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岗”
2021-07-17《经济》杂志、经济网调研组
《经济》杂志、经济网调研组
在经济强省山东,鲁西南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存在。既没有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优势,也没有省会城市后发带动的期许,虽说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但近年来随着各类资源的衰减,该地区转型压力骤增,尤其是“煤城”枣庄,自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放缓,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
“枣庄市发展的短板在镇域,潜力也在镇域。”3月11日,在加快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镇建设工作会议上,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表示,要突出龙头带动,以更大力度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枣庄市龙头强镇之一,西岗镇重任在肩,如何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一条有特色、谋长远的转型之路,是西岗人策马加鞭、不断探索的重点。
要速度还是要质量?壮士断腕需果断勇气
西岗有很多头衔——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滕州市重点规划区域副中心,但最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它还是国家级生态镇和国家卫生镇。
要知道,西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工业大镇,境内有3座国有大中型煤矿,年产原煤700万吨,高端化工、机械制造产业发达,规模以上企业27家,是鲁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生态与煤炭,看似矛盾的元素为何会在西岗相得益彰?一个疑问尚未理清,另一个疑问接踵而来。
2020年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之际,恰逢国家推进煤炭压减政策,西岗镇按照要求作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关停山东世纪通泰焦化有限公司6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压减盛隆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该决定直接导致2020年西岗工业总产值减少25亿元,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10个百分点,税收减收2亿元。
“当时焦炭行情很好,两家企业产品订单充足,生产经营正常,说实话,我们也很心疼。”西岗镇党委书记王家鹤坦言,在讨论之初,西岗领导班子也曾有过衡量,一方面,两家企业都是西岗的支柱企业,产能压减过多势必会造成重大经济影响,需要多久才能恢复“元气”,尚未可知;另一方面,西岗涉煤产业占比较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新兴产业体量偏小,经济外向度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
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当时的抉择。
“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西岗坚定发展初心不动摇:要更有质量的效益,要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
发展理念搞对了,政策举措也就好定了。为了安全有序地推进压减工作,西岗领导班子“兵分两路”,一路人前往企业对负责人进行安抚动员,尤其是世纪通泰,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很不容易,对于关停一时很难接受。彼时,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涛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多次引导磋商,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反复动员,最终世纪通泰同意关停并配合后续安排。
另一路人成立专项工作组,整合企业信息,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生产线关停之后,涉及职工近千人,如果组织不好、方案不清晰就会引起动荡,特别是化工类企业,安全隐患很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西岗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赵政伟对记者说道。动员村级干部,安抚化解职工情绪;离岗之前,安排职业病检查;联系其他企业,分流员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工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结算,尽最大可能保障职工权益……西岗的一系列稳妥举措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安置方案公布之后,人群中响起了掌声,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赵政伟笑着说。
至此,记者最开始的疑问也有了初步答案:西岗的种种“意想不到”,恰恰是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应有之义,是有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的必然成果。
要“新鸟”还是要“旧鸟”?
腾笼换鸟立足实际
转型,西岗10年前就开始谋划了。
2012年,依托山东省《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西岗规划打造“一城一园一港”发展框架,其中,“一园”便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规划是依托盛隆公司建设现代企业园区,但受南水北调水源保护限制,15公里之内不能有化工企业,在反复调研之后,我们决定培育壮大循环经济,建设面向鲁南地区的绿色循环产业园。”王家鹤说。
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旧鸟”去哪?换言之,转型并不意味着另辟蹊径,而是要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依托煤、延伸煤,但又不唯煤。为此,西岗制定了“三步走”发展目标:
第一步,大力招引绿色循环产业。富利森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是最早入驻产业园的项目之一,其主要利用窑炉余热和太阳能处置生活污泥及煤矸石等一般固废,生产新型绿色建材,实现固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西岗的煤矸石存量很大,既是原料也是燃料,同时也是固废,我们采用清华大学污泥固化协同处置技术进行闭环处理,生产全过程无任何外排,年处理能力可达50万吨,比传统模式效率提高6倍,产能提高4.2倍。”在施工现场,水发集团山东富利森环保科技公司总经理傅潇告诉记者,该项目将于今年7月中旬投产,年产值预计达3.1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30亿元的阳光能源光伏发电、投资20亿元的富利森二期项目、投资10亿元的辛诚科创园项目、年产10万吨的植物猫砂项目等20余个亿元级项目纷至沓来,在西岗落地开花。“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一家全国绿色供应链试点百强企业,推动绿色循环产业园入选全国50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形成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的‘枣庄模式,成为国内领先、极具特色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西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颜景宁表示。
第二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围绕煤化工、精密铸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产业,西岗建立重点企业发展档案,逐个研究分析,制定技改方案;以精细化、智能化为导向,推动盛隆化工、辛诚硅业、盛源宏达、盛源荣达、枭隆机械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拉长高端化工产业链条,孵化培育高精尖下游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企业联系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积极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特色鮮明、优势明显、后劲十足的骨干企业。
第三步,跑出工业转型“加速度”。依托“工业强市、产业兴市”3年攻坚突破行动,争取3年内实现高端化工产值过1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过20亿元,新型建材、电子商务两大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最终形成以高端化工、精密铸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为支撑的雁阵集群,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九龙湾湿地公园景区
西岗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环卫一体化
综合性便民服务中心
“这条路可能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才能见成效,但是西岗的优势就在于,这么多年来都是一届接着一届干,思路从来没有动摇过。”在西岗工作13年,王家鹤对这一目标十分有信心,尤其是近年来,西岗党员干部积极投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坚持说了算,定了干,不懈怠、不折腾,塑造了顾全大局、担当作为、敢打必胜的“西岗精神”,并因此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的最强保障。”他骄傲地说道。
要“疮疤”还是要“新景”?
