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07-16许纳纳宋三涛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感病植株叶片

许纳纳 宋三涛

小麦是商水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8万多hm2,连续多年获得丰产丰收,总产每年稳定在6亿kg以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年到了返青期,小麦“黄锈病”或轻或重都会发生。这是典型的小麦病毒病之一“土传花叶病”在作祟。小麦病毒病的發生轻者可导致小麦减产5%~10%,重者可减产30%~70%,对小麦产量造成极大影响。

一、危害症状及特点

小麦病毒病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分为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3种类型,商水县多以土传花叶病发生居多。

(一)小麦土传花叶病

小麦土传花叶病是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危害引起的病毒病害。小麦感病后叶面有突起点且叶片扭曲,突起和叶片扭曲的部位随着病情发展进而黄化,相继形成黄叶。感病植株的茎秆有明显软化且中空现象,后期见风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小麦花叶病病毒的主要寄主为土壤中的自然介体“禾谷多黏菌”,随土地耕作、灌溉及自然降雨流水等方式进行病毒传播。一般小麦花叶病病毒活动的适宜温度在10~25 ℃,此期病症显现较为明显,当温度高于20 ℃时,“禾谷多黏菌”携带病毒进入土壤,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在春季发病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小麦土传花叶病病情逐渐减轻,直至症状消失。小麦土传花叶病一般易发生在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地块,灌溉或自然降雨流水地的下方发病严重。

(二)小麦黄矮病

小麦从种子出土后的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感病。苗期感病,叶片变黄失绿,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不足健株的1/2,严重者不足健株的1/3,甚至更矮。典型症状为:上部幼嫩叶片发黄从叶尖开始,逐渐向下延伸扩展,致使叶片中上部发黄,发黄部分可占全叶的1/3~1/2。发黄叶片色泽鲜艳,呈亮黄色,黄色条纹呈现在叶脉间,所以也叫黄叶病。发病晚期,常有带病单株分散在田间。小麦黄矮病发生后,随着麦田蚜虫的危害,病情因蚜虫吸食麦苗而传毒。

(三)小麦丛矮病

该病一般是因灰飞虱吸食植株汁液后携带小麦丛矮病病毒,经循回期后进行传播的病毒病。病毒为害小麦植株后,有黄绿相间条纹呈现在病株上部叶片,且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呈丛矮状。商水县小麦播种后20 d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便可表现出受害症状,最初心叶出现黄白色相间断续的虚线条症状,随病情发展呈现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增多较为明显。发病较轻的植株在小麦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植株明显矮化,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生长瘦弱,一般感病植株拔节受阻,抽穗受限。

二、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商水县经过2019年和2020年小麦品种对比试验,适宜商水县种植且高中抗土传花叶病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衡观35、丰德存麦21、平安11号、烟农999、豫农186等。

(二)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调整播种期。建议与阔叶类作物如大豆、芝麻、花生、薯类等进行2年以上轮作,调节小麦播种期。

2.增施由高温菌进行发酵腐熟的杀菌率较高的高质量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小麦生长环境,增强小麦抗病性能,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3.小麦病毒病发生较少的地块,每667 m2可用60~90 mL溴甲烷与二溴乙烷混合液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也可在麦后利用夏季高温天气对发病区域进行覆膜,提高地温至40~60 ℃,对15 cm深土壤处理数分钟。

4.遇旱浇水,严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带菌水浇灌麦田。雨后发生涝情及时排水,不给禾谷多黏菌创造传播病毒的条件。

(三)药剂防治

每667 m2可用5%盐酸吗啉胍300~400 g,或 20%吗啉胍·乙铜30~50 g,或10%乙唑醇乳油30~50 mL兑水30~ 45 kg进行均匀喷雾。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间隔7~10 d施药1次,连施2~3次。施药时应先封锁发病(点)区,再向四周喷药保护。

(四)生物防治

推广应用“禾苗牌”新型抗重茬产品。一是利用其含有的特殊生物菌——吞噬有害菌,激活原来的有益菌群,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二是利用其含有的特殊生物酶,清除和分解土壤中的毒素。

猜你喜欢

感病植株叶片
我的植物朋友
叶片雨水痕迹大不同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柑橘脚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杨树黄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