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云端”打造新型职业教育关系架构

2021-07-19王子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5期
关键词:云端

王子文

【摘要】“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很多变化,近年尤为突出的是慕课的普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慕课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着教育中一些固有的联接。我们积极利用慕课这个特性,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几大因素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本文以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为例,论述如何通过慕课建设在云端打造新型职业教育关系架构。

【关键词】慕课建设;云端;职业教育关系架构

一、慕课建设背景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蕴含着巨大机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体系建设,大力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建立更多的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不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云课堂”和慕课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习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极大地增强了教育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关系架构中的几对矛盾

众所周知,有几个主要的因素在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们分别是企业、学校、教师、学生、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几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它们的矛盾也日渐尖锐。

1.企业希望学校提供能满足他们用工要求的员工,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直都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所教授的技能与知识跟现实的工作需求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只是企业和学生的普及面都不够广。因此,学校很难大规模为企业精准地培养人才。

2.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跟上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可这“三尺讲台”恰恰又限制了信息化技术那种高效大范围传播的优势。在实体课堂上,最好的信息化手段也只能解决几个班的问题。不符合信息化社会的效益。

3.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多数在做单向的知识传输,学习效果难以得到即时反馈。而且,对于生长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学生来说,信息来源非常丰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他们更乐于与教师交流而不是照单全收。现在单单依靠传统课堂已经很难做到教学相长。

4.学生的学习日趋个性化,他们已不满足于仅仅从课堂上获取的学习资源。兴趣爱好和市场的导向已经成了他们选择学习资源的风向标,市场也会根据大数据准确推送资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这在学校里不容易实现。

5.互联网上的资源不仅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企业。企业希望员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自己我增值,但传统的面授很难做到这一点。而网络课程则能以其碎片化的优势,让企业员工低成本地进行充电。只是网络资源很多不成系统,难以对接企业需求。

三、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慕课资源体系建设实施特色

慕课的兴起,让我校看到了化解上述矛盾的切入点。我们从以上几个因素的特点出发,组织慕课建设团队,大力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成灵活、规范、富有特色的慕课资源体系。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自2019年初开始建设慕课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建有150余门慕课课程,其中有16门为市规划的非全日制课程。学校已经基本实现全专业、全课程覆盖。平均每2名教师就执教一门慕课课程。每门课程根据其所面向的专业,参与学习的人数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到目前为止,校内外的选修人数已突破万人。

我们的慕课建设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而是我们借助这个体系来打造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关系架构。(见图1)

1.在这个体系之下,我们把慕课建设渗透进校企合作中,让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的做法包括把校企合作中的一些日常交流活动,如,“厂中校”的学习,“校中厂”的培训等录制成视频,放进慕课里。还有鼓励企业的师傅或专技人员参与到我们慕课建设中,例如,课程设计、教学视频录制、讨论区的互动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把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核心的用工要求通过慕课直接传达给教师和学生,让更多没机会进入企业学习的师生受惠,也使得学校能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快速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实施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精准培养员工,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引进和培训成本,在协助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扩展学校的内涵与外延。

这种“慕课+校企合作”的形式也有助于我们打破双方合作的地域限制,校企之间的相互选择已渐渐抛开“就近原则”。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就能以这种远程的方式进行互助与互动,实行“跨地域、零时差”的人才培养。

2.慕课打破了“三尺讲台”的限制,使教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让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从讲台延伸到了平台。我校在“拆台”的同时更为教师“搭台”。在制度层面,我们从建设慕课伊始就着手制订慕课建课标准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并调整课程架构;在后勤层面,我们为每个教研组配备慕课制作工具,给每位教师开通优芽账号,举办与慕课建设相关的一系列培训;在技術层面,我们与“中国大学MOOC”平台合作,搭建身份认证、教学进程监控、学习进程跟踪等系统,为教务管理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同时,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教务管理慕课,构建了协同办公平台,动态呈现校园各项数据及工作进展,打造可视化的智慧校园管理体系。

在这个“慕课+教务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变得更加灵活、科学和人性化,更有利于教师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增值。

3.慕课赋予了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也给了学习者更多的选择,让教学从“单向传输”向“多维互动”转变。这种转变在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阶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那时,我们全体总动员,掀起了线上教学的热潮。教师们从怀疑到认可,从陌生到熟悉,逐步认识到慕课不只是用来看视频的工具。相反地,它能提供大量的学习数据,为教师的精准备提供客观依据;它能让师生与生生以一种面对面以外的方式进行交流,而且焦点能放在学习上;它能将知识的呈现转移到课外,而将知识的内化放到课内;它还能把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一元评价体系转化成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因此,复学以后,我们就鼓励年轻教师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2)。在这种模式下,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的训练和实操上,令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职业学校的定位。这也有助于他们的角色慢慢地从教师转变成导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动态链接。

猜你喜欢

云端
抗疫聚云端 一起向未来
在云端永生
张志
云端旅行
腾讯云与CODING共同推出云端编辑器Cloud Studio
云生活
老年节思故友
美人如花隔云端
云端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