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

2021-07-16李少朋贺耀庭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1年7期
关键词:同步电机脉动定子

李少朋 谢 源 张 凯 贺耀庭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 上海 201306)

0 引 言

永磁同步电机拥有响应速度快、输出转矩大及调速范围广的特点,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1-2]。对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矢量控制策略就是对变流器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控制,获得理想的电流和电压,使得永磁同步电机按照需求得到控制。DTC策略是对转矩和磁链进行直接控制,控制结构简单。对比两种控制策略,矢量控制计算较为复杂,不易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控制效果突出。但是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转矩及磁链脉动较大的问题,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传统的DTC控制做一些优化以提高DTC的控制性能。文献[3]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MPC的PMSM最优滑模控制策略,设计出一种最优滑模速度控制器,有效地抑制了超调,提高了系统的启动性能。文献[4]提出了一种二阶滑模控制器来取代传统的PI控制,转矩脉动相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有较明显的降低,但是其转速控制还是有一定的超调量,且抗扰动能力较弱。文献[5-7]对PMSM外部干扰及不确定项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进行观测并预测补偿量,对于扰动量进行估计补偿,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的稳定。文献[8]将PMSM控制系统中的电流环控制器替换成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对转速的变化有很强的抗干扰性,且大幅度提高了转速响应的能力,抑制了转速的超调。文献[9]采用一种指数趋近率滑模变结构,抑制了抖振并且收敛速度快,使得系统快速稳定,有效地减小了转矩脉动和磁链脉动,但是在负载转矩变化时转矩和转速有一定的超调。文献[10]从定子电阻补偿的角度来对计算过程中磁链进行精确计算,通过将优化后的定子电阻作为估算磁链的参考值,并且采用模糊控制和PI控制结合,来限制系统中定子电阻变化对控制的影响,降低了转矩脉动,但其抗干扰性弱,并且转速有较大的超调,可能在负载转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产生失稳,并且其控制过程较为复杂。

自抗扰控制技术是韩京清[11]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控制策略,其吸收了经典控制技术的精华并作进一步的发展。自抗扰控制技术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系统状态的观测,得到系统扰动并加以补偿消除误差,使得控制量得到精确的控制。本文对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DTC)加以改进,控制策略基于传统的最优开关表控制。文献[4]针对PI控制器在控制过程中不能满足非线性系统控制要求等问题,将其替换成了滑模控制器;本文为增加抗干扰能力,减少超调量,设计了ADRC取代传统PI转速控制器,并搭建仿真模型对本文控制策略进行验证。

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以三相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8]中的永磁同步电机的d-q轴的数学模型,永磁同步电机的d-q轴数学模型如下。

定子电压方程为:

(1)

定子磁链方程为:

(2)

式中:ud、uq为定子电压在d-q轴上的分量;id、iq为定子电流在d-q轴的电流分量;ψd、ψq为定子磁链在d-q轴上磁链分量;ωe为电角度;R为定子电阻。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中忽略了电动机的铁芯饱和、磁滞和涡流损耗等影响因素[12]。

将式(2)代入式(1),可得定子电压方程为:

(3)

电磁转矩方程为:

(4)

运动方程为:

(5)

式中:Ld、Lq为定子电感在d-q轴分量;ψf为转子磁链;pn为极对数;TL为负载转矩;J为转动惯量;ωr为转速;B为摩擦常数。式(4)是针对三相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建立的数学模型,而对于三相表贴式的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感满足Ld=Lq=Ls的条件,其中Ls为等效同步电感,则此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电磁转矩方程为:

(6)

2 基于ADRC控制器设计

2.1 ADRC原理

ADRC由跟踪-微分器(Tracking differentiator,TD)、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率(Nonlinear state error feedback,NLSEF)三部分组成,其中ESO是ADRC的核心组成部分[13]。系统的控制效果取决于ESO总扰动的观测和NLSEF的补偿。对于一个n阶的被控对象,ADRC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图

图1中:v(t)为外部给定信号即参考信号,v(t)经过TD过程得到v1,v1为v(t)的微分信号;vn为v(t)经过TD得到的n-1阶微分信号;y(t)为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z1,z2,…,zn分别为ESO实时估计的被控对象的状态变量,而zn+1为ESO估计出的被控对象所受的扰动,并将其变成一个新的状态即扩张出来的扰动状态;e1,e2,…,en分别为经过TD过程得到的微分信号与ESO状态观测出来的信号的误差信号;u0(t)是经过NLSEF得到的被控对象初始控制变量,u(t)是经过估计补偿后的最终控制量;b为补偿因子,b值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估计精度。

