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推动学校美育升级

2021-07-16田杨洋周洪武颜源

教育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课程

田杨洋 周洪武 颜源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美育作为五育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同时也存在诸多误区。

如何突破“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固化思维,重新定位学校美育的价值与内涵?如何提升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如何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走出美育误区,推动学校美育升级”的主题共同探讨学校美育发展新方向。

如何重新认识学校美育的价值与内涵

刘菲菲:王国维先生1906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将德、智、体、美并称“四育”,赋予美育以“促进国民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之新精神”的重要地位。新的时代倡导“五育”并举共融,研究美育的内涵与形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美育,充分发挥各种美育形态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审美文化素养。

形态一:诉诸感性。审美活动在根本上是直接依赖主体的主观感受的。审美对象及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想象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打动人的心灵,从而引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目的。桂花坪小学“与美好在一起”系列活动已经开展了148期,该活动由“三个一”组成:“每周一书”为低、中、高年级推送书目,引导孩子经由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周一画”精选国画、油画、版画等世界名画,启迪学生在线条与色彩交织的画卷里畅游;“每周一曲”既有耳熟能详的通俗曲目,也有高山流水的经典佳作,每周的个性化铃声响彻校园,可谓余音绕梁。

形态二:潜移默化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师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对性情的陶冶和情感的净化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不断地熏陶和浸染下,学生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却会发生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精神生活。

形态三:主观能动。美育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功利心,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小小井盖设计师”艺术节创意活动中,孩子们将井盖装饰成绿色的环保地球、两个相邻的圆形井盖勾连成一部自行车、食堂门口的井盖被画成香喷喷的荷包蛋……在孩子们拥有畅快的审美体验之后,其被掩藏的美育潜能便被能动地开发出来。

郑东:张家口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二中”)是一所艺术高中,学生以美术、音乐等基础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并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演唱、演奏技巧。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艺术教育不等同于美育。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是培养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学校美育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激发艺术生的审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美育的效果才会好。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教师要把美育的因素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或语言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我们定期组织美术生到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参观美展,用名家作品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音乐教师要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让学生“说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增加学生信心,提升学习动力;体育教师通过一些游戏竞赛,激发学生好奇心、主动性。同时,教师要给艺术生多讲一些伟大艺术家的成长故事,激励他们向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学习,用艺术成就人生。

提升艺术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学校有“梦之声”合唱团、“梦之星”管乐团、“美术名师活动室”以及“课本剧社”等社团。学生既是演员,也是导演、编剧;既是个体又是团体;既独立展现也需团队配合。在表演中张扬个性,在剧情中升华审美能力。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和“校钟铭”的诵读,学生都会激情飞扬。这些教学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自然美的能力,美术生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野外写生。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去描绘,每次都会有上乘的作品呈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大大提升。

如何提升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黄宏欣:教师是实施美育课程的主体,其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对实施美育课程尤为重要。勒流富安初级中学通过“三个意识”和“三个提升”来提升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三个意识

第一是纠偏意识。不少教师认为美育是美术教师的事,或者是班主任的事,跟他们没有关系。美育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是不能落实的,所以纠正教师的认识偏差是提升教师美育意识和审美素养的第一步。

第二是整体意识。有不少教师认为,美育教育应该是单独的一块,甚至是“高大上”的一块,为美育而美育,把美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分割开来,与德、智、体、劳等分割开来,这不是真正的美育。真正的美育,可以并应该体现在日常和教育教学中,与德、智、体、劳紧密相连,成为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三是融合意识。五育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教师要提升审美意识必须要有融合意识,让美育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发生:数学教师随手画出一个圆,这是美;语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诗,这是美;美术教师带领大家欣赏一幅名画,这是美;英语教师和学生们来一段即兴的英文抒情歌曲,这也是美……

三个提升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带着使命意识,带着融合渗透意识,积极践行美育教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节课,让美育无处不在、让美育时刻发生。

二是在专业阅读中提升。著名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坚持长期阅读,教师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美育素养和美育能力的提升必定与日俱增。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课程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