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
2021-07-19刘崇飞
刘崇飞
美术课上有学生吹口哨,而且一声接着一声毫无顾忌,我火从心起,环顾四周真希望迅速发现蛛丝马迹。全体学生看到我犀利的目光,立刻鸦雀无声。“刚才是谁吹的口哨,快主动站起来!”我的语气铿锵有力,表情非常严肃,全体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脸的无辜。我更加火冒三丈:“敢做不敢当?全体起立,只要他不承认大家都陪着他站着!”这招是我惯用的伎俩,几乎次次见效,因为犯错误的人经不起全体学生的谴责,更受不了其他学生鄙夷的目光,只要还存有一点自尊就会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然而,这次出乎我的预料,全体学生都站了很久依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我不能继续罚站,我深知这也是体罚的一种表现。怎么办?我迅速寻找有利的证据,谁听到口哨声是哪里发出来的,我就不相信那么大声我在前面都听得清清处处,旁边的人竟听不到。有人开始勇敢的站出来指证,可是被指证的人依然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全体学生开始不停的对他发起攻击,我见势不妙,急忙采取迂回政策,“好啦,大家继续画画吧,我知道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那么你就在你的画的后面写上三个字老师我错了,老师就原谅你,不再追究了。”全体学生一阵唏嘘,我知道大家对我的宽容有点不满,因为他们觉得刚才的罚站是替他带过有点心理不平衡。“大家给他一个机会,承认错误也是需要勇气的。”我担心他为此产生心理障碍赶紧疏导。学生开始继续画画,我一边巡视一边在观察他的表情,他从没有过的安静,在认真的画画,而且是发挥了他最大的潜力,我敢确定口哨就是他吹的了。
下课了,我迫不及待的拿着学生作业回到办公室,我真的希望在某一个学生的画上看到那三个字“我错了”。結果令我大失所望,我认真检查了每一张画都没找到那三个令我欣慰的字,我不甘心,又重新搜索了一遍还是没有,刚才的火气一下又窜到头上,我真想立刻回去继续侦查。三思而后行,我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劝告自己也许他会主动来承认错误。两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人来。终于又到了他们班的美术课,我又重新想起了那个犯错误的他,再一次郑重的提醒大家上次的事情老师依然没有忘记,我想我可以不追究,你也可以不承认,但是老师要为你的终身负责,“不以恶小而为之,”今天这么小的事情你都没有勇气去承认,将来你能做成什么大事呢,男子汉顶天立地,是要有担当的。当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是看着他的眼睛说的,我要让他知道我是希望他能够勇敢的站起来,他表情很不自然,不敢对视我的目光,我觉得他是个不可救要的孩子,我适可而止,开始上课。我想我已经尽了我教师的职责,我没有再提起此事。
过了一周,我上了一节“海底世界”,同学们都开始画各种海洋动物,唯独他画了一只猫,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画猫,他没有回答,别的同学笑着说:“猫能够吃鱼。”我才恍然大悟。我开始想了解他的心理为什么如此扭曲。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他的父母离异,而且父母都不要他了,寄养在别人家里。一股同情和怜悯席上心头,我觉得我有必要给予这个孩子一点爱,拯救他心理上的疾患,我开始主动和他攀谈,我说你以前画画不是很好吗?今天怎么不认真画了呢?他眼泪唰的一下流了出来,老师我错了,我说上次的事情我没有追究你,因为老师知道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你还是个好孩子,你很聪明,将来一定很有作为的。他听了我的话,老师我在我的画上写了。是我给他判了“死刑啊”。“对不起,是老师的错,老师没有看到,我回去马上看”“恩,老师,我重新画。”他把纸翻过来开始认真的画起来。看着他那张稚嫩的脸庞我真的感觉到做一个老师的责任,如果我放弃了他,他也就放弃了他自己,他放弃了他自己,恐怕他就放弃了他的未来,放弃了光灿灿的生命,那么这个社会恐怕又多了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所以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判孩子“死刑”,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也许我们就给予他一个光明的未来,给予社会一个金英
“爱”是教育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我认为有一种爱最难能可贵——那就是在学生出现“反复”时能一如既往地爱他,给他永不腿色的爱。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出现一次甚至是多次的反复。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对学生失去信心,放弃了他,那么他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把它看作是学生人格形成中的一条必经之路,把它当作是学生完善品德的又一级阶梯,依然满怀信心地鼓励他们,依然真诚友好地关爱他们。那么,学生就又获得了一次可贵的自我教育的机会。
是呀,无论哪一个孩子都一定会珍视这样一份关注,一份期待,一份信任。让我们从不“轻言放弃”,给孩子一份永不褪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