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东南侧滇西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2021-07-19袁利平杨朝梅李希燕张万诚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3期
关键词:滇西北散度怒江州

袁利平,杨朝梅,李希燕,汪 靖,张万诚

(1.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气象局,云南 六库 673199;2.贵州省龙里县气象局,贵州 龙里 522730;3.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34)

0 引言

滇西北包括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和丽江市,位于滇、藏、川3省区交界处,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横断山脉纵谷腹地,是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滇西北最高海拔6 740 m,在滇藏交界处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峰;最低海拔仅738 m,在怒江州南部的蛮英江边。滇西北山川相间,呈南北向排列,是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典型的横断山脉纵谷地貌,自西向东分别是独龙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4大水系,其间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玉龙雪山,地势变化极大。滇西北地势总体而言西低东高、南低北高,西部怒江州平均海拔1 500 m左右,东部迪庆州和丽江市平均海拔约3 000 m。由于海拔高差悬殊,滇西北“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怒江州、迪庆州和丽江市降水特点差异很大,处于迎风坡上的怒江州多受东移天气系统影响,往往出现持续性强降水;丽江和迪庆受川滇间西南移天气系统影响,容易出现对流性强降水。3州(市)气象工作者对各自区域内降水进行了大量的个例分析[1-3],但这些总结局限于行政区内,地域较小,无法充分展示青藏高原东南侧滇西北地区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演变和特殊地形作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环流背景、云图演变和物理量场配置等方面对滇西北2019年7月7—13日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就青藏高原东南侧滇西北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作了分析,以期为该区域此类连续强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1 资料说明

所选资料时段为2019年7月6日00时—15日20时(北京时,下同),资料包括:①NCEP(1°×1°)6 h再分析资料,选取位势高度、温度、经向风、纬向风、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②FY-2F卫星云图资料(分辨率0.02°×0.02°,AWX格式);③云南省125个国家气象站及所有区域自动站1 h降水资料。

2 降水实况

2019年7月7—13日,滇西北出现一次持续性强降雨过程,强降水落区主要集中在怒江州,7 d累计雨量怒江州大部地区大于100.0 mm(图1),怒江州中部及南部大于200.0 mm,最大过程雨量为352.5 mm,出现在怒江州西北部独龙江站,丽江市和迪庆州降水相对较弱,除牦牛坪站(丽江市)111.5 mm、碧罗站(迪庆州)101.3 mm外,其余地区小于80.0 mm。7月7日,怒江州西北部暴雨,怒江州南部大雨。8日怒江州北部中到大雨,其中西北部暴雨;丽江市中部中到大雨;迪庆州西部中雨。9日怒江州大部大到暴雨,全州共出现暴雨7站;丽江市中部及以南地区中到大雨,其中永宁坪站暴雨;迪庆州西南部中到大雨。10日怒江州南部暴雨,其它地区中到大雨;迪庆州西南部、丽江市中部及以西地区中雨,怒江州岗房站日雨量74.5 mm,是本次降水过程日雨量最大的站。11日怒江州大部中到大雨,其中共出现5站暴雨,迪庆州西部中雨,丽江市中部中到大雨。12日怒江州中部及以南地区中到大雨,其中出现2站暴雨;迪庆和丽江共出现4站中雨。13日怒江州南部大雨、中部中雨,丽江出现4站中雨,迪庆小雨。13日20时后降水减弱,强降水结束。

图1 2019年7月7—13日滇西北降水分布图(单位:mm)

