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景观空间设计与造型分析
——以牛首山西入口节点为例
2021-07-16谢新昂
谢新昂
(安徽祥融园林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引言
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当代建筑风格基本上均维持于同一个体系中,为了规避当代建筑都朝向着千篇一律的趋势而发展,不同的设计师均需要选自当地具备地域性以及民族特性的建筑而进行建筑艺术设计,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也需要尽可能地将富有情感色彩和诗意的建筑作品创设出来。因此,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佛家文化——禅,又重新被设计师们利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上,开展各种禅意相关元素和意象的增添。
2.禅意景观的由来
禅意也就是禅心,泛指清空和安宁的心境,禅意将中国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即阐明了禅宗文化的核心内容,禅宗开始于达摩,盛行于中唐到晚唐的过渡时期,它曾经也是佛教最基本的象征之一。禅宗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中国唐朝知名诗人贾岛早年出家成为僧人,他曾经在《松下偶成》中阐释了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即顺其自然、逆来顺受、自然而然,人本出于自然,最终将回归于自然,人和自然景物同行相处。禅文化经常可以为我们直接地展现出僧人和寺庙,通常来说,在清幽静谧的自然森林中,可以在阴暗处看到一座“孤独”的寺庙矗立在山上,庙宇同大自然也是相互而融合的,僧人们曾经在这种自然景观之下里面念佛经、阅金刚经,他们不但要让自己立地成佛,也需要返景观心,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刹那之前领悟到永恒的真谛,他们在杳无音信的深山修行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能量、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禅意的核心思想就是同和自然环境必然融为一体,这种缘分是禅意自然观的表现,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寺庙中的各种植物在造景的过程中均表现了寺庙中香火不断而源远流长的思想和境界。
禅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处于唯心主义的回归自然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可以将当代人内心深度思想和灵魂展现出来,该观念孕育、蕴含着中国传统禅学思想的沉淀,而更多的是需要凭借禅意而识心见性,最终将一种精神理念造就出来,与此同时,这也是设计师对建筑艺术美感的追求,由此寻找到心灵精神和自然环境两者的融合,由此达到营造出具有禅意文化的景观空间,亦能满足人们地视觉追求以及心灵上的精神需求。
3.案例分析——以牛首山西入口节点为例
3.1 禅意景观设计概述
牛首山西入口以“凡人修禅之路”为主题展现出牛首禅宗神韵,在整体上拥有宏伟的气势和古典的雅致,甚至整个空间布局显得格外大方,设计师曾经形容牛首山西入口节点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景色,也将佛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此处,整个意境表现得清澈悠哉,落叶随风一般,花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整个环境营造出一种清新别致的韵味。
让设计内容回归自然,才能让人类和自然界融为一体,这也是人类同社会共存的主要策略之一。例如成轴对称的建筑物,即依据世间万物所牵扯到的四面八方成对称轴图形或者中心对称图形而采取的,实际上,左右对称并不是功能所必需的一点,但人们最青睐且最简易的审美方式,基本上在众多设计过程中都存在着这一方面,且所有审美的设计均是可视化的,大自然都充满着赋予强有力的信息。因此,牛首山西入口在禅意景观空间表达上,满足牛首山总体空间结构“合十,供吾佛”禅意文化。
牛首山西入禅意景观主要由“朝圣广场”、“修行之路”以及“菩提园”三部分组成,其中“修行之路”最具有禅意文化底蕴,以“心修”与“身修”之分,且并行之。
3.2 西入口朝圣广场禅意设计
在西入口朝圣景观空间营造中,在广场前端摆放六祖石,呈现出“借禅宗六祖,引牛首禅境山水”(图1)。广场铺装景观构图和形式来源于流线型的佛身之衣,包含有三种类型——安陀会(五条衣)、郁多罗僧(七条衣)、僧伽梨(九条大衣)。位于广场中央的莲花地塑以及入口大门后的近水平台-莲花台,都是利用莲花的形态,处处都透露出佛的印象。
图1 六祖石
3.3 “心修之路”禅意景观设计
设计构思将大乘佛教中的六根六尘修行过程提炼为心修之路的景观体验之旅,在景观的行进过程中逐渐感悟佛家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的升华本意,外观禅景,内省自心,洗涤心灵。“心修之路”包含了拈花桥、观佛影、山水禅音、妙香台、品禅台、隐逸禅廊等大大小小十余处富含禅意的景点。其中,拈花桥桥面刻画莲花图案,刻画出“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禅宗初始”,拈花桥上,步步生莲。山水禅音,潺潺溪流、钟声谷响,声音虚虚实实,似远似近,或大或小,皆在一谷之中体现出来,且行于禅音平台之上,仰可观妙香台、俯可听禅音。隐逸禅廊,浮于莲花池上,体悟自然山水禅意,感受六根六尘互通关系。此外,游走在妙香台上,感受到佛教芳香植物烘托出芳香之境;品禅台——“品禅茶百味,耕自家心田”,等等。
3.4 “身修之路”禅意景观设计
设计构思通过对于佛家六度的景观体验,主要包含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个方面身体力行,达到最终圆满,感受抵达大智慧般若波罗蜜的佛理。
身修之路,共分为五段,每前进一段,道路难度都会相应增加。第一段为“布施池”,设置莲花灯与一个通廊亭,走在身修路,停留在亭下,看着三盏莲花灯,莲花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教育我们在社会上要无私一点,布施大众,能够为社会、为众生造福,是享福,是舍己为人。第二段为“五戒园”,意为“戒淫邪、戒杀生、戒偷盗、戒妄语、戒饮酒”,在景观设计构思上,通过五扇门代表故事里五个考验,使游客穿越万花丛中最终汇聚到中央的静坐石上,悟出“色即是空”的道理(图2)。第三段为“精进门”,感受“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日需精进”的禅理。第四段为“禅定台”,禅修寂静,心生智慧。从隐松禅亭可观般若阁。第五段为“般若阁”,般若阁前广场为大圆镜智镜面景观,象征圆满并心生智慧。
图2 五戒门
3.5 植物空间造型的禅意表达
在园林植物造景的过程中,植物空间造型设计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色彩搭配,还是中期的形态改进,亦或是后期的植物景观形态维护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的优势作用,除了需要对植物的成活率考虑之外,也需要对植物造景的形态有着较高的标准,即从各个飘逸性的形态植物上衬托禅意空间景观,例如苔藓类植物、竹类植物以及丛生树植物等,这些均于禅意空间中能够营造、陪衬出更美的形态,正如从此处景观中可以看出一株红枫或者鸡爪槭,旁边也经过了杜鹃花或者虎耳草的点缀,除了苔藓植物之外、佛甲草等能够将打造出浓厚的禅意味道,每走一处都能发现每一株不同的植物都可以反衬出该园林的禅意。
4.小结
现如今,国内外建筑风格几乎都朝向着一个方向发展,饱含着人生情趣的植物造景园林设计越来越少,在现代园林中,更多新材料和新技术虽然可以体现出园林景观的功能和形式,但却直接对园林本土化的设计有所忽视。本着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需求,本论文借助于牛首山西入口节点的禅意空间而反映了中国传统古典禅意元素的营造,以期可以推动园林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