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者到启发者

2021-07-17杜慧敏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期

杜慧敏

摘要: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思考,说话的方式等,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同样也具有“一百种语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平台之一,教研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很重要,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打开教师的语言大门,如何让教师敢于表现自我,如何提升教师的自信,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出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是本文重点要谈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园本教研活动  教研内容  教研形式

教研活动是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的重要途径,园本教研是提高保教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园本教研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幼儿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普遍只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缺少对教研方法、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致使园本教研质量不高、效果欠佳。针对这些情况,我园即今探索教研活动课题化的思路,并尝试开展研究。

一、园本教研现状分析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开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我开展了专门的调查,倾听教师们关于教研的“各种声音”,随后我将老师的观点进行了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内容自上而下,由园领导或少数人决定,内容不落地,而是上级任务,不得已而为之,导致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教研的形式比较固定和老套,成为教师成长的绊脚石,大家提不起劲,学不到真材实料;3.教研氛围紧张、压抑,教师无法专心教研,不投入;4.教研活动中,主要由组织者或几个人发表研讨,教师不太敢表达或者表达不清晰,不自信,缺少理论支撑。

从瑞吉欧教师的角度来说,瑞吉欧教师解读为启发者。教师并不预先设定孩子能力上的限制。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能力,也就是说即使是残疾儿童也有特殊的能力。老师鼓励孩子们用他们的信念来反驳、假设并加以实验。反推到我们幼儿园的教研上,其实也是一样的,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启发者、引领者,鼓励教师在教研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结合教育实践,通过观察参与教研活动、访谈教师、翻阅《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书籍,查阅相关案例资料等方式,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者自身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

教研活动不应该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制定,而应当关注教师教育实际的真实问题和需求,让教研活动内容主题来源于教师,成为真正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雨”。因为研讨的内容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是自己目前关注的问题,导致很多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可度不高,自然不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二)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待改进

尽管我们的教研活动有集体大教研、年级组教研和班级个别小教研,但每一次教研活动中,每个人承担交流分享任务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年轻教师常常习惯于退缩在骨干教师身后,处于观望状态。

(三)缺少智力安全氛围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会有园级领导或行政参与其中,教师们常常担心自己说的不对或者说的不够好,导致他们不愿意自由发言。

针对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如何来改变和优化呢?《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提出: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思考,说话的方式的观点,其实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同样也具有“一百种语言”,而作为管理者、启发者的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倾听到教师的“一百种语言”后,如何激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畅所欲言?

二、园本教研的创新模式

园本教研一切的出发点要从以人为本的管理出发,也就是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笔者从教研内容、形式、成效三方面总结了如下策略:

(一)厘清园本教研内容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教研研什么?很多教师把教研想的很高深,觉得自己没有到达可以教研的水平。其实教研的过程就是教师们基于自身教育實际进行探讨和优化,它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更多的强调是参与过程中的思维交流和智慧碰撞,而并非单纯追求结果的对与错。

1.关注教师的擅长领域,激发个性表达

成人跟孩子一样,只要有兴趣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才会愿意自我提高,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每位教师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师擅长的领域制定他们前期的发展方向,根据领域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音乐组,美术组,科学组,语言组,健康组等,让教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大展身手,擅长的领域在教研的状态下更有话说,学习起来也更轻松,效率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功,也更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当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后,再逐个攻破其他领域,这样操作先让教师成为特长型选手,再逐步发展成多领域型选手,也能让教师在职业规划中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

2.留心教师的日常对话,优化细节管理

教研研什么?研那些由教师发现、教师记录、教师发起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会生成很多问题,我们很多教师能发现问题,但是没有及时记录和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时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灵光一闪过后,就抛之脑后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尝试给每位教师佩戴口袋记录本,也就是“问题记录本”,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每周固定时间把一周发现的问题由教研团队进行梳理,然后由全园教师投票,根据最终投票的内容进行分类,共性问题由大教研时一起研讨,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先用蓝笔进行标注,然后以更适宜的方式进行审议和解决。