3 环流形势分析

3.1 500 hPa环流形势分析

2019年7月6日20时,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气流相对平直,多短波槽活动,在吉林省附近有个闭合高压环流;低纬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130°E以东,在西亚地区有一带状高压,向西到达伊朗附近,中心强度达593 dagpm,在吉林高压和伊朗高压之间从青藏高原南部到印度形成一个宽广的低槽区,槽前西南气流经孟加拉湾直达滇西。7日08时伊朗高压位置及强度少变,副高加强西伸并北抬,向北融合了吉林高压,向西到达105°E附近,印度东部地区的低槽加强为闭合低压环流,中心强度可达580 dagpm。7日20时副高和伊朗高压均少变,中高纬地区乌拉尔山附近低槽加强南压,底部不断分裂出冷空气,在伊朗高压前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汇入到印度东部低压环流,使其进一步加强。同时在青藏高原高大地形引导下冷空气到达高原东部30°N附近,与印度低值系统前部的西南气流在滇西北相遇形成横切变,影响该地区。8日08时副高西伸至中南半岛中部,乌拉尔山低槽底部继续分裂冷空气南下,印度低值系统范围扩大,强度增加为575 dagpm(图2a),滇西北北部横切变维持。8日20时副高东退至110°E,伊朗高压加强东伸至阿富汗中部,迫使印度低值系统向东移动到达孟加拉湾,同时使其前部西北气流更强,进而引导更多冷空气南下,使影响怒江的横切变得到加强。9日08时副高东退至118°E附近,伊朗高压收缩至60°E附近,印度低值系统减弱为槽。9日20时副高东退至130°E附近,伊朗高压少变,乌拉尔山槽加强并东移,槽底南压至40°N新疆中部一线,槽底冷空气直接汇入印度低槽,也使怒江州北部横切变进一步加强。10日08时伊朗高压少变,副高增强快速西伸至90°E,使印度低槽断裂为南北两个低压环流,北边低压环流到达西藏中部,南边低压环流在孟买附近,副高的加强还使影响滇西北的西南气流得到加强,腾冲和丽江的SW风速分别为16.0 m·s-1、12.0 m·s-1,在滇西北形成西南风风速辐合区。10日20时副高东退至115°E附近,伊朗高压则加强东进至印度西北部,印度低值系统随之演变为低槽。11日08时副高加强西伸至95°E附近(图3b),其西北侧的偏南气流和印度低槽前部西南气流共同影响滇西北。11日20时伊朗高压少变,副高进一步西伸至92°E,北界到达滇南一线,迫使印度低槽北抬与新疆中部槽合并,怒江州北部横切变继续维持。此后48 h,副高继续加强西伸至印度南部,伊朗高压也加强东进。13日08时副高与伊朗高压汇合形成带状高压坝,印度低槽位于高压北侧,强度有所减弱,其前部西南气流继续影响滇西北。14日08时,高压坝断裂,伊朗高压维持在60°E附近,副高东退至110°E,印度低值系统北抬减弱,滇西北转为西偏北气流控制。

3.2 700 hPa环流形势分析

2019年7月6日08时,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环流呈“两槽一脊”型,槽分别位于圣彼得堡和雅库茨克以西附近,脊区位于贝加尔湖附近,新疆北部有个闭合高压环流,中心强度达312 dagpm,其前部西北气流沿甘肃南下到四川东部地区,然后经过成都向西回流至宜宾—巴塘一线,影响滇西北地区。低纬地区,印度半岛至青藏高原一带是一个宽广的低压区,低压中心在孟加拉湾附近,强度达303 dagpm,其前部的西南气流影响滇西北。6日20时印度低值系统前部西南气流增强,腾冲站和丽江站风向风速分别为SW 8.0 m·s-1、SW 6.0 m·s-1,在滇西北形成西南气流风速辐合区,巴塘站风向风速为NE 6.0 m·s-1,丽江和巴塘之间形成的风向切变影响滇西北北部地区。7日08时孟湾低压略加强,其前部西南气流经向度也随之增加(图2c)。7日20时滇西北北部切变线减弱消失,但腾冲站和丽江站之间的西南风风速辐合区维持。8日08时,副高加强西进至中南半岛附近,使得孟湾低压减弱并西移至印度阿巴德附近,影响滇西北的气流逐步转为偏西气流,同时格尔木附近形成一个强度大于313 dgpm的高压环流,在其外围气流引导下,巴塘与丽江之间又形成风向切变影响滇西北北部地区。8日20时格尔木高压环流减弱消失,影响滇西北北部的切变随之消失。9日08时副高略东退,孟湾低压加强,其前部西南气流重新加强,此后12 h影响滇西北的天气形势少变。10日08时副高东退至115°E附近,孟湾低压进一步增强,其前部西南气流随之增大,腾冲站和丽江站的SW风速分别为10.0 m·s-1、4.0 m·s-1,再次形成辐合区影响滇西北,同时巴塘站风向为NE,在滇西北北部形成切变线。10日20时,腾冲站和丽江站的风向风速分别为W 14.0 m·s-1、SSE 2.0 m·s-1,在滇西北形成切变线。11日08时副高加强西伸至中南半岛,其西北侧的偏南气流与孟湾低压前部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滇西北,腾冲站和丽江站的SW风速分别为16.0 m·s-1、4.0 m·s-1,影响滇西北的辐合区达到最强。11日20时副高东退至110°E附近,影响滇西北的西南气流有所减弱,腾冲站和丽江站的风向转为WSW,风速分别为12.0 m·s-1、8.0 m·s-1,影响滇西北的辐合区减弱,此后12 h,副高加强西伸至中南半岛,其北侧西偏南气流汇入到孟湾低压前部气流中,影响滇西北的辐合区略有加强(图2d)。12日20时副高东退至115°E附近,此后48 h内孟湾低压减弱、槽底北抬,逐渐转变为西风。

