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三针联合大椎穴雀啄灸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21-07-18罗伟君陈楚丽罗璧玉杨翠霞张芳蔡兰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针大椎穴变应性

罗伟君 陈楚丽 罗璧玉 杨翠霞 张芳 蔡兰辉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临床以鼻塞、喷嚏、流清涕、鼻痒等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因个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组胺类介质释放,并有多种细胞因子及免疫活性细胞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尽管变应性鼻炎对生命不构成直接威胁,但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困扰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2-3]。目前临床药物、免疫疗法、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疗效不佳。据资料显示[3-5],中医针刺、艾灸等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通过扶正祛邪、恢复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作用。笔者深耕临床,通过观察鼻三针联合大椎穴雀啄灸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指标,旨在探讨其疗效机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治疗的130例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针灸治疗组(65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7.55±9.47)岁,平均病程(11.53±6.04)年;针灸治疗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6.83±9.01)岁,平均病程(10.95±6.48)年。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无脱落情况。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变应性鼻炎”疾病诊断标准[6]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虚型”的辨证标准[7];(2)年龄18~60岁;(3)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鼻息肉、严重鼻窦炎、慢性鼻炎等其它鼻部疾病; (2)合并哮喘,近2周有呼吸系统感染史; (3)近1月有激素或其它抗过敏药物治疗相关疾病史; (4)合并严重肝、肾、肺、心、血液系统疾病者; (5)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6)晕针和(或)晕灸者; (7)合并其它过敏疾病者; (8)妊娠或哺乳期者; (9)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实验者。

1.4 治疗方法

1.4.1 针灸治疗组 予鼻三针配合雀啄灸治法,具体操作方法:(1)鼻三针针刺操作:取穴主穴包括迎香、上迎香、印堂三穴;辨证配穴:肺气虚者,加合谷、太渊、肺俞、气海穴,脾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海、关元穴,肾气虚者加关元、命门、肾俞穴。患者取仰卧位,对针刺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采用30号1寸华佗牌毫针,迎香穴向鼻翼方针刺0.3~0.5寸、上迎香穴向鼻梁方斜刺0.5~0.8寸、印堂穴向下沿皮平刺达鼻根处,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以患者眼眶湿润为度;然后在双侧迎香穴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选疏密波,频率为2 Hz~10 Hz,实际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辨证配穴根据不同穴位分别用1寸或1.5寸毫针常规针刺,针刺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法行针,以患者耐受为度。30分钟/次,每天1次;(2)大椎穴雀啄灸:患者坐立位或俯卧位,点燃艾条一端,对准大椎穴部位,一上一下雀啄般施灸,点燃艾条端距穴位1~2 cm,每一雀啄施灸10~20秒,以大椎穴周围皮肤微红或患者有热感为度,20~30分钟/次,每天1次。5天为1疗程,间隔2天后继续第2疗程,共4疗程。

1.4.2 对照组 予西药治疗,药物为氯雷他定片(购自拜耳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批号:C12202005147、JS14181;规格:10 mg/片),10 mg/次,每天1次,连续服用28天。

1.5 观察指标

1.5.1 免疫功能 取患者入组时、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银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4+、CD8+。试剂盒均购自上海贤绵生物,并严格按其说明书进行操作。

1.5.2 症状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估。0~10 cm长的刻度标尺,“0”代表无症状、“10”代表症状最严重,1 cm代表1分,包含鼻塞、喷嚏、鼻涕、憋气、鼻痒、眼痒、流泪、眼红肿、眼痛、喘息10个维度,每个条目为0~10分,总计最高100分。该量表评定为同一医师完成。观察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分值越高,症状越重。

1.5.3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采用鼻腔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实际问题、鼻部症状、活动、非鼻眼症状、眼部症状、睡眠、情感7个维度,共28项提问,每项按困扰程度分为0~6分,总计最高168分。观察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8]。

1.5.4 疗效评估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及结合症状评估制定疗效标准:显效:鼻塞、喷嚏、鼻涕、憋气等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3月无复发,改善率≥50%;有效:鼻塞、喷嚏、鼻涕、憋气等症状较前减轻,鼻腔检查局部体征较前改善,复发次数较前减少,改善率20%~50%;无效:鼻塞、喷嚏、鼻涕、憋气等症状及鼻腔检查无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同前,改善率<2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免疫功能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改变;针灸治疗组经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呈上升趋势,CD8+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针灸治疗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2.2 症状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呈下降趋势,针灸治疗组在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症状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鼻腔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评分呈下降趋势,针灸治疗组在治疗后、治疗后第24周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分)

2.4 疗效比较

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60/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2%(43/6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见表4。

表4 两组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比较[65例,例数(%)]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渊” “鼻鼽”等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复感外邪,侵袭鼻窍所致,治疗上注重标本兼治[9-10]。鼻位居面中,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直接相连,与足太阳及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络脉间接相连。结合针灸治疗选穴原则及五官疾患,注重局部取穴,加强循经取穴,兼以辨证取穴,通过调节各经络、气血、阴阳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本研究采用鼻三针联合大椎穴雀啄灸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鼻塞、喷嚏、鼻涕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鼻三针”目前广泛运用于临床,主穴取穴为“迎香、上迎香、印堂”三穴。《甲乙经》曰:“鼻鼽不利,窒洞气塞……迎香主之。”迎香穴具有通利鼻窍、疏散风热的作用,是治疗鼻部疾患的重要穴位。上迎香,为经外奇穴,出自《银海精微》,别名“鼻通” “穿鼻”等,具有宣通鼻窍、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鼻炎、鼻息肉等鼻部疾患。印堂穴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督脉所经之处,能鼓舞及升提机体阳气,具有通鼻明目、凝心安神的作用,主要治疗鼻渊、头痛、失眠等病症。故迎香、上迎香、印堂三穴常用于治疗鼻部疾病,尤其是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梁薇等[11]单纯采用鼻三针治疗7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20天,可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临床有效率达73.3%;宋成林等[12]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鼻三针”过敏性鼻炎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4含量明显降低,可有效改善大鼠鼻粘膜变应性炎症,从而改善鼻炎临床症状。同时,本针灸治疗组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合谷、太渊、肺俞、气海穴,以补肺气、调气血,以达通鼻窍之功;脾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海、关元穴,以健脾益气、祛湿通络,使清气上升濡养鼻窍、湿浊之气随经脉排除体外;肾气虚者加关元、命门、肾俞穴,以补肾助阳、通调气血,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同时,庞远等[13]采用鼻三针联合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更优。提示鼻三针采用热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运用前景更广阔。

本针灸治疗组中联合大椎穴雀啄灸,作用显著,疗效确切。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之经穴,是诸阳之交会穴,具有扶正祛邪、宣通阳气、活血通络、通督益髓之功[14]。雀啄灸,源于《中国灸法学》,是将艾灸悬起灸中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如麻雀啄食一样,发挥温阳举陷的作用;可以发挥雷火神针及太乙神针的优势及弥补其不足,其温通作用对机体具有兴奋作用[15]。据资料显示,CD4+、CD8+T细胞存在于血液中,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二者相互作用,使CD4+/CD8+保持动态平衡,参与细胞免疫功能,当CD4+/CD8+比值升高,则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当CD4+/CD8+比值下降,则细胞免疫功能低下[16]。本研究结果显示,鼻三针联合大椎穴雀啄灸治疗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复杂、反复发作,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困难;而传统中医非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优势。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鼻三针联合大椎穴雀啄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喷嚏、鼻涕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相关,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三针大椎穴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针灸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