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心使命,讲好济宁故事
2021-07-16景敏
以初心喜迎建党百年,用镜头定格大美济宁。2021年6月7日-10日,在济宁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画报社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0余家中央级媒体的摄影记者齐聚济宁,举办了“我与党旗合个影 永远跟党走”主题采拍活动。
此次采拍活动规格高、形式新颖且独特,邀请到的拍摄记者都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摄影大家。他们不仅是各个单位中的摄影主力,更是中国顶尖的摄影师。
4天的时间里,这些摄影大家走进济宁市及各县(市、区)的100个拍摄点,通过光与影的变换组合,多角度、多层次寻觅那激情燃烧的红色印记,展现各行各业建党100周年以来的光辉历史、蒸蒸日上的建设成就、美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摄影大家用他们手中的镜头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建党100周年济宁的奋斗历史及现代化建设的精美场景,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份意想不到但又令人叹为观止的影像资料。
济宁是一个古老与现代交融的东方圣城,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享誉世界,她不仅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更是一片承载着红色基因的热土。济宁是山东省乃至全国较早建立中共组织的地区之一,拥有光辉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4年5月,济宁城区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1926年夏,济宁市现辖区域内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曲阜二师支部诞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有组织领导济宁人民进行民主革命斗争的序幕;1927年春,兖州也建立了中共山东区委直属支部。从此,伴随着革命斗争的跌宕起伏,一幕幕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历史壮剧在济宁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上演。在漫长而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济宁人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激越豪迈的动人乐章。如今,当年那群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或长埋地下,或华发苍颜,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国奉献,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我与党旗合个影 永远跟党走”主题采拍活动确定在济宁举办后,在济宁市直部门(单位)及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济宁市委宣传部及山东画报社的工作人员从济宁全域内上报的众多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中甄选出100个与党旗合影。这些人物与事件贯穿不同历史时期,涵盖各行各业。他们有的是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王杰。他们有的是顽强奋斗的劳动模范,如专注数控机床领域30年,解决了国产高端数控机床一个又一个难题的徐新武;每天往返70公里,12年间,已经跑出了30多万公里水上邮路的投递员王少朋,一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份坚守就是一份情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有的是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如从1999年参加无偿献血,22年来从未间断过的郝隆;一辈子收藏雷锋资料、一辈子学习雷锋、一辈子宣传雷锋、一輩子做雷锋的张茂路。还有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双战线”上空高高飘扬的抗疫勇士们,如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慷慨逆行的侯春生;带领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诊疗的王飞。当然,还有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扶贫先行者们,如致富路上的“龙虾书记”卢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泗张镇15任党委书记。正是他们,全面、立体、生动地构筑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诠释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码”。
100张合影,每张合影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物,一个生动的故事,一腔澎湃的热血,一种革命的态度。它们既有特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有相融相通、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每一张合影也都是一个精神坐标,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标识,成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打动人心,好的摄影作品呈现是生活底蕴、精神传承与专业涵养的浑然天成。“我与党旗合个影 永远跟党走”主题采拍活动期间,摄影师们用他们手中的镜头,把握摄影人记录历史的站位,做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忠实记录者,用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呈现辛勤为人民、勤劳为民族的共产党人整体形象;他们聚焦平凡岗位,展现共产党人在平凡岗位上作为普通人的痛苦、欢乐和真善美,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面临的不同抉择中展现他们坚守坚毅的闪光点、毅然决然奉献牺牲的光泽;他们以不落窠臼的摄影叙事,深入挖掘共产党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小细节、小故事,把不同侧面捕捉到的闪光点连接成一个个华美的链条,使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让人物更具情感厚度,更有生活温度,以此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为讲好济宁故事赋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济宁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之年。100个拍摄点,100张合影,虽不足以照见济宁全貌,但它们相融相通、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却代代相传,美好的济宁故事也正因此得以赓续。
(编辑/王勉励 助编/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