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2021-07-19杨可盈
汪 浩,杨可盈
(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1 研究背景
21世纪,飞快的社会发展速度及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压力日益加大,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变差,身体健康状况也出现问题.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提高身体健康素质,适度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身体素质情况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问题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提出各种措施及解决方案,大力促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目的是加强和提升其身体素质.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加强身型塑造成为提升全民体质健康的任务之一.2007年5月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学生必须参加每周不少于3次的课外体育锻炼,每天锻炼1小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形成强身健体的运动热潮.2006年12月20号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要求超过85%的学校要在3-5年内完成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并且要使85%以上的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通过执行标准要求,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广泛研究,但专门研究女大学生的较少.男女之间存在生理、心理差异,体育锻炼行为以及参与运动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大部分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忽略了女生生理、心理问题对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调查探究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旨在通过研究更好的了解其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为学校更好推动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一线数据和理论依据,对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可行建议,促使她们获得合理有效的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加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惠州学院校内随机调查300名女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期刊网查阅、收集、整理需要的资料,根据资料自选相关内容作为本次论文书写的展开范围以及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向.
2.2.2 问卷调查法:制定关于惠州学院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在网上随机对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2.2.3 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对每一项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3.1.1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态度
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第一动机是提高身体素质,比例占总人数的71.67%,其次是塑造完美体形(54%)、排解不良情绪(50.67%)、兴趣爱好(47%),以打发时间为动机的占17%.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还具有加强心理抗压能力的作用,数据表明女大学生对提高身体健康意识已越发重视,明白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清楚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身体素质是有帮助的.
表1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多选)
现在社会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女大学生在女生的整个年龄阶段中对自我关注程度最高,十分注重外界对自身的评价,追求形体完美,数据显示塑造完美体形排名第二.现今大学生的压力基本上来源于学业,而在空闲时间选择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来消遣娱乐已成为他们减压排压的方式,数据显示50.67%的学生参与锻炼的原因是排解不良情绪,同时也折射出当今学生的压力值在逐渐上升.47%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则保持着热爱,参与体育锻炼是自身的兴趣爱好所致.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体形、排解不良情绪、兴趣爱好四种动机在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是主要需求.
2019年6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这一规定的出台对学生群体来说是极具压力的,他们为了能够顺利通过测试,强制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因此调查数据中便有25.33%的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是为了应付大学考试.
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活动想要更好地开展离不开学生的执行.表2可以看出有47%的学生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反映了这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拥有正确的认知,明白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对此持积极的态度;有36%的学生选择“一般”选项,她们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问题处于较中立态度,不反对也不过多肯定;但同时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与,14%的学生对此事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即使国家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活动,但这17%的学生仍未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反而觉得其行为毫无意义,她们的态度也最终成为了为什么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极差、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原因.
表2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3.1.2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项目的选择
表3的调查数据显示:女大学生首选的是跑步、球类这些影响因素少、娱乐性强、随意性大的运动项目,分别占总人数的71%和59.67%;对于爬山、健美操、瑜伽、游泳和跳绳的选择分别占总人数的35%、30%、30.67%和19%,这些项目因受限因素较多未能成为首选项目,而爬山属于偏向于放松心情、形式过于单一的运动,选择此项目因其可以减轻压力、愉悦身心;健美操、瑜伽本对女生诱惑很大,但数据显示它们并非首选,原因在于没有专业指导很难单独开展;游泳项目受场地要求、天气因素影响较大;跳绳也因其动作单一略显枯燥乏味未能受女生们喜爱;武术、轮滑这些项目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危险性较大,所以在项目选择中比例最少,都只占总人数的8.33%.
表3 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多选)
通过分析数据可知,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项目的选择呈非均衡性和倾向性:第一,主要选择像跑步这样简单易行、随意性大、不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的运动项目;第二,选择具有一定对抗性但娱乐性较强的球类项目;第三,对于受影响因素较多、枯燥单一、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不过多参与.
3.1.3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运动强度
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规定:1、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包括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等程度以上[1].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也是唯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规定,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学校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表4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8.67%,参与次数少于3次的占总人数的51.33%,可见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方面,惠州学院女生中有超过一半未能符合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相关规定.因此,学校对女生群体应加大力度做好相关工作,积极宣传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知识,提高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努力消除“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象.
