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还能上前线,再疼我也能忍受!”

2021-07-17王贵和王晶晶姜华

党员生活·中 2021年6期
关键词:弹片截肢前线

王贵和 王晶晶 姜华

王富云,讲述中的“我父亲”,出生于1902年,四川省保林县(现改为阆中市)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参加万里长征和抗日战争,在战斗中几次负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我父亲所在的部队也一并接受改编,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东渡黄河,开进山西,投身于抗日战争。我父亲经常给我讲他参加战斗的故事,但我印象比较深的战斗经历还是他两次负伤的艰苦历史。

第一次是在平型关战斗中。那时我军的武器很差,只是些长枪、手榴弹,还有好多战士只有大刀长矛;而敌人却是机枪大炮,天上还有飞机助战。战斗开始后,我方奉命坚守一个山头,以阻止别处来增援的敌人。当敌人进入我們的火力范围时,首长下令开火,敌人冷不防倒下一大片。但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开始组织反扑,架起小钢炮朝我方阵地轰炸。我们只得赶快隐蔽,谁知刚要往坑道里跑,一颗炮弹爆炸了,我父亲被炸得立即昏了过去。等醒来已经在部队的战地医院了,医生看他醒来终于松了口气,但接着就对他说:“你的伤很严重,别看现在没啥大碍了,但脑袋里还有一个弹片,以咱们现在的条件,根本无法取出弹片,所以你以后一定要万分注意,一有异常情况立即去条件好的大医院治疗。”父亲说:“好,只要我还能重返战场就行。”就这样,伤虽基本治好,却留下了隐患,以后的日子里,他经常头疼难忍。

第二次负伤是在娘子关战斗中。我父亲是敢死队队员,在进攻一个敌据点时被子弹射中了大腿根,马上就流血不止,担架队冲上来,硬把他抬下去。但因为条件有限,伤口感染了,肿得很历害,直往外流脓和血水。医生对他说:“再处理不好就有截肢的危险,就咱们现在的条件,也只能每天消毒控制,但咱们没有麻醉药,消毒时怕你顶不住这剧烈的疼痛。”父亲说:“不怕,只要能治好我的伤,不用截肢,我还能上前线,再疼我也能忍受!”每次消毒他都硬坚持下来,伤口渐渐好起来,腿终于是保住了。

第二次负伤后,鉴于我父亲的情况,部队让他担任三八五旅十四团二营的管理员,负责全营的物资采购。在管理员的岗位上,我父亲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直到退伍。

退伍时,部队特意选择了父亲经常为部队采购物资的山西省武乡县洪水镇作为安置点,在这里,他遇到了我的母亲,成立了一个温暖的家。同时,他们还尽力为村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部队当过理发员的父亲经常给村里人剃头,逢年过节还帮着村里百姓们杀猪,母亲则常常一有空就帮村里邻居纺纱织布做针线活。

但由于父亲在战斗中头部负伤,弹片一直没有取出,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1970年,他不幸因脑伤并发了脑梗,加之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发病不久就去世了。

临去世时,父亲紧紧握住我的手,反复叮嘱我说:“孩子,我不行了,我这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洁身而来,清白而去,啥也没给你留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千万不要忘记你是一个老红军、老共产党员的后代。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咱们的优秀家风,不要给我丢人。”

猜你喜欢

弹片截肢前线
无尽攀登
调节风窗弹片固定式防突挡板设计及应用
大将
浅析非洲的八音盒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废旧铅珠笔改装的拉线开关
千斤顶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