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微演讲,培植终身学习力
2021-07-16朱晔
朱晔
【关键词】数学微演讲;终身学习;小组互学;家庭互学;社区互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5-0071-02
数学微演讲是一种融合数学阅读、数学表达、数学体验三位一体的数学学习新方式,具有学习性、综合性、分享性、泛在性等特点。数学微演讲立足“学进来,讲出去”,有助于丰富儿童的数学思维表达,丰盈其童年学习体验,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有出彩的机会,让儿童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实践表明,数学微演讲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就学生个体而言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不少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全员参与,我们研究团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开启数学微演讲互学模式探索,逐渐探索出了几种指向终身学习的数学微演讲互学模式。
1.构建小组互学模式,伙伴式快乐学习播种终身学习希望。
数学微演讲互学模式的构建始于延时服务,而接受延时服务的学生覆盖1~6年级各个学段的学生。于是,我们首先根据学生的学段分成六组,建立以大带小结对模式,充分发挥朋辈互学优势。上学期第一次微演讲,二年级组分享的是苏教版二上“表内乘法(一)”单元和“表内除法(一)”单元“你知道吗”的内容:3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首先提出用“×”表示相乘。后来,又有数学家提出用“·”表示相乘。3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用一条横线将两个圆点分开表示除,就有了现在的“÷”。后来,又有数学家提出用“∶”表示除。这次简单的分享不仅唤醒了更高年级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望,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这个英国数学家是谁?这位瑞士数学家又是谁?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数学微演讲的内容由课本走向课外。第二次微演讲,五年级组主要分享除号又叫雷恩记号,由数学家雷恩首次提出,他们还深度介绍了数学家雷恩。第三次微演讲,五年级组又分享了发明乘号的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著作《数学之钥》。除了数学,大家还从分享中得知威廉·奥特雷德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老师,经常义务为有需要的学生上课。第四次微演讲,六年级组从威廉·奥特雷德发明的计算尺出发,研究了各种计算尺,以及计算尺对现代计算机的启蒙……小组互学模式引发了数学微演讲的“蝴蝶效应”,还让一些学生由不喜欢数学转变为爱学数学,为其终身学习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构建家庭互学模式,亲子互学培植终身学习土壤。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促进作用,我们通过家访的形式,使数学微演讲逐渐成为一种家庭成员人人参与的亲子活动。以一位奶奶的数学微演讲为例:孙子3:30放学,我一看已经3:45了,急匆匆10分钟后来到学校接孙子,结果门卫告诉我,来得太早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就想着先去菜场买了菜再来接孙子,从学校到菜场用了15分钟,在菜场买菜用了20分钟。唉!结果去晚了,让孙子等了很久,谁能帮我算一下时间,我让孙子等了多久?这种生活化的数学微演讲不仅丰富了数学微演讲的内涵,还能引起听众的互动和共鸣,孙子随即告知奶奶看错时间了,应该是2:45,还没到3点,并大胆提出:“奶奶,你从菜场回学校也要15分钟,忘记把这段时间计算在内了,所以,我等了你15分钟。”家庭数学微演讲不仅有助于更新家庭成员对彼此的认知,还能有效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共学互学。数学微演讲改变了以往家长陪伴孩子单一机械刷题的数学学习模式。让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家庭成为培育终身学习型人才的沃土。
3.构建社区互学模式,问题式跨界学习共建新时代终身学习型社会。
为了促进数学教育方面的交流,很多家庭在社区层面自发搭建起数学微演讲的舞台,有学校家委会组织的,也有相处融洽的家庭分场次自发组织的。每个家庭成员的职业不同,数学微演讲的侧重点也不同,但大家都普遍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如有社区开展了主题为“上学、放学时校门口拥堵问题的解决策略”的数学微演讲,有的家庭倡导将校门口的马路设计成半圆形;有的家庭倡导错峰上学和放学,并计算出了错峰时间;还有的家庭认为改变马路设计不切实际,在建造学校时把校门设计成凹型,预留更多校门口空间是切实可行的,即使已建学校,若改建校门也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并联合多个家庭做了改建预算……
综上所述,数学微演讲为学生搭建起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从“校园小讲台”走向“人生大舞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以榜样镜鉴自我修缮,进而培植其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其适应社会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仲崇恒.微演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11):9-11.
[2]李家成,许滢.家庭教育应“人人、处处、时时可学”[N].中国教育报,2020.11.26.
[3]刘锐.吉林师大:“小讲师”大能量[N].中国教育报,2020.12.4.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