法也经常被运用于现代美术设计中,例如平面设计中的四方延续图案。

(三)置换

“置换”即将主体中包含的一些元素替换为其他元素。例如在《山海经》中有许多人物或者动物形象,比如一些外形奇特的的外国居民,这里就是运用了“替换”的手法。如书中有一形象——“并封”,其形似猪,且有两个头,一前一后,这就是对于“置换”手法的经典运用。其次,女娲的形象也是“人首蛇身”,这也属于“置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用于“置换”的元素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形态上的,也可以是主题上的。

在现代美术作品设计中,常常为了营造氛围、产生共鸣而是用置换这一手法。如 Anita 的这幅插画作品中,他将人物的头部“置换”为麋鹿的头部,并且将其换上人类的服装饰品,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了忧郁感。可以看出,置换不仅仅是元素的挪移,更是對于画风、主题、风格的重塑。

(四)减少

“减少”即有意识地删除或者是弱化原来形象的一些元素,然后用替换、留白等方式补充画面。需要注意的是,“减少”不是直接删除某一元素,而是通过有意识地削减让作品的虚实关系更为明显、强烈,从而产生层次感和差异感。《山海经》的作品设计中,对于一些奇形异兽的塑造,往往会运用到这一手法。比如,对于“刑天”的形象,古人往往会把形象的头部忽略,将五官画在身体上。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刑天”在与天帝斗争过程中表现的顽强的生命力的英勇的战斗力,因此,他被成为“战神”。

三、《山海经》插画衍生产品设计实践

通过对《山海经》相关插画设计的查阅,发现作品大同小异,基本属于写实派风格,与动漫、游戏中的怪物形象相似,且偏向于欧美化,没有体现出中国传统风格。因此,试图探索新的思路。

对于作品风格,确定为平面装饰的风格,对于《山海经》中的一些神怪形象进行提炼,例如“帝江”、“鵫鸟”、“刑天”等等。然后借助国风色彩强烈的纹路样式进行编排和加工,如云纹、水纹、回纹等。对于构图,则会采用竖向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画面的纵深程度。对于色彩,选择蓝紫色调,呈现冷色调,更契合主题。同时,为了是色调氛围更为和谐,也会适当地融入粉灰色调,在相互搭配下构建和谐的画面。在线条勾勒时,也会更加注意粗细变化,并且强调虚实的应用,在点、线、面等各个方面体现作品的风格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晨阳,王云云.浅析《山海经》神怪形象在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西部皮革,2021,43(08):128-129.

[2]唐晓梅.浅析《山海经》书籍插画中色彩美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1(03):32-34.

[3]赵学梅. 《山海经》系列插画再设计及应用[D].南昌大学,2020.

[4]陈志莹,任云妹.《山海经》中神怪形象的造型技法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2):45-47.

[5]王陵生.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山海经》数字插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

作者简介:魏先超,男,汉族安徽巢湖,1998年6.10,本科,工作无,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插画衍生品

项目编号 S202010378364

项目名称 以《山海经》为原型的插画衍生品设计

猜你喜欢

插画设计山海经民族文化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中的奇兽
《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同人插画设计调研分析
动漫插画设计中水彩技法的应用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浅谈视觉习惯在插画设计应用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