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历史课堂教学串成一个整体
2021-07-19刘虹
刘虹
摘要:课堂教学是浑然一体的。导课、过渡与衔接是课堂教學的画龙点睛之笔,最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历史核心素养;导课 ;过渡与衔接
学校教育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重视课堂教学,近年来广泛摸索研究,打造高效课堂。高校课堂是精心设计的课堂,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课堂设计得有声有色,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对教师的问题积极举手发言,知识点落实迅速,教学成绩显著;而有的教师不注意这方面的设计,他的课堂便是死水一滩,毫无生气。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学习成绩一团糟。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历史科的高效课堂,就不得不面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生识记这些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本内容是分子目编写的。历史知识浩瀚繁杂,不能面面俱到,课文编写高度概括,子目之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而充溺于电子产品中长大的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和关注度往往不在传统文化和历史,历史基础知识匮乏,对课文知识理解有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课本知识串联为一个整体,串的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在重视知识点的同时,精心设计导课、过渡和衔接。将历史课堂串成一个整体,一个生动、和谐的有趣的整体。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一体性,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最能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
历史学科的教学资料十分丰富,只要用心去找,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导课既包括每节课前的导入新课,也包括教学环节的衔接,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的巧妙处理可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转入课堂,这对学生学习新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课的形式很多,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必须要和新课内容紧密联系,要能导得出新课,导的水到渠成,丝丝入扣,千万不能牵强生涩。
导课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复习导课法。复习导课有利于知识衔接,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的方法。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在此基础上顺势借势导入新课,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探寻新航路》一课,复习欧洲出现了租地农场的新的经营方式,租金往往以货币的形式进行结算,而货币里面最看重的是金币。一时间欧洲对金子的需求量猛增。哪里有金子?可提示《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在当时的欧洲流传很广,书中描写的东方的中国和印度遍地是黄金,房子都是黄金盖的。而去往东方的路被奥斯曼土耳其隔断,那能不能找到一条新的航路呢?这样水到渠成,很自然的就导出新课。
设问导课法。用设问的形式导课,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探究的浓厚兴趣走进新课,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一课,可设置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来完成导课。最早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能否找到最理想的书写材料?便宜、易于书写、又便于携带?在导课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进步就是人类不断克服事物缺点的过程。
在信息全球化的电子时代,可以用作导课的材料、形式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们一定要立足教学,实事求是地立足于益于学生理解的角度而进行筛选,切记花哨噱头。导课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型的需要入手,牵强附会的导入是不足取的。
导课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教授内容、学生特点,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选择最适合、最恰当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整体中又有若干部分。这若干部分的历史知识点怎么衔接?过渡艺术至关重要。过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过渡巧妙,衔接自然,不仅能展示教师的的教学艺术,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落实。常用的衔接方式很多,可因课而异,因材施教。
1、通过讲解来完成衔接。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中的西周分封制,上一子目是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攻破镐京,商朝灭亡。下一目就是西周分封制的概念。这就要过渡。攻破首都,杀死纣王,是擒贼先擒王。除首都之外的其他地区依然在旧王朝的统治官员手中。他们极有可能起来反抗,威胁新王朝的安宁。当务之急是撤换旧官员,任命新官员来稳定局势,巩固统治。哪些人最得周王的信任呢?自己的宗室子侄。由此过渡到分封制。学生会很容易的理解接受。如果这中间没有过度讲解来衔接,学生就没法理解分封制这一概念,只有死记硬背了。
2、通过提问来完成过渡。
《秦统一中国》中,从“秦灭六国”过度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秦完成统一后,面对偌大的国家,该如何管理呢?凡事得有章可循,章就是章法制度。哪些部门处理哪类事件,得有分工。既完成了过渡,又启发了学生思考。
3、通过材料来完成过渡衔接。
讲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时,《史记.平准书》记载“自天子不能具其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面对初中学生,在引用古文材料时,极有必要帮助他们明确材料大意。然后提问:当时汉天子刘邦竟然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来驾车,而丞相只能坐牛车,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战乱,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生产遭到破坏,经济一片萧条。恢复生产就成了当务之急,如何恢复生产?从而引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导课和过度衔接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能把整个课堂串成一个有机的、趣闻盎然的整体。使课堂活起,使学生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圆满完成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要持有一种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负责精神,将历史教学做到更全面、更具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迎。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兴趣[J].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学卷4),2014-07-01.
[2]吴宗潮。向教育对象学习 优化课堂历史教学——浅谈中学课堂历史教学中教师、学生的中介作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3]钟明军。如何使学生克服课堂走神[J] 新课程(中学);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