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方法
2021-07-19崔金融
崔金融
【摘要】人际交往是社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每一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脱离幼儿生活,走进范围稍大的小学生活圈子,接触到更大范围内的陌生人,并面临着在固定时间段内相处的问题,那么,对于其中一部分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将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难题。因此,小学教师们在学校内不仅要教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共情、理解、宽容、合作,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从而增强小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好学生。本文将从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出发,分析部分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教师该如何做好小学阶段学生人际交往的辅导,探究有益于学生人际交往的辅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一、良好的人际交往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灵飞速发展的奠基时期,小学阶段更是学生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历程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格。小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但比起幼儿园阶段来说,又有极大的不同,而且,小学生开始正式接受学校集体全日制教育,为了适应学校环境而要进行的人际交往会充斥在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正在学习适应社会环境的小学生,需要教师的辅助,以纠正自己的不良思想,从外界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自我能力的培养、社会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小学阶段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实际上,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学生存在不良人际关系,有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抗拒与人交往的障碍问题。小学生主要的交往对象不外乎教师、父母以及共同学习生活的小伙伴。通过对小学生的观察可知,他们不良人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自我中心型
这样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被过分溺爱,养成了在自己的世界“唯我独尊”的性格,缺乏同理心,每天都基本表现出躁动状态。
2.责任缺失型
这样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中无视教师、长时间犯同样的错误,没有改正错误的毅力、家长采取教育手段,学生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同时,学生不懂得沟通与表达,做事缺乏责任感。
3.自卑内向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提出了一种人际交往模式:“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这样的学生总是毫无自信,表现为自卑内向,性格怯懦,经常独自在课堂上发呆,也不表现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这种问题得不到解决,肯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其品质不健全。
三、当前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分析
1.家庭溺爱
目前小学高年级阶段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结构组成中,成年人的数量明显多于孩子,孩子往往是被宠溺着长大,他们对外的人际交往一般只局限于学校同伴与教师,人际关系较为单一。如果在孩子幼时,父母为其欺负身边的人找借口,例如,总觉得孩子还小可以被原谅,不加以制止与批评教育,那么,进入集体生活后的孩子比较容易不受学校教育,行为表现上不受控制。
2.科技改变
QQ、微信、互联网等虚拟的交流方式,让人们的沟通变得快速便捷,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不断减少,人际关系越来越淡薄。学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慢慢变得不懂得与陌生人相处,拘谨自卑,人际关系紧张。
3.个性缺陷
个性,在心理学中又称之为人格,涵盖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性格、气质、能力等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有自已独特的个性,人际交往受到个性品质的影响。交往中,一个人热情、正直、善良、守信、幽默,人们更容易被吸引,愿意敞开心扉与之交往;相反,则会在人际交往中让人感到疲倦,人们会逐渐地回避他。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能养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但学生会更喜欢与乐于助人、关心同学的人交朋友。可见,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有好处的,不良的个性品质则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生活挫折
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一些家庭破裂使得部分小学生只能跟着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更有的在农村地区,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儿童幼时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来全能感与无能感冲突,就容易表现出明显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一直生存在被“无能感”笼罩的阴影当中,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和变化,更不要说能形成良性的人际交往心理了。
5.观念误导
部分父母由于自身经历的原因,他们或许曾经受到过他人伤害,他们心理便筑起一道“严防”的高墙。那么,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必然是处处防人,不愿意孩子与他人交往过密,久而久之,孩子对他人会缺少一种真挚的信任感与坦率感。孩子从小养成防御心理,人际交往热情必然不断下降。
另外,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素质早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可是,面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形势下,许多人的观念中,“成绩”是重中之重。小学生在学校就是以“读书”为最首要的任务,家长们以成绩衡量孩子是“龙”还是“虫”,有的教师也以分数论英雄,从而忽视了学生交往能力等社会生存技能的培养。
综上,帮助小学生们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发展与人和谐共处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1.观察学生行为,给予心理疏导
给予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教师语言、行为上的积极引导,在学生思想上渗透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与冲突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處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反常的行为表现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疏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已经有不良心理表现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改变其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的自卑心态,使其明白在人际交往中“尊重、宽容、感恩、合作”的心态才是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发展的,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沟通才能换来真心对待,在交往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人际双方的情感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