图2 高度场(a:7月8日08时500 hPa;b:7月11日08时500 hPa;c:7月7日08时700 hPa;d:7月12日08时700 hPa)

4 FY-2F卫星TBB演变

卫星TBB资料以其高时空分辨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强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一般来说,云顶亮温的温度越低,说明对流云团的活动越强烈,越容易造成降水[4-5]。为此分析了7月6—13日滇西北FY-2F卫星TBB变化,以说明对流系统及强降水的演变。7月6日14时起滇西北TBB开始减小,20时TBB<150 K(图3a),南部地区等TBB<110 K,说明对流系统逐步控制滇西北。7日00时滇西北西南部TBB<110 K(图3b),对流进一步发展,00时怒江荣华站小时雨量达25.0 mm。此后滇西北TBB增大,对流减弱,直至8日17时开始减小,18—20时滇西北自西向东TBB<120 K(图3c~e),局部TBB<110 K,且梯度加大,对流持续发展,3 h内共计12个站小时雨量>10.0 mm,丽江市龙山站19时雨量达26.7 mm。9日滇西北对流略减弱,TBB≈135 K,02—17时仍有10个站逐时雨量>10.0 mm。10日00—09时滇西北>150 K,10时后自南向北开始减小,15时东部和西南部TBB<110 K(图3f),且TBB梯度较大,对流再次发展,10—18时多地小时雨量接近10.0 mm,20时后随着对流东移出滇西北,TBB减小。11日04时滇西北东部及南部TBB减小为120 K(图3g),对流发展,05时西南部片马站小时雨量达11.5 mm,08时起滇西北TBB增大。12日00时起滇西北东南部TBB减小,01时TBB<110 K(图3h),此后3 h该区域TBB≈115 K,06时后直至13日23时滇西北TBB增大,对流减弱,强降水过程结束。

图3 滇西北FY2F卫星TBB分布(单位:K)(a:6日20时;b: 7日00时;c: 8日18时;d:8日19时;e:8日20时;f:10日15时;g:11日04时;h:12日01时)

5 T-lnP图特征

分析7月7—13日丽江和腾冲(滇西北西南侧附近)两个探空站的T-lnP图,发现滇西北大部地区上空基本为整层潮湿(准湿绝热型),两个探空站7—13日(08时、20时)各14次探空记录中,丽江11次、腾冲8次表现为大气环境层结的露点廓线接近温度廓线(图4a),说明整个对流层都处于湿绝热状态(深对流);抬升凝结高度(LCL)到0 ℃层高度的距离较大,表明暖云层厚度较大,为持续降水提供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在滇西北的地形抬升作用下还极易触发不稳定能量而使对流发展,在7日20时腾冲站的探空资料可看出,中低层湿度深厚的同时,自由对流高度(LFC)较低,且CAPE值约200 J/kg-1(图4b),具有一定的不稳定能量,此后00时在怒江州荣华站出现25.0 mm/h的短时强降水。因此,位于滇西北以西的腾冲站,也是水汽输入云南上空路径的第一个探空站,对于滇西北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图4 T-lnP图(a:9日20时丽江;b:7日20时腾冲)

