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嘉莹:她站在那里 就是一个贵族

2021-07-16李清浅

女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南开大学叶嘉莹舅妈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读过很多爱情诗词的叶嘉莹,这一生不曾经历过爱情。

叶嘉莹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诗词,很喜欢民国才女吕碧城笔下一句话——不遇天人不目成,意为遇到心动的天生另一半,才会将目光投注到他身上。

然而理想的爱情,终究是没有出现。丈夫赵东荪是在同学家聚会时认识的,他对叶嘉莹一见钟情,为了见一面,经常从秦皇岛跑回北京看望她,直到失业。叶嘉莹深知他不是那个“天人”,却接受了他的求婚,原因是愧疚,她觉得对方失业是因为频繁请假来看自己。

1948年,叶嘉莹赴南京成婚,不久,又随丈夫去了台湾。

第二年夏天,大女儿出生,丈夫因“白色恐怖”被捕入狱。叶嘉莹投奔远在高雄的大姑姐,姑姐家房子也不宽敞,仅走廊可供叶嘉莹母女栖居。为了不讨人嫌,叶嘉莹尽力多操持家务,多年后,外甥回忆舅妈这期间的生活说,“她回到家洗衣擦地,炭火盆上架个竹罩子烤尿片儿,水沟不通了伸出手就去掏水沟。”在他的印象中,舅妈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和风度翩翩的大学者完全挨不上。

三年后,丈夫终于出狱,原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对方却因牢狱生活变得性情暴戾。叶嘉莹回忆,有一天夜里,她梦见自己和两个女儿被丈夫打,遍体鳞伤陷入弥留境地,母亲接自己回家,困在一片芦苇荡里找不到路。

最难的时候,叶嘉莹想过自杀,终因心疼两个女儿和年迈的老父无人照顾而打消了念头。说到底,一个女人选择默默承受婚姻的不幸,不是因为软弱,而是有需要守护的人。

幸运的是,叶嘉莹有诗词作为自己的避难所。她将无数人引渡到诗歌的国度,也通过诗歌“渡”了自己。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叶嘉莹将其代入自己的婚姻:丈夫就是那片瓦,落在了自己头上,我头破血流当然很惨,但是瓦又何尝没遭受过“风吹”的摧残?

1969年,叶嘉莹定居加拿大。1977年,为了緩解丧女的悲痛,她回中国探亲,在火车上,她看到年轻人捧着《唐诗三百首》,感动得不得了,她觉得“平生学的这点东西”还可以报效祖国。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教委申请回国讲学,获批后先去北京大学教学,后来又去了南开大学。

她的课堂下座无虚席,学子们争相聆听。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她给大学生讲,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密集的时候,隔一天一讲,每次三小时。四十多年来,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近几年,叶嘉莹陆续将3500多万元财产捐给南开大学,并设立专项“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传统文化研究。她要将古典诗词的力量,源源不绝地传给中华儿女。正如“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所言:转蓬万里,情牵华夏,她是诗词的女儿,亦是风雅的先生。

叶嘉莹经历过诸多不幸,她说,“我一生都随命运的拨弄和抛置……但我不跌倒,我要在承受之中走我自己的路。”

相比爱情、婚姻、财富,如何“完成自己”又如何“与世界相处”其实是一个更宏大的人生命题,叶嘉莹的答卷给了很多普通人以启迪。作家白先勇说, “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贵族。”

李清浅

猜你喜欢

南开大学叶嘉莹舅妈
浪漫的材料
《掬水月在手》:纪录片里的叶嘉莹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百年南开学子
我的舅妈
“便宜”不便宜
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
可爱的舅妈
亲爱的舅妈
叶嘉莹:诗词可使人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