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道德品质教育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2021-07-19林辽畅
林辽畅
【摘要】小学生自我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小学生自己所应该具备的,能够满足其适应他们终身发展及其社会进步所需的一种必备性品格与关键技巧。所谓的必备性道德品质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品质,美育教师既是帮助形成完善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又是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必备性道德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落实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中,审美判断与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理解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道德品质;美育
一、审美判断形成学生正确价值观
审美评价判断既是基于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判断美与丑之间的事物需求而进行研究提出的,又是当今社会人们从事学习、生活及其工作所具备的必须要素。审美评价判断是在进行艺术鉴赏过程中发展形成的,它是指美术作品通过其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建筑构思内涵来充分体现创造者的思维感情和审美观念的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其艺术形象的表达来直接感染和影响到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正确认知和审美技巧的能力,而真善美则被视为是我们人类精神世界所共同追求的一个永恒问题。
价值观的本质就是直接地影响并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自我信念、人生目标与追求的方向,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主观意识与认知世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自然社会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求知欲却十分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正处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利用审美判断区分好与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目标。主要做法是:首先,在教学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从激励学生对其感觉的角度入手,从其所表现的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内涵等因素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的思考,引起他们对于学生不同的审美反应,将他们对于学生的直观感觉引向理性的思考,提升他们对于作品意蕴的探索和领悟,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和了解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及其社会的价值。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及时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概念,如,对于人生的价值、道德伦理的价值以及对于审美文化的价值之间关系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建立和培养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概念。例如,在《水墨游戏》一课中,通过了解美术家在作品蕴含的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的同时,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认识作品的时代精神,并与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其次,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视觉文化现象时,应指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在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中,作比较,做出看法与判断。例如,鉴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吴冠中的《江南水乡》等作品。如此,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逐步完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理解与尊重的良好思想品质
对文化的理解主要是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诠释和认识如何理解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征,学会尊重并正确地理解不同的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一观点是基于对尊重与了解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的要求而进行研究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
小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特征上,有着不平衡、极端或者偏执。一方面,他们总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正确,听不到别人的建议;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培养理解与尊重对塑造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是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美术学科范围非常广,包含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作品鉴赏和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藝术特点的学习等,使小学美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的特点,并尊重其文化内涵与含义,为培养学生尊重与理解的德育渗透提供空间。例如,笔者在《我与村庄》的教学中,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这张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画家夏加尔受法国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多种类型绘画艺术风格的启发和影响,以及作者晚年对中国艺术的评价和学习,了解大师是如何理解东方文化,并善于吸收优良东方文化精华的精神。如此进行美育拓展,让学生明白,不但在学习上要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特色,在生活中也要理解与尊重他人性格和认知上的差异,养成只有理解与尊重他人才能最大限度吸取别人优点的良好行为习惯。
美术是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人类发展过程形成各自风格与特色,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在学习各国不同流派的美术知识时,必须先让学生理解其文化艺术特点,不仅使学生获得“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更要在这个过程中适时与生活实际联系,从宏观层面说明理解与尊重文化差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从微观层面对学生说明理解个性差异是与人和谐交往的基础,达到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目的。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作为一线美术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适时地利用美术的美育功能塑造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社会作用。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