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分析
2021-07-17王丽
王 丽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41)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马鞍山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央和安徽省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正在不断地迈步前进。本文主要探讨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现状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城市横跨长江两岸,全市总面积4 049平方千米,下辖三区三县。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新型城镇化率逐年提高。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观念,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马鞍山市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0年城镇化率为57.70%,2019年城镇化率为69.12%,提升了19.79%,城镇化率快速增长,高于全国和安徽省的平均城镇化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马鞍山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为2 110.97亿元,首次突破2 000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马鞍山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2005年、2011年和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都有较大的提高,其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 406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约2 648元。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较大。马鞍山市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说明了随着马鞍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对于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的表现。
表1 马鞍山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马鞍山市围绕“东扩南进”的发展蓝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马鞍山市建成区面积100.3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21.8平方公里;2019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32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4.25平方米;马鞍山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郑蒲港新区已具城市形态,秀山新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马鞍山东高铁站、市体育会展中心、综合客运中心等建成运营,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不断加快推进。同时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智慧路灯”建设,实现了“可视化、一张网”统一布局。
(4)人居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马鞍山市成为全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城区人均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14平方米提高到2019年的15.3平方米。近年来,马鞍山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建立薛家洼生态湿地公园,开展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马鞍山市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2020年,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通过文旅部综合评定,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在的马鞍山市,依山环湖拥江,是一座生态宜居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5)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特色小镇培育建设成效明显。近几年,马鞍山市政府加快特色城镇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特色小镇创建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全市已有1个全国特色小(城)镇、3个省级特色小镇、3个省级特色试验小镇、1个省级共建体育特色小镇(省级健康小镇)、2个省级旅游小镇。其中当涂县入列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和县、当涂县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花山区互联网小镇入围中国特色小镇50强。在全省25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中,含山县运漕艺术创意小镇成功入围,在24个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中,郑蒲港半导体智造小镇、当涂县智能家电小镇、凌家滩考古研学小镇榜上有名。马鞍山市对特色小镇的培育,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脚步。
2 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但是二者发展不协调。
2019年马鞍山市区县GDP总值与城镇人口比重统计数据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2019年当涂县经济发展位列全市第一,但是城镇人口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花山区经济发展和城镇人口比重领先于其他区县;博望区、含山县经济发展和城镇人口比重都相对较低;和县经济发展居中,但城镇人口比重最低。这充分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表2 2019年马鞍山市区县GDP总值与城镇人口比重统计表
2.2 区域板块发展不平衡
马鞍山市横跨长江两岸,江东板块有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当涂县,江西板块有含山县、和县,江东板块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整体高于江西板块,发展不均衡。江西板块的含山县、和县与江东板块的花山区、雨山区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为江东板块的博望区,与主城区花山区、雨山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马鞍山市城镇化发展还有一定的空间。
2.3 半城镇化现象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到城市务工谋生,2019年马鞍山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1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2%,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少了17.12%,半城镇化现象严重。这说明广大农民工虽然在城镇化率统计中被计入了城镇人口,但并不是被内部化了的特定城镇人口,存在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难以落户的问题;他们虽然进了城,但身份和地位没有转变,没有享受城镇户口的待遇。同时这部分人口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由此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问题、民工潮问题、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城乡两栖人口问题等。
3 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要以把马鞍山打造为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为新的发展定位,要以新定位引领马鞍山市城镇化建设,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能够有力促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马鞍山市是皖江城市带之一,现在也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因此要把马鞍山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到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来谋划,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2)马鞍山市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在主城区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增强辐射作用,加大对长江西岸的含山和和县、东岸的博望区和当涂县的城镇化建设力度;尤其是含山与和县,这两个县城镇化水平最低,在未来的发展中,马鞍山市应加大这两个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3)由于马鞍山市半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因此马鞍山市在在户籍制度上还要进行改革,打破现有户籍制度带来的弊端,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工享受到城市人口同样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待遇,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同时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常住城镇人口数量来推动马鞍山市经济发展,要实施产业转型,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制度和企业,这样既能提高城镇人口的层次结构和素质,又能促进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4)立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马鞍山市山水环绕,景色秀丽,且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继续做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推进马鞍山市新型城市化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也存在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因此,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马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板块发展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