表4 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
表5的调查数据显示: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下包括基本不参加的比例占总人数的28.33%,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1小时以内的占人数的36.67%,持续时间超过一小时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5.01%.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少于30分钟的运动达不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而超过一小时甚至达到三小时这样超长的运动时长则很容易使人体处于疲劳状态,身体得不到锻炼反而有不良影响,最后适得其反.
表5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有63.34%的女生在进行着不足以引起人体机能变化或极易导致人体疲劳的运动,这个数据清楚表明,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甚少,未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更好的锻炼,最终将导致结果不符合学校体育标准要求.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不达标,须加强女生对运动锻炼专业知识的了解,让她们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去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表6显示,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选择进行大强度运动的人数仅占7%,而选择中等强度运动的有51.67%,超过总人数比例的一半,但选择小强度运动的却也高占41.33%.58.67%的女生参与体育锻炼选择中强度负荷是符合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该群体女生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小强度运动对身体素质、技术掌握等要求不高,随意性较大,这一因素便成为众多女生选择小强度运动的主要原因,但参与小强度运动并不能引起机体产生良好变化、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升;同时也有女生生理、心理的因素导致她们喜静厌动,不喜欢参加高负荷、高强度的运动.针对该问题,在本次调查设计了相应的问题,通过表7数据可以发现,在生理周期期间,有85.33%的女生会选择不参与运动或小强度运动,只有少部分女生仍会进行体育锻炼.
表6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
表7 生理期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体育锻炼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间量才能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起到显著的作用,体育锻炼的经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呈正相关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锻炼的频数与强度的增加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存在正相关,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更显著[3].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能与社会相适应,应加强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能正确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运用正确的锻炼方式方法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3.1.4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活动地点的选择
表8显示,惠州学院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8点-22点,占总人数比例的51%,其次是14点-18点、6点-10点和10点-14点,分别占总人数的27%、14%和8%.根据数据结果分析,首要选择18点-22点参与锻炼正是一天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时间,其他时间段处于上课时间或午休;其次选择14点-18点,该时间段为学校安排课程较少或处于课程结束时间,并由于学校教学楼与田径场距离较近,多数同学在课程结束后直接选择锻炼,但又由于该时间段受晚饭或者部分因晚修课的干扰,因此该时间段在选择比例中占第二位;对于6点-10点,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生活自律、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多选择空气清新、无火辣太阳照射的该时间段,但当代大学生早起现象较少,选择该时间段锻炼的学生也仅占14%;8%的学生选择在10点-14点进行锻炼,此时间为正在上课或午休时间,选择锻炼的学生基本上是选择室内运动,而且学校训练队的训练时间基本在该时间段进行,不受课程限制、个人时间较充裕.
表8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选择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地点的选择,表9显示:惠州学院女生主要选择的活动地点是田径场,占比38%,这和表4首选跑步项目相吻合,因学校田径场对外开放程度大、活动范围较广,也和学校场地分布有关,基本上离宿舍区最近的活动地点就是田径场,这也让田径场成为首选地点;其次是体育馆,占比28.67%,这也与表4的结果相对应,体育馆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健美操房等场地,相应器材也可以在馆内借用,但由于体育馆的开放程度、器材借用有时间限制,并且体育馆与宿舍区距离较远,因此成为多数女生运动场地的第二个选择;选择球场占总人数比例的15.67%,学校篮球场地数量多、开放程度大,主要分布在宿舍周围,羽毛球场集中分布在体育馆馆内,但网球场、排球场等数量少、场地开放程度不大,且该项目器材对外开放程度也小,导致选择球场进行锻炼的学生人数也相校前两个选项的要少;有9.67%的学生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健身房有专门器械、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清楚的了解自身身体素质情况,但因健身房都在校外,有一定的路程距离且需要一定的经费,很多同学在课外并不选择该地点进行锻炼.
