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苗族蜡染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7-16李启淑姚正大赵春娟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蜡染体系创新

李启淑 姚正大 赵春娟

摘要: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而苗族蜡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创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和苗族蜡染传承的现状,并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苗族蜡染》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例,对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为现代蜡染艺术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思路,并提供可参考性案例和可借鉴性数据。

关键词:蜡染;创新;体系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各个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常通过学校提供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创客空间”,或者筹建导师团队、组建“创业班”等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1 现状分析

1.1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备的结构体系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1]。很多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企划书撰写训练,但是在项目的创新与专业的结合、项目的落地实施方面的重视程度与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重要程度还不成正比,还没有形成从创意到创新,从创新到创业,从创业到创造的全过程教育结构体系。

1.2 非遗传统技艺进入课堂还存在难点

苗族蜡染作为中国民间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项目,需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从校园做起是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蜡染技艺传承大师受数量和空间影响[2],如四川省级蜡染技艺传承人仅王力洪一人,而且年岁已高,居住偏远山村,要进课堂授课实属不易,贵州虽然蜡染技艺大师更多,但在蜡染风格、体系有区别,并且同样面临山高路远以及教学成本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蜡染进高校课堂还存在大量的实践困难,学生对蜡染的理解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大量空白。

1.3 师资力量缺乏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多数高校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术专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绝大部分没有实际的创业经历,也没有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达不到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实践指导的目的。

1.4 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决定了学校很难建立创新创业落地的全套资源。通常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讲不同的创新创业知识点时引用不同的案例或不同的教学资源。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形成体系。

2 双创背景下进行苗族蜡染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1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理念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高校应该站在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来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研究,与时俱进、与社会实践接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体系中,与学科和专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2.2 融合创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课程在学生完成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在完成基础的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后学习基础的蜡染技艺,学生在艺术设计、蜡染技艺和创新创业等理论和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创业企划书撰写,并接受创业导师的全程指导,优秀的项目可以直接进入实际生产和市场投放,从而进一步检验创新成果。整个课程体系贯穿专业教育、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和市场实践各个环节,形成闭合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

2.3 深入调研,针对难点,创建非遗传承新渠道

分析目前非遗传承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技能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缺乏文字记载,全靠言传身教。而在高校方面艺术设计课程以理论基础、电脑设计软件学习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接收西方的造型体系、色彩观念和设计理念,而对本民族的民间造型和色彩体系了解偏少。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非遗传承的瓶颈和高校艺术设计的缺陷进行有机结合,探寻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校园传承模式,能更好地把我们本地少数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2.4 建设复合型教学团队

在双创背景下,非遗课程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绝非是两门课的简单组合,必须要锤炼一支复合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应该同时具有传统技能大师传承人或技能专家、专业的教师队伍、具有企业经验的导师和商务方面的专家。在教学资源方面要综合考量学员基础、课时安排和课程重难点分布,开发符合时代需求的,形式多样的,便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资源库。

2.5 校政企合作,形成全覆盖的教学环境

学校方面,在课程开设前, 必须具备完备的硬件设施,建设蜡染工坊,如果能够建成蜡染大师工作室更佳。工坊或工作室需要从蜡绘、染蜡、洗熨等完备的生产线所需的设施设备,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应该与政府、企业共同协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3 双创背景下苗族蜡染课程教學改革的实践探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本次教学改革紧扣非遗引入高校课堂的实践困难,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与苗族蜡染课程进行课程重构设计,既解决了民间传统技艺传承模式的困境,同时又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落地,进行了较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探索。

3.1 组建《苗族蜡染》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而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保证《苗族蜡染》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专门组建了一支复合型教学团队,教师团队结构包括专业教师、行业大师,创新创业导师,市场导师。除此之外,还长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和技术顾问。

3.2 形成校、政、地、协会合作关系

在学院优质院校建设和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学院积极探索“校地产教融合乡村振兴育人模式”,非遗课程《苗族蜡染》作为学院创新创业示范建设课程,在积极打造市级王力洪蜡染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同时,与四川省妇联、成都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建立“春蕾绽放——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因创新成效突出,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四川省传统工艺(珙县)文创工作站”。另外还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通过文旅项目合作助推乡村振兴,并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3.3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课程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成果评价标准,并以此为落脚点,以倒推的方式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创业实践平台和严格的基础技能和理论培训体系。课程体系涵盖专业教育、创业理论、创业指导和市场实践各个环节,形成闭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5]。

3.4 建立传统技艺创新传承的新渠道

当下,农耕文明产生的“非遗”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亟需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才能确保其“生命力”,进而彰显“文化强国”的厚重文化底蕴。将蜡染大师引入课堂,培养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的生力军,实施“专业+工作室+创新创业+市场”的技艺传承新渠道,提高传承的质量和效率,能更好地把我们本地少数民族的优秀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4 取得的成效

4.1 社会反响

从项目开始研制到现在,历时2年多,成果相关媒体报道13次(央视.乡土中国报道1次,中国高校之窗2次,四川教育在线1次,金江网(宜宾日报社主办)1次,选校网(职教选校网)1次,学院报道6次);项目深受宜宾市政府综合服务中心青睐、与珙县人民政府、文广旅游局、罗渡苗族乡洽谈深度合作与产品开发多次,学生对非遗等民间传统技艺热情高涨。

4.2 人才培养

通过与苗族蜡染大师王力洪的合作,学生根据苗族蜡染的特色,设计制作了“一抹靛蓝”帆布包,该作品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外宾伴手礼,受到参会外宾的一致好评;学生以蜡染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暨2020 年中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四川赛区)”, “运动格调”作品获得省赛一等奖,“染与鹿”作品获得省赛三等奖。

在大師工作室和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下,学生将宜宾珙县苗族蜡染融入现代时尚元素,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产生了创新创业项目成立了“爬山虎设计室”并在“四川省春蕾绽放——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生还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创业企划等方式进行了创新创业实践,成立了公司经营“一抹靛蓝——艺创非遗”项目,该项目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获得三等奖;“一抹靛蓝”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银奖。

5 结束语

虽然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苗族蜡染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体系,人才培训,市场评价方面都有了一些成果,形成了一抹靛蓝系列产品,对苗族蜡染的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没有形成标准化成果,对后续学生教育指导性不足。后续还需继续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敬国.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陈燕,任晓冬,陈正府,穆柳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乡村手工艺人的传承现状、发展策略与市场推广——以贵州丹寨扬武镇苗族蜡染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作者简介:李启淑(1979),女,四川富顺人,风景园林硕士。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文创与旅游学院讲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文创与旅游学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猜你喜欢

蜡染体系创新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