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吃掉全球一半巧克力
2021-07-16张笑竹
本报特约记者 张笑竹
7月7日是世界巧克力日,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1550年7月7日巧克力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爱吃巧克力,也盛产名牌巧克力。欧洲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喜爱巧克力,据统计欧洲人以世界12.5%左右的人口消费掉了全球巧克力产量的50%。
新冠疫情以来,巧克力成为欧洲人宅在家中的好伴侣。有些国家的巧克力虽然受疫情影响出口减少了,但内销市场却增长很多,比如意大利的“能多益”巧克力饼干在疫情期间卖断货了。巧克力有许多优点,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宅家”的日子,首先巧克力香醇的滋味能让人心情愉悦;同时它还有一种无害的类似大麻的物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黑巧克力中含有的一种叫“苯基乙胺”的物质,据说人在恋爱的时候也能产生。巧克力还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危害,能够抗氧化防衰老。巧克力跟同等热量的其他食品相比,不容易让人发胖,科学食用巧克力还能减肥,比如吃不含糖类物质的黑巧克力。
欧洲多个国家都有城市被称为“巧克力之都”,有的国家还不止一个。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西班牙巴塞罗那、瑞士苏黎世、意大利都灵、德国科隆,都被称为“巧克力之都”。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比如法国的巴约讷、西班牙的维拉乔约萨等,也有巧克力之城的美名。
欧洲与巧克力渊源颇深,许多城市都有与巧克力相关的故事。美洲来的巧克力就是从西班牙名城巴塞罗那传播到整个欧洲的,第一台巧克力制造机也是18世纪时在这座城市诞生的。巴塞罗那有一座巧克力博物馆,其门票就是巧克力,参观者来自哪个国家,那么巧克力门票的包装纸上就印着那个国家的国旗和文字。在西班牙维拉乔约萨,热巧克力配油条,是这座巧克力之城的招牌名吃。瑞士名城苏黎世也是巧克力之都,这里有一条从著名奶酪产地到巧克力工厂的巧克力火车专线。
许多欧洲城市还会举办自己的巧克力节。意大利佩鲁贾的巧克力节尽显亚平宁半岛的浪漫,当地特产的巴茨(意大利语“吻”的意思)巧克力是节日主角,每颗巧克力都附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意、法、西、英、德五种语言的爱情箴言。节日期间,还会举行巧克力雕塑展,每当艺术家进行雕刻时围观群众都特别热情(如图),因为雕刻的下脚料会免费赠送给在场的观众。葡萄牙奥比多斯的巧克力节则透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奔放热情,情侣们喜欢在巧克力节上用象征爱情的巧克力做出爱人的造型以取悦对方。单身人士也不必失落,当地有个奇特的传说,单身者在巧克力节上吃下哪种人物造型的巧克力,就意味着将来能找到类似长相的恋人。
疫情期间,许多欧洲人选择自己在家制作巧克力,并将作品发到社交网络上去“晒一晒”。有的人是用可可粉为原料制作巧克力,也有人是从超市买回大量的成品巧克力,再按照自己的口味“回炉”重造;还有人热衷于破纪录,疫情期间自制“最大”巧克力的纪录不断被刷新。目前,最大巧克力的纪录是由英国一家公司保持的,他们造出重达6吨的巨型巧克力。法国一位甜品师还别出心裁地制作出了新冠病毒造型的巧克力,销售业绩还算不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法国人的乐天性格。
法国小镇坦耶尔米塔格还有一个巧克力学校,专门教授与巧克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有针对游客的为期3天的体验课程。品鉴巧克力跟品鉴葡萄酒一样需要动用各种感官,用视觉观其颜色、用触觉感其质地、用嗅觉闻其芬芳、用味觉品其醇厚,此外还需要动用听觉,掰开或咬断巧克力的时候声音必须清脆,若是喑哑沉闷的声音则代表品质欠佳,据悉声音与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含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