表9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地点的选择
3.2 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情况分析
表10显示:有59%的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处于不了解或了解少,模糊不清的状态,处于了解状态的有35.33%,仅有5.67%的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是非常了解的.数据表明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应进一步的提高,她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功能了解偏低,则其身体素质健康情况将有待考察.因此对她们进行了自身体育锻炼状况满意度调查,结果从表11可知:不满意的人数就占14.33%,认为自身缺乏锻炼,需进一步提高的人数占比58.34%,仅有27.33%的女生对于自身体育锻炼状况是给予满意的肯定.对于体育锻炼的功能有一个好的认识状态,那么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会增大,对自己体育锻炼状况的满意程度也会加大,身体素质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学校应针对该问题对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的强化,加强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满意程度.
表10 对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情况
表11 对自己目前的体育锻炼状况的满意程度
3.3 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根据表12的调查数据分析:惠州学院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影响因素位于前三的分别是缺少运动氛围及锻炼伙伴(56.67%)、缺少时间(51.67%)和缺少场地器材(47%).对占首位的影响因素开展相关调查,通过表13可看出:有69%的女生参与锻炼需要结伴一起,31%的女生不需要,原因为女生是较缺乏安全感、自主独立能力较差的一个特殊群体;缺少时间作为第二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当代学生学习压力大,多把自由时间放在学习上,自然缺少时间进行锻炼;第三影响因素缺少场地器材,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中球类占第二大项,而学校球场数量较少,场地器材对外开放程度有限,例如羽毛球场只分布在体育馆,数量少,同时对外开放时间少,器材器械的借用也有限制.
表12 影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多选)
表13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是否要结伴锻炼
其次天气因素(46.67%)和缺少专业的运动指导(39.67%)也占比较高,学校女生首选的运动项目是跑步,主要的运动场所也选择田径场,恶劣的天气直接影响运动的进行,学生们无法按正常计划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如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女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清楚的了解自身身体素质情况,更加高效快捷的提高身体素质,但学校女生有39.67%因缺少专业的运动指导影响着课外体育锻炼.对于主观心理因素这一影响,因女学生有生理期情况,同期心理也会有较大的波动.经调查,女生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受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就占总人数30%.数据结果中也有25.67%的女生自身没有运动习惯,选择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与表4“基本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结果相吻和,学校还存在着较多女生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象,因此首要任务就是消除该群体,让她们积极参与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续表1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提高身体体质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
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动机是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体形、排解不良情绪、兴趣爱好,越来越重视对身体健康意识已,非常追求形体美;并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多数给予肯定的态度,认为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
4.1.2 运动项目、锻炼时间段的选择呈非均衡性和倾向性
惠州学院女大学生首选的运动项目是跑步、球类,跑步具有简单易行、随意性大、不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的特点,球类具有一定对抗性且娱乐性较强;对受较多因素影响、枯燥单一、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不过多参与,因此女大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非均衡性和倾向性.参与锻炼时间段也主要集中在18点-22点,主要选择的活动地点是开放程度大、活动范围广以及不受器材数量等因素影响的场地,例如田径场.
4.1.3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达不到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
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均未能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如何改善她们的身体素质对于学校来说是具有挑战的.
4.1.4 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程度低,缺乏基本的运动理论知识
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功能认识程度较低,缺乏基本的运动理论知识,自身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情况满意程度也较差.
4.1.5 四个缺少影响参与体育锻炼
缺少运动氛围及锻炼伙伴、缺少时间和缺少场地器材是惠州学院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4.2 建议
4.2.1 加大对国家体育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加大对国家体育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强化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增加对基本运动理论知识的传播,使女大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体育概念,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4.2.2 努力创造一个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和适宜的体育锻炼环境的学校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某些项目的场地数量、器材种类,加大开放程度,使女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兴趣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努力创造一个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和适宜的体育锻炼环境的学校.
4.2.3 安排讲授符合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锻炼方法
根据女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安排讲授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引入易学易行、娱乐性高且具有一定困难程度的教学内容,培养她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心,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挑战高强度、对抗性高的运动项目.
4.2.4 建立女大学生运动俱乐部
学校建立女大学生运动俱乐部,开展抱团式运动,能够很好地满足女生结伴锻炼的心理需求,并且能更好的了解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以及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