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做好河北水利发展顶层设计
2021-07-17河北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
□河北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安排部署,扎实做好河北水利顶层设计。
1.注重研究形势,把握大势,高站位编制规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研究好形势、分析好形势、判断好形势。特别是在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关键期,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十四五”乃至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上来,必须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预判未来一个时期河北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1.1 要研究行业发展大势
着力吃透“上情”,明确规划编制的方向性。“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要谋划全局、放眼长远,要在深入分析把握水安全现状、准确研判水安全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和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聚焦关键短板、强化发展弱项、提高现代化水平。按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适度超前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议》中提出的国家重大涉水战略、重大涉水项目、重大涉水举措,确定我省水安全保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生态损害等突出水问题,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
1.2 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着力了解“外情”,强化规划编制的全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当前,我省正值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备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期。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对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上,就是要紧紧围绕更好满足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以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为主线,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为重点,充分发挥水的约束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提升水利综合管理和协同治理水平,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3 要发挥自身发展优势
着力摸准“下情”,增强规划编制的针对性。要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经验,精准了解我省水利实际情况,特别是要与时俱进深化对我省水情的认识和把握。由于我们长期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精准,再加上资源条件先天不足,造成我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和水旱灾害等新老水问题长期存在,这是我们的短板。但我们也有优势,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一大批骨干防洪工程,成功应对了2016年子牙河、大清河流域“7·19”特大暴雨洪水,建成了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双峰寺水库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整治水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水资源税作为全国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得到推广。“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是做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落实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上,就是要做到了解昨天,把握明天,科学分析优势潜力,精准补齐短板不足。
2.注重问题引领,立足实际,高水平编制规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解决发展的路径问题、思路问题、方式问题。结合我省水利事业发展,落实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上,就是要认清历史,把握现在和未来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考虑,关键是深入研究当前水利发展的主要矛盾,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症结,做好基础工作。
2.1 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期治水思路,明确指出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我们必须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当前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落实到“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上,就是要落实节水优先,使节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条件;要落实空间均衡,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超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落实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草、治沙结合起来;要落实两手发力,发挥好政府与市场在解决水问题上的协同作用。
2.2 全面研究事关我省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
深入把握国家大环境和发展大势,全面研究事关我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通过总结、预测、评估,围绕为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分析制定发展的各项目标指标,既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又要与全省发展目标相适应,合理提供水安全保障,比如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置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地下水压采量等目标指标。要认识到前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规划的质量,抓好前期基础工作,比如通过复核河道、蓄滞洪区、堤防工程行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全面分析河道堤防达标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确定“十四五”的建设任务;要全面分析水资源供需情况,特别是城镇生活、工业园区、生态用水需求,认真开展供需分析,把节水优先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各类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注重突出重点,着眼长远,高标准编制规划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水多、水少、水浑、水脏等新老水问题越来越突出,错综复杂的因素加剧了水安全的风险。“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着眼于防范水安全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提升水安全风险综合应对和管控能力,筑牢水安全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高标准的水利保障。
3.1 围绕防洪安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聚焦“消隐患、补短板”,加快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推进河道堤防、重点蓄滞洪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上蓄、中疏、下排、适滞”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流域性大洪水的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的应对能力。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和重点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完善,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提升。
3.2 围绕供水安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聚焦“挖潜力、强网络”,努力打造外来水、当地水和再生水“三水统筹”水资源调配工程网络体系。构建省级“三纵七横”骨干水网。以引江水利用工程和引黄水利用工程为纽带,以区域水资源开发工程、引调水连通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骨架,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在冀中南地区,以引足用好引江引黄水、治理河湖水生态、修复地下水生态为重点,打造“五纵七横多库”供水网络;冀东北地区,加大滦河水利用,打造“一河九库”供水网络;冀西北地区,依托永定河及其支流,构建“一河四库”供水网络。进一步强化节水指标刚性约束,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3.3 围绕生态安全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聚焦“重保护、促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山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平原地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继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修复,逐步修复重要河湖水生态功能,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唐河等主要河流河段实现季节性有水,永定河、潮白河等绿色河流生态廊道基本建成,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主要河湖湿地基本生态用水得到保障。
3.4 围绕强监管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聚焦“建机制、强能力”,增强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围绕水资源、河湖水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强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监管。把强化水利行业监管作为深化水利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促进行业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坚持问题导向,把正确处理水与生态系统其它要素的关系纳入监管内容,建立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通过构建水安全现代管理体系,加快实施智慧水利建设,建立涵盖全省水利工程数据库和“一张图”,强化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3.5 围绕改革创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完善河湖长制,全力推进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大力普及河湖水文化,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推进水价水资源税改革,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强化外流域调水、沿河水闸调度、水库生态调度等综合措施,改善河流生境;建立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水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大力争取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