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021-07-19邱填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5期
关键词:西汉本课史料

邱填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要素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尽力践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此,谨以初中部编人教版《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为例,浅谈培育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浅薄认识,企盼得到同仁的指正。

一、教学思路

人教版《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课,有三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内容简洁易懂,而且主要以结论性叙述为主。这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自学,学生也能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西汉建立以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文景之治”的盛世,但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解释能力还欠缺,可能只是生硬地记住了某些结论性的历史知识。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停留在灌输结论的层面,那么这节课只会枯燥无味。为使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有整体的认识,笔者梳理了本课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以本课的难点“休养生息政策”为中心,上承“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西汉建立,下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最后延伸本课知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难点是“休养生息政策”。为突破重点,笔者采取梳理历史事件的时序、在历史地图上辨认空间位置、观察历史文物图片、观看历史记录片等方法,让学生建立起对西汉建立这一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为突破难点,笔者主要采用“合作探究,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秦汉统治措施的众多史料对比中得出暴政亡国,休养生息兴国的结论。

二、教学过程及思考

导入:【任务一】穿针引线  因果相连

①秦末农民大起义  ②楚汉之争  ③秦朝灭亡

④刘邦取胜   ⑤秦朝建立  ⑥西汉建立   ⑦秦的暴政

导入环节采用“穿针引线,因果相连”的练习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再到西汉建立这中间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并通过PPT上的地图来辨认西汉都城长安的空间位置、观察教材上的文物图片“汉并天下”瓦当、完成学案上西汉历史小卡片的填写,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任务二】“视”“文”相印  以史证史

材料一:视频:《文景之治》(节选自《中国通史》纪录片)

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同“无”)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问題:1.观看视频,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汉初的社会经济状况。2.结合所学,你认为出现此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说一说,材料二中哪些语句能印证视频所反映的汉初社会经济状况?

选好、用好史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认知能力。历史纪录片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发展很有限,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根据这一学情,笔者选用历史纪录片《文景之治》中的一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当时的历史概况。同时,让学生阅读文字史料,通过“视”“文”相印,以史证史,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汉初衰败、残破、凋敝的状况有更多的真实体验,从而得出统治者必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任务三】合作探究  论从史出

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史料实证有明确的定义,即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不仅可以实证教科书叙述,用史料重现历史真实、辨析历史真相,还可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休养生息政策是本课难点,如果直接抛出这个概念,显得突兀,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对于涉世未深和初学历史与政治科目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有关历史上的政治、政策的内容比较繁杂,晦涩难懂。为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呈现了多则史料,把秦朝和汉初政策进行对比,通过不同史料的逻辑推演,即“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对这些史料的思考、讨论和总结,得出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当学生对汉初实施的政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再呈现休养生息的概念,即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为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以加强学生对此政策的理解。

2.阅读分析史料,独立完成问题

材料:“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问题:(1)解读材料,用3—4个词语概括材料中描绘的局面。(2)这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什么?(3)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盛世,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上述史料,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文景之治”局面的特征是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也是所有盛世的共同特征。“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这一设问需要学生综合理解本课所学,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视角加以总结,不难得出以下原因:西汉的建立(前提)、休养生息政策、以德治国、以农为本。

猜你喜欢

西汉本课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西汉
人必其自爱
路温舒编蒲抄书
苏武守节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