3.倾听教师的共同话题,探讨共性问题

在日常保教中,教师的共性问题一方面来自于对“问题记录本”的梳理,例如:在本学期初的一次交流中,许多教师在记录本上都存在了关于自主点心环节教师和保育员配合的问题,于是,通过投票,我们将这一问题作为当周教研活动的重点研讨问题,进行了审议。由于问题来源于自身,教师们有话说,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师们纷纷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一次的教研活动氛围非常热烈,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能让教师满意,做到了一次热情如火般的教研活动。

另一方面的共性问题则来源于园本实际和教研中心指导的大教研方向。例如:在本学期,笔者所在园以“户外活动的调整与优化”为教研重点,以读书沙龙、问题式教研、体验式教研等多元化的形式,开展了教研活动。教研中,我们向教师发放了“问卷星”,鼓励教师对户外活动中存在问题、自己的调整策略等进行积极地发言,由学校在教研活动中汇总大家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研讨。

(二)创新园本教研形式

1.破旧立新,“圈”内探寻教研途径

个性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利用教师的“交往圈”,幼儿园中教师之间是有自己的朋友圈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圈”来创造出一个较为放松的教研氛围,由发起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把“朋友圈”变为“教研圈”,在圈内进行研讨解决,研讨方式由发起者自定,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打开说话的氛围,从而踏入教研的门槛,在这种氛围中不仅能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教师的教研之路发展也是无形的、迅速的。

2.探本穷源,书中寻找教研语言

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在实践方面是不错的,但只是凭着各自的经验和感觉来进行,缺少一定的理论性指导,在水平上也得不到更高的提高。这些可以在书本中得到弥补。

(1)读什么?——聚焦问题,针对性阅读

我们所开展的阅读活动不是无的放矢,不是随心所欲,今天读这本,明天读那本,而是基于教师所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带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活动。例如:我们结合观察,发现班级美术区活动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为了创设有效的美术区,我园组织教师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创造性艺术——关键发展指标与支持性教学策略》、《开放性材料——幼儿创造性游戏》等书籍,通过全园教师线上交流和线下研讨的阅读活动,初步制定了“美术区探究活动评价量表”,从而更好地指导美术区实践活动。

(2)怎么读?——创新形式,多样化阅读

为确保读书活动有效、深入、有序地开展,我园成立了阅读领导小组,根据活动目的,制定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使得读书活动有计划、有监督、有总结。怎样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趣味化呢,我园也进行了书吧“慢”阅读、辩论式读书沙龙、读书圈打卡,自由阅读、实例剖析,深度阅读等积极地尝试。丰富的形式让我们教师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鲜活和有趣,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并逐步形成“以书为友,与书同行”的良好氛围,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3)如何记?——经典语录,融合自我思考

光看不行,我们要养成摘抄的习惯,抄什么?抄经典语录,不光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能把所抄内容语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教研活动中能作为自己的教研语言进行表达。

3.同频共研,平台催化自信表达

每月可以提供一次主持话题的活动,由“朋友圈”发起者和其成員把事先探讨出的个性问题的内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让每位教师有一次独立组织活动的机会,这种方式非常能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语言能力,这两项能力提高后,无形中教师的自信、独当一面也就锻炼出来了,言传身教,教师自信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三)初显园本教研成效

教研思路的转变,教研内容从学校层面到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了教师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的水平,从而为教研过程中的参与性做好铺垫。改变教研形式,利用“圈”来营造轻松的氛围,提升教师参与性,让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想说;多元化读书,让教师在寻找答案中不自觉的增加读书量,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理论依据,丰富了教师的教研语言,让每位教师都能说;提供平台,让教师在自发话题中锻炼组织能力和言语能力,无形中教师的自信、独当一面也就锻炼出来了,言传身教,教师自信了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语言交流是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教研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状态,教师的状态将会影响教研的过程和成效,教研的内容和形式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实用的教研,做老师喜欢的教研,一直是我们探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兰晶 温恒福.瑞吉欧教育理念

[2]夏丽华.让教师在教研对话中成长.2017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4

[4]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