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生活化的运用
2021-07-16刘族永
刘族永
[摘 要: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也面临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手段应该被逐渐打破,而新课程的教育思想应渗透在物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业设计是物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探讨初中物理对作业进行生活化设计,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学习活动,必然指向课程目标,反映课程的理念和追求的价值。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课外作业更多偏向于知识本位,重书面作业,重习题训练,轻探究实践,轻联系生活實际,弱化过程与方法,忽视科学态度和责任的培养。特别是大量的刷题养成学生就题解题、按部就班的习惯,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既没有掌握认知策略,又缺乏独立性,还会让学生刷出厌恶感。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也面临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手段应该被逐渐打破,而新课程的教育思想应渗透在物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设计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并与嵌入过程性学习评价有机结合,旨在寻找突破题海困境的路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作业设计生活化 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生活实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物理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出原型。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物理的教学要注重同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因此物理教师除了要加强教学生活化之外,还要注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教师要从生活经验为基础出发,设计出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有联系的作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进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设计布置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对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家庭的用水量进行调查统计;对周围水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最后制作出调查报告,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认识,形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作业设计生活化 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第1课时后,我设计布置这样的生活化的作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
1.用一支铅笔、一块三角板和量角器自制一个日晷仪,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铅笔影子的变化。
2.制作一个小孔成像仪和照相机,并利用“F”形LED光源观察小孔成像现象。进一步思考: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3.在玻璃槽里先装水,将矿泉水瓶去底、倒置并放入水中,把浓盐水通过矿泉水瓶漏斗倒入水中,再让激光通过不均匀的盐水,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
影子和小孔成像都在《墨经》中有记载,学生了解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通过制作日晷仪、小孔成像仪,并利用LED制的“F”作为光源,小孔成像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清晰可辨,且容易找到变化的规律,也引发学生对成像情况进一步探究。激光通过不均匀的盐水时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更让学生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矿泉水瓶竖立在水中的错位现象也为光的折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伏笔,把对生活经验、现象解释以及问题情境还原为真实的动手实验,直观生动,既验证了所学物理规律,又加深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一个实验涵盖了三种光现象,自然的联结易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从而达到内化。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滑轮》课前,有学生观察到起重机应用了滑轮的原理,他利用材料自制了起重机模型,吊臂的长度和吊臂倾角均可以改变。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生活化的作业,利用已知探究未知,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
汽车型吊车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起重机械中的一种。起重量是吊车的主要性能参数,指的是吊车能够提升重物的最大质量,一旦超过重量,吊车可能发生倾覆事故。我设计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或实验观察,思考吊车的起重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再通过实验,探究汽车型吊车的起重量与吊臂倾角、吊臂长度的关系,并完成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了杠杆和滑轮,但学生并没有学过起重量方面的知识和工程技术。通过实践,学生利用自制的起重机模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不仅探究出起重量与吊臂倾角、吊臂长度的关系,还设计出了起重机安全吊起某重物的实际操作方案,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还探究出增加起重机的自重可以增大起重量。这种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完整生活化作业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实很有意义。
课后作业每天都留,它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有效性的反馈。教师要想使物理课外作业具有真正“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设计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唤醒学生的态度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独立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徐闻县第一中学 广东 湛江 5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