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2021-07-18马叶超严秀英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神经质严谨性人格特质

马叶超,严秀英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人格特质作为一种独特的、稳定的、统合的、功能性的心理品质,不仅与个体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反映了个体比较一致的行为倾向、内心体验特点及稳定的内在动机特点,是个体行为的核心动力因素[1-2]。通过数据库检索发现,针对人格特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的调查、性别、民族、专业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在各维度作为预测变量或者中介变量[3,4,5]。大五人格(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十分广泛,并被证明具有跨语言、跨文化和跨评定者的稳定性的一致性,并得到了人格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6-7]。大学阶段是发展个体人格、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期,面临着多元文化、完全陌生的学习方法等冲击,极易产生不适感,影响其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是个体从其原本生活的文化环境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以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行为与调整[8]。包括校园文化适应、学习和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价值观念等[9]。近年来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现状、人口学变量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10,11,12,13]。其中,将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性结合做研究的学者也有很多,但研究对象一般都是留学生或者国家外派人员[14-15],对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研究寥寥无几。

人格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心理行为,而且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如EPQ[16,17,18]或者16PF[19])有显著的影响。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都能有效预测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适应[20,21,22]。其中大学生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等人格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性与学校适应呈显著负相关[23]。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人格特质作为因变量(预测变量)进行探究,假设是可行的。

民族特色高校面向全国不同的省市、自治区招生,不同的区域文化、风俗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使得民族特色高校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微观缩影。当下研究中,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相对贫瘠,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关系的探索也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结合实际需求,调查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的现状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提升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启示或者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Y大学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为保证选取样本的合理性和代表性,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2069份。其中一年级660人,二年级573人,三年级537人,四年级299人;汉族1255人,朝鲜族639人,其他民族175人;本地区468人,吉林省(不包含本地区)878人,黑龙江、辽宁省243人,东北三省外480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24]

采用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1)编制大五人格问卷,共40道题目,每个维度分别有8个题目。本研究大五人格问卷各维度的信度均在0.68以上,该问卷的信度良好。

2.《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问卷》

自编《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问卷》。共有30道题项,采用5级积分。由学习适应、学校归属感、学校生活满意度、民族认同、人际交往和校园适应6个维度构成。各维度的信度均在0.78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剔除无效数据之后,采用SPSS23.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

二、研究结果

(一)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的现状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严谨性人格外,其余人格特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除开放性和严谨性人格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余维度均低于全国常模(表1)。跨文化适应的各个维度均在3.5分以上,说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良好(表2)且呈U型曲线(图1),三年级最低,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依次是学习适应、人际交往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图1)。

表1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总体水平(N=2069)

图1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

表2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N=2069)

(二)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和跨文化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大五人格上除外向性人格外,其余人格特质和跨文化适应中学校归属感、民族认同维度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其中,在大五人格中,在神经质维度上,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严谨性和宜人性维度上,汉族和其他民族高于朝鲜族,汉族显著高于其他民族;在开放性维度上,汉族高于朝鲜族。在跨文化适应中,学校归属感维度上,汉族和其他民族显著高于朝鲜族;民族认同维度上,汉族显著高于朝鲜族;其余方面则不存在民族差异(表3)。

表3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跨文化适应的民族差异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在神经质人格维度上,二、三、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其余人格特质维度,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在跨文化适应以及学校归属感、学校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适应中,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在学习适应维度中,一、二、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在民族认同和校园适应维度中,一年级高于二、三年级,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表4)。

表4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跨文化适应的年级差异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大五人格(除神经质维度)和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维度中,本地区显著低于吉林省,吉林省显著高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外显著高于本地区;在外向性维度中,吉林省大学生显著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学生;跨文化适应维度中除学校归属感、民族认同维度外,其余维度均为东北三省内的大学生高于其他省市区的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维度中,吉林省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在民族认同维度,全国其他地区高于黑龙江、辽宁省(表5)。

表5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跨文化适应的生源地差异

(三)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1.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相关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人格与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余维度与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是严谨性、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和神经质(表6)。

表6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与跨文化适应的相关分析

2.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跨文化适应的层次回归分析

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神经质、严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7%;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外向性的人格特质对学校归属感、民族认同、人际交往适应和校园适应解释的变异量分别增加了16%、15%、12%和21%;神经质、严谨性和外向性的人格特质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4%(表7)。

表7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与大五人格的层次回归分析(n=2069)

三、讨论

(一)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和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研究发现,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大五人格与全国常模相比,除严谨性人格维度外,其余人格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除开放性和严谨性人格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余维度均低于全国常模。说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除神经质、开放性和严谨性人格外,其余人格特质与全国大学生人格特质相比不是很理想;民族特色高校跨文化适应总分及各维度的均分都在3.5之上,表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跨文化适应良好。