6 物理量分析

6.1 水汽条件

6.1.1 水汽通量 水汽通量表征水汽的来源及输送通道[6-8],由于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云南省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 900 m左右地面[9],故分析此次降水过程中的滇西北及附近700 hPa水汽通量演变特征。分析发现,7月6—13日在84~108°E、30°N以南地区水汽通量>4.0 g·cm-1·hPa-1·s-1,且基本呈西南—东北向分布,即在印度低值系统前偏南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共同引导下建立了水汽通道,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云南输送,尤其以滇西北最强。7月6日强降水发生前滇西北水汽通量为6.0~10.0 g·cm-1·hPa-1·s-1(图略)。随着西南气流的加强,7日起水汽通量开始增大,大值区呈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由孟湾指向滇西北,强度达10.0~14.0 g·cm-1·hPa-1·s-1(图5a),非常有利于孟湾向滇西北输送水汽。8日带状水汽通量大值区维持,滇西北地区强度略减为5.0~12.0 g·cm-1·hPa-1·s-1。9日水汽输送带略北抬,滇西北水汽通量为4.0~9.0 g·cm-1·hPa-1·s-1(图5b)。10日滇西北水汽通量增加为8.0~14.0 g·cm-1·hPa-1·s-1(图5c)。11日滇西北水汽通量达最强,为8.0~16.0 g·cm-1·hPa-1·s-1(图5d)。12日滇西北水汽通量减小为6.0~12.0 g·cm-1·hPa-1·s-1。13日滇西北水汽通量约为6.0~11.0 g·cm-1·hPa-1·s-1。可以看出,滇西北长时间维持有较高的水汽通量,尤其是西部地区,这是持续强降水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

图5 700 hPa日平均水汽通量及流场(单位:g·cm-1·hPa-1·s-1)(a:7日;b:9日;c:10日;d:11日;等值线区域水汽通量>4.0 g·cm-1·hPa-1·s-1)

6.1.2 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通量散度是表征输送来的水汽辐合或辐散程度的物理量,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表示该区域存在水汽辐合,负值越大、辐合越强。因此,对滇西北此次降水过程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演变进行分析。7月6日强降水开始前,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除北部边缘地区为负值外其它大部分地区为正值(图略),说明滇西北水汽辐合较弱。7日起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自北向南扩大,水汽辐合逐渐增强,20时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达-5.0~-30.0×10-8·g·cm-2·hPa-1·s-1(图6a),大值中心偏北,此期间出现强降水,怒江州荣华站00时小时雨强25.0 mm,此后12 h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向北减小。8日14时滇西北恢复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控制,强度为-5.0~-25.0×10-8·g·cm-2·hPa-1·s-1(图6b),至20时略减小为-5.0~-20.0×10-8·g·cm-2·hPa-1·s-1,18时迪庆州上江拉木古站小时雨强16.7 mm,19时丽江市龙山站小时雨强26.7 mm,20时丽江市西川站和大源站小时雨强分别为20.2 mm、20.1 mm。9日滇西北维持负水汽通量散度,02时强度相对较小,为-5.0~-15.0×10-8·g·cm-2·hPa-1·s-1,14时最强,达到-10.0~-20.0×10-8·g·cm-2·hPa-1·s-1(图6c),9日滇西北共计16个站小时雨强>10.0 mm。10日02时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减弱为-1.0~-13.0×10-8·g·cm-2·hPa-1·s-1,之后12 h基本为水汽通量正值区,至20时自北向南逐步转为水汽通量负值区。11日02时滇西北负水汽通量散度达最强,约为-5.0~-40.0×10-8·g·cm-2·hPa-1·s-1(图6d),随后18 h略有减弱,维持在-5.0~-15.0×10-8·g·cm-2·hPa-1·s-1。12—13日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基本维持在北部地区,且呈减弱趋势。可以看出,整个降水过程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基本呈现负值区,部分时段维持大值区,说明低层水汽辐合较为明显,为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

图6 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单位:10-8·g·cm-2·hPa-1·s-1)(a:7日20时;b:8日14时;c:9日14时;d:11日02时