塌陷区治理因地制宜
“原来这条路多好,现在高高低低,很难走。”前往现代农业产业园调研的路上,途经西环路时,赵政伟对记者感慨道。视线转向车窗外,道路两侧的麦田也因不时出现的塌陷断层,被分割成一块块“梯田”。
作为资源型城镇,西岗不得不面对一个共性问题:采煤塌陷区治理。
“自1958年建矿以来,柴里煤矿为国家发展贡献了2亿多吨煤炭资源,同时也形成了2.5万亩采煤塌陷区,成为西岗的生态‘疮疤。”西岗镇副镇长赵健告诉记者,不同的塌陷区,治理难度和投入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只是浅水,比较好治理,可以恢复成一般耕地,目前西岗已成功复垦耕地1.5万多亩,总投入1.5亿元;有的水域比较深,无法复垦,就要采用其他方式开发。”
九龙湾湿地公园便是探索的方式之一。初夏时节,公园两岸白杨挺拔、绿柳婆娑,置身其中凉风习习、心旷神怡。“这里原来是一片采煤塌陷水域,近年来,按照‘人水和谐、绿色生态、宜居宜游的定位,西岗投资1.27亿元高标准修复湿地生态,建设园林景观,累计整理土地380亩,清淤河道3.5公里,新建景点30余处,栽植苗木28万株,让昔日破败的塌陷区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新景点。”西岗镇党委副书记宋海波表示,下一步,西岗将继续推进九龙湾湿地公园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吸引滕州市民周末游西岗、自驾看湿地,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采摘、艺术游览、研学教育、农业示范于一体的旅游新去处。
发展光伏产业是治理的另一种方式。2020年,西岗利用孙寨村、程楼村西侧、丁庄村、西环路以西约6000亩塌陷地和一般农用地,引进滕州2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集现代农业、渔业、新能源光伏发电于一体,预计2022年年底建成,按照25年有效发电量68亿千瓦时计算,总电费收入可达26.6亿元,每年可减少使用标准煤10.89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7.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82万吨,既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也能扩大环境保护效益。
塌陷区治理最根本的还是要把保障民生落到实处。为了改善采煤塌陷区及周边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西岗自2009年开始推进搬迁安置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16个村庄的搬迁整合,转移农村人口2.7万人,建成新型社区200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000亩。“把塌陷区周围的村庄搬到城镇,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口集聚,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做强做优,进而推动‘一城(中心城区)建设。”据赵政伟介绍,截至2020年末,西岗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0.3平方公里,“一城”建设初具规模,配套较为齐全,下一步将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上加强提升。
要专项还是要全面?基层社会治理循序渐进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西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高质量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上来。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矛盾和问题最直接、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老百姓的诉求是什么、怎么解决、困难在哪儿,这是关键所在。”在西岗镇综合治理中心主任孙友峰看来,基层社会治理不是简单地去管群众,而是要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
4月28日上午10点3分,西岗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接到马庙村网格员张存洪上报,该村柴里小学对面自来水主管道破裂,水流很急,请求派遣相关部门检修。9分钟后,指挥中心将该情况汇总分派给水利部门,要求尽快核实处理。16点4分,水利站完成抢修并上报指挥中心,随后,张存洪上傳验收照片,确认管道、路面修复完成。
借助这一高效反应机制,2020年以来,西岗共采集相关网格事项1.6万余件,平均办理时间17.6小时,办结率达100%,西岗群众将其称之为“五千五万”网格化治理样板,具体而言——
一是发展红色党建,引领千家万户。推进党建与网格深度融合,健全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单元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按照“村支部书记就是网格长”“党员都是志愿者”的要求,确定73名党员网格长、577家党员中心户、805名党员志愿者,实现一个网格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二是织密全科网格,理顺千头万绪。高标准编制网格化管理示意图,统一网格代码,实现全域户籍人口信息、重点人口信息、商户经营信息、车辆流动信息和城镇管理信息“一图全揽、一键直达”。
三是搭建数字平台,聆听千言万語。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环保监控等六大平台,建设镇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形成信息采集、受理、分流、督办、反馈、验收服务闭环,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落实不过夜”。
四是推广码上西岗,囊括千变万化。开发推广网格码、商户码、市民码、监管码等10余种功能二维码,实现90%的民生事务“扫码直达”,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五是坚持有呼必应,不辞千辛万苦。开设“智慧西岗”公众号和2112590(谐音“一按我就动”)网格专线,群众多渠道反映问题,指挥中心实时接收分配,真正实现“群众呼网格应,网格呼平台应,平台呼部门应”。
“一开始我们想建设大范围的‘智慧西岗,涵盖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调研之后发现需要2亿元的预算资金,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大数字,而且后期维护费用也非常高昂。之后根据镇域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先就网格化管理进行专项建设,事实证明,这是最适合西岗的选择。”在王家鹤看来,只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合力而为,就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基层社会治理如此,工业城镇高质量发展亦是如此。不可否认,今后的西岗仍将面临诸多选择,涉及土地的、涉及资金的、涉及项目的、涉及人才的,如何做出更加有定力、长久共赢的抉择,此时的西岗或许无法回答,然而我们已经开始期待!
调研组:陈志强 刘越山 张军红 马淑贞 刘一煊
执笔:张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