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呈U型曲线,验证了Lysgaard的U型曲线假说。三年级最低。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依次是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学校生活满意度。原因在于民族特色高校是一个多元文化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全方位的变化带来的挑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领域普遍存在。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各方面都比较陌生,人际交往适应相对羞涩,面临着与高中完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人际和校园生活适应等方面比较困难,但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对新事物十分好奇,因而跨文化适应水平相对其他年级较高;二年级,学生开始慢慢熟悉学校,开始觉察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又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再加上没有掌握好在大学的学习方法,所以跨文化适应下降;三年级,感觉到不满意的方面越来越多,此时学生开始进入倦怠期和困惑期,而且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交际圈,不愿意去打破这个圈子去结交新的朋友,而且这个阶段也开始要面对择业、考研等问题,开始迷茫,自我怀疑,压力增大、焦虑情绪增加,所以跨文化适应水平最低;四年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了明确的认知,对于上学或者就业有了明确的选择,经过三年的学习,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跨文化适应水平开始上升。

(二)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民族变量上,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除外向性人格外,其余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4.54.P〈0.001)。在神经质人格上,朝鲜族高于汉族,金河岩、许伟(2010)指出,很多朝鲜族家庭利用地理和语言上的优势出国留学、工作,人口的流动性极强,缺失家庭关爱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25],这导致朝鲜族学生物质生活十分丰富,但精神食粮匮乏,造成人格上较敏感。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民族认同维度上,汉族得分最高。于德娥(2018)[3]指出汉族学生与外界交流互动、严谨、审美、想象、情感等方面都要强于其他民族。所以汉族学生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几个维度高于朝鲜族学生。于德娥同时指出,在学校归属感维度中,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汉族大学生表现出更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多元文化环境时,汉族大学生相比较朝鲜族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对学校的归属感。在民族认同维度中,严秀英(2018)[26]指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朝鲜族是少数民族,朝鲜族学生要先认同本民族文化,再认同他民族文化,所以民族认同相比汉族较低。

在年级变量上,民族特色高校人格(F=3.71,P〈0.05)和跨文化适应(F=15.95,P〈0.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在神经质人格维度中,二、三、四年级显著高于一年级,一般来说,年级越高的学生压力越大,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抑郁等问题;其余维度中,一年级高于二、三、四年级。原因在于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长,大学生的性格也随之有所变化,由刚刚入学时的焦虑、敏感慢慢转变为安静有序。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中,一、二、四年级高于三年级,在其余维度中,除校园适应外,一年级高于其他年级,原因在于三年级的学生,进入倦怠期和困惑期,面对择业、考研等问题,开始迷茫,产生自我怀疑,焦虑情绪增加,无法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在生源地变量上,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大五人格(除神经质维度)(F=6.45,P〈0.001)和跨文化适应(F=9.98,P〈0.001)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SD事后检验,在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维度中,吉林省大学生高于黑龙江、辽宁省,原因在于吉林处在黑龙江、辽宁两省的包围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吉林省人憨厚质朴、热情好客,粗中带细的印象。据资料统计,吉林省有44个民族,而且绝大多数人口是移居人口,人们同各种不同的人群接触和交往,接受和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这样使吉林省大学生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的人格特质高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跨文化适应维度除民族认同和学校归属感外,其余维度均是东三省大学生高于其他地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的Y大学位于吉林省,所以吉林省的大学生在区域文化、气候环境等方面相比其他省份的大学生更熟悉,更容易适应。在民族认同维度中,全国其他地区高于黑龙江、辽宁省。辽宁省、黑龙江的民族成分相对复杂[27-28]。所以相对东北三省外的学生,民族认同较低。

(三)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研究发现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跨文化适应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神经质人格与跨文化适应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大五人格其余维度与跨文化适应均呈显著正相关。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2,29,30,31,32]。本研究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大五人格对跨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和严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7%;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和外向性人格对学校归属感、民族认同、人际交往适应和校园适应的解释的变异量分别增加了16%、15%、12%和21%;神经质、严谨性和外向性人格对学校生活满意度解释的变异量增加了14%。这表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其跨文化适应产生了显著影响,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严谨性、宜人性和外向性的人格特征越明显,其在民族特色高校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应得越好。严谨性人格特质越强的民族特色高校的学生,在民族特色高校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越强,越容易顺应环境,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此外宜人性和外向性的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和校园适应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最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的神经质人格对跨文化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表明,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神经质的得分越高,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体验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导致失眠、抑郁等身心疾病。反之,情绪越稳定的大学生,越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越能体验到良性情绪情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也就适应越好。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常模相比,开放性和严谨性人格高于全国常模,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人格特质均低于常模;(2)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呈U型曲线,三年级最低,在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和学校生活满意度维度得分较低;(3)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在大五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在民族(除外向性人格特质)、年级,生源地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跨文化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在年级、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民族特色高校大学生除神经质人格与跨文化适应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人格特质均呈现正相关,人格各维度均对跨文化适应有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神经质严谨性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高职院学生严谨性培养
试谈参考书例习题中的“严谨性”问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关注解题中所设的隐患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