6.2 动力条件

6.2.1 垂直速度 以滇西北中心纬度27.5°N为基准作空间剖面来分析本次强降水过程的垂直速度变化。

7月7日02时滇西北范围内(98.5°~101.5°E)从低层到高层均为负垂直速度,大值中心位于800 hPa附近,位置在97.7°E以西缅甸地区,说明滇西北上空整层大气为弱的上升运动,08时滇西北300 hPa以下负垂直速度增加,大值区在300 hPa附近,且位于100°E滇西北中部一线,强度为-2.7 Pa·s-1,14时滇西北550 hPa以上为正垂直速度区,上升运动减弱,此后18 h滇西北负垂直速度较小,且大值区在98.8°E以西。8日14时滇西北上升运动加强,整层大气均为负垂直速度,大值区在450~700 hPa,位置在滇西北中部及以西地区,强度达-3.0 Pa·s-1(图7a),此后6 h,负垂直速度略减小,18—20时滇西北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3个站小时雨强大于20.0 mm。9日02时滇西北负垂直速度开始加强,08时大值中心位于500 hPa附近,强度达-4.0 Pa·s-1(图7b),14时负垂直速度大值区位置少变,强度减小为强度达-3.5 Pa·s-1,06时—18时滇西北多地持续强降水,20时负垂直速度大值区西移出滇西北。10日02—08时,低层负垂直速度大值区缓慢东移控制滇西北中西地区,强度约-2.0 Pa·s-1,14时负垂直速度大值区再次西移出滇西北,20时650 hPa以下负垂直速度大值区东移控制滇西北大部,强度达-3.0 Pa·s-1,此后继续增强。11日08时大值区抬升至500 hPa附近(图7c),上升随之增强,14时负垂直速度大值区高度降低,西移出滇西北。此后18 h内,滇西北负垂直速度先减小后增大,12日08时500 hPa及以下负垂直速度重新出现强度约-3.5 Pa·s-1(图7d)的大值区,上升运动再次增强,20时起负垂直速度大值区西移出滇西北直至13日20时,但滇西北上空基本维持负垂直速度。可以看出,7—13日滇西北上空大气长时间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图7 垂直速度场沿27.5°N空间剖面图(单位:Pa·s-1)(a:7月8日14时;b:7月9日08时;c:7月11日08时;d:7月12日08时,横轴加粗线段为滇西北经度范围)

6.2.2 涡度、散度场 以滇西北(98.5~101.5°E、26~29°N)为基准范围,作时间、空间剖面图来分析滇西北上空涡度和散度的变化。

7月7—13日,以550 hPa为界,以下为正涡度区,以上为负涡度区(图8a),8日700 hPa附近出现一个正大值中心,强度为0.5×10-5s-1,与之对应的负大值中心在200 hPa附近,强度达-5.0×10-5s-1,9日后高低空正、负涡度均减弱,11日再次增强,700 hPa附近正涡度增加为1.5×10-5s-1,200 hPa附近负达-4.5×10-5s-1。

7月7日700 hPa以下为负散度区,以上为正散度区(图8b)。8日负散度区抬升高至600 hPa附近,强度约为-0.6×10-5s-1,正散度大值区在400 hPa附近,强度为0.6×10-5s-1。9日后负散度区略降低,11日后再次抬升。12日负散度区抬升至500 hPa附近,强度为-0.3×10-5s-1,正散度大值区在300 hPa附近,强度增加为0.9×10-5s-1。13日300 hPa附近正散度大值中心强度达1.2×10-5s-1。可以看出涡度和散度的变化基本同步,低层正涡度、负散度,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配置在垂直方向上相应出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加强了气流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图8 a:涡度时间—空间剖面图(单位:10-5s-1);b:散度时间—空间剖面图(单位:10-5s-1)

6.3 能量及不稳定条件分析

6.3.1 假相当位温 由假相当位温的特性可知,其高值区域就是高能区域,等值线密集之处就是能量锋区。据统计,当700 hPa等压面上的气旋的假相当位温≥340 K时,在适当条件配合下,可能产生区域性暴雨。

以滇西北中心纬度27.5°N为基准作假相当位温时间剖面(图9a)。可以看出7月7—13日滇西北假相当位温呈“弱—强—弱—强—弱”变化,8日最强,达到356 K左右,等值线较为密集,7 d内假相当位温均>350 K,说明处于一个高能高湿状态,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配置较好,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6.3.2 K指数 K指数是表达对流性天气的一个热力指标,反映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K值越高,潜能越大,大气越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发生。为分析本次强降水过程的大气稳定度,以滇西北中心纬度27.5°N为基准作K指数时间剖面(图9b)。可以看出,7月7—13日滇西北K>40 ℃,8—10日西部地区更强,K>43 ℃,表明大气稳定度较低,有利于强降水发生。

图9 沿27.5°N指数时间剖面(a:假相当位温(单位:K);b:K指数(单位:℃),横轴加粗部分为滇西北经度范围)

7 特殊地形作用

青藏高原东南侧呈一个向孟加拉湾开口的喇叭地形,北面是青藏高原南麓,南面是滇西地区向缅甸突出的高黎贡山,滇西北处于喇叭底部。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进入喇叭口后,受到青藏高原和高黎贡山的引导、压缩,到达滇西北时水汽进一步辐合加强,为持续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从缅甸北部到滇西北地形逐渐升高,第一阶梯为缅甸北部,平均海拔<1 000 m;第二阶梯为怒江州大部地区,平均海拔1 500 m;第三阶梯主要是迪庆州和丽江市,平均海拔3 000 m,怒江州基本处于迎风坡中间位置上。迎风坡具有动力作用,造成气流抬升,迎风坡将产生经向风场切变线[10],当垂直于山体的纬向气流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时,可以使气流绕地形流动和被迫爬升,并且暖湿气流容易在中尺度地形迎风坡造成气旋性辐合,进而引发或维持强降水。本次持续强降水过程中,第二级阶梯的怒江州累计雨量明显大于第三阶梯的迪庆和丽江,说明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经过第二级阶梯时受迎风坡强迫抬升产生持续强降水后水汽输送减弱,进入第三级阶梯的迪庆州和丽江市,无法再产生大范围强降水。

8 结论

①500 hPa形势场上,由于副高和伊朗高压的稳定少变,加之中高纬冷空气沿伊朗高压前部西北气流不断南下渗透,使印度东部至孟湾一线的低值系统得以长时间存在,低值系统前部西南气流汇入到副高西侧偏南气流中不断影响滇西北,建立了水汽通道。同时南下冷空气和北上暖湿气流形成横切变,控制了滇西北。700 hPa形势场上,由于副高的阻挡和地形抬升作用,使西南气流风速增加,在腾冲站和丽江站之间形成风速辐合区并长时间影响滇西北。

②由于西南气流的引导,印度低值系统云系不断分裂出对流单体云团东移影响滇西北,加之地形抬升作用,滇西北南部对流系统发展较旺盛,最强时TBB<110 K,且梯度较大,导致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最大为26.7 mm/h。

③本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的T-lnP探空曲线表现为整层潮湿(准湿绝热型);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滇西北中、低空有深厚的水汽层,水汽通量一直维持较大的值;滇西北水汽通量散度表现为负值,中、低层水汽辐合明显,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强降水区域分布基本吻合。

④强降水发生时段,滇西北大气层基本为负垂直速度区,强度最大为-4.0 Pa·s-1,说明气流上升运动明显;高层正散度、负涡度,中低层负散度、正涡度,大气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强烈,为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⑤滇西北假相当位温>350 K,呈高能状态,且多个时段出现锋区;K指数>43 ℃,这些表明中低层大气处于对流不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

⑥滇西北处于开口向孟加拉湾的喇叭地形底部,有利于水汽向该地区汇聚;滇西北地形西低东高,怒江州位于迎风坡中心位置,地形强迫抬升作用明显,使得怒江州降水量大于迪庆州和丽江市。

猜你喜欢

滇西北散度怒江州
带势加权散度形式的Grushin型退化椭圆算子的Dirichlet特征值的上下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滇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课程改革关联性研究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具有部分BMO系数的非散度型抛物方程的Lorentz估计
H型群上一类散度形算子的特征值估计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基于f-散度的复杂系统涌现度量方法
滇西北鲁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