对于一阶系统:

(7)

式中:w(t)为外扰作用;f(y,w(t),t)为综合了外扰和内扰的总扰动;u为控制量。令x=y,将式(7)转换成状态方程:

(8)

控制的目的是将式(7)变成形如y=u0的线性积分串联标准型,使得控制更加简单。式(8)状态方程经过TD过程,得到的数学模型为:

v1=fhan(v1-v(t),r0,h0)

(9)

式(9)中非线性函数fhan(x,r0,h0)定义如下:

(10)

式中:r0为TD中跟踪速度因子,r0值越大跟踪速度越快反之越慢,但是r0大小要根据过渡过程的快慢及系统的承受能力来决定;h0为系统的采样周期。

式(8)中所示一阶系统的ESO数学模型为:

(11)

式中:z1为系统输出y的跟踪信号;z2为ESO对系统扰动的估计值,其中包括系统的外扰动和内扰动,判断ESO是否可以正常地工作需要检测信号z1是否可以准确地观测到系统的输出信号;α1、α2为非线性因子,其值的调整规则为0<α2<α1<1,如果α2=α1=1,则函数就变为线性函数;δ为滤波因子,δ>0;β01、β02为可调参数;e为TD跟踪信号与z1观测信号误差值;fal(e,α,δ)为非线性函数。函数fal(e,α,δ)表达式如下:

(12)

式(8)所示的一阶系统的NLSEF的数学模型如下:

(13)

式中:α3为非线性因子;δ1为滤波因子。式(13)中对于最终控制输出的量u给出了两种控制结构,对于控制结构的选取工程实践中的试验值进行选取。其中:b=1时的控制结构,可以针对归一化后的对象,即串联积分器的形式,增益为1;b≠1时的控制结构,为对于当前的增益有相对精确的判断,并且其增益不是1。对于控制量输出结构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在调节参数的过程中减少调节次数,降低控制工程中的复杂程度。

2.2 ADRC控制器设计

由永磁同步电机的运动方程可得:

(14)

由式(14)可以得出对系统外部干扰的影响量为TL,TL的变动为系统的外扰;B、J为系统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项,即为内扰。这些扰动会对系统的控制精度,系统的响应速度产生影响。基于ADRC原理,将系统受到的扰动和记为w(t):

(15)

式中:w(t)即总扰动。基于电机的运动方程,转速环控制输出的信号为电磁转矩的给定信号,得出速度控制环的控制律为:

(16)

图2 ADRC速度控制器结构图

3 仿真及结果分析

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传统的DTC和改进后的DTC进行仿真比较研究。改进后的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ADRC-PMSM控制框图

仿真过程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如下:极对数Pn=4,定子电感Ld=Lq=8.5 mH,定子电阻R=12.9 Ω,永磁磁链ψf=0.175 Wb,转动惯量J=0.000 8 kg·m2,粘滞摩擦系数B=0.001 N·m·s,额定转速为1 200 rad/min,额定转矩TN=2 N·m,额定功率PN=600 W,额定电压UN=311 V。

为了对上述理论的验证,本文将传统的PI-DTC控制与基于ADRC改进后的ADRC-DTC控制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做了如下对比实验:设置转速n=600 rad/min,电机在初始负载转矩为0 N·m,0.2 s后负载转矩为1.5 N·m,滞环控制器的切换范围分别设置如下:转矩控制器为[-0.1,0.1],磁链控制器为[-0.002,0.002]。

图4所示为ADRC与PI控制的转速仿真结果波形。ADRC系统启动过程快并且没有超调,可以看出系统达到给定转速时间大概0.04 s,动态性能好,转速响应快。突加负载时即在0.2 s的时刻,转速有较小波动,转速在0.200 5 s时刻达到稳定。

图4 ADRC-DTC转速与PI-DTC转速响应波形

相比而言,图4中的传统PI-DTC控制启动过程有极大的超调并且系统到达给定转速的时间为0.1 s左右,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所需时间长,其跟随系统的动态性能远低于ADRC-DTC。在0.2 s时,突加负载,转速有小幅度波动,并且达到稳定时刻在0.25 s左右,大于ADRC-DTC系统的恢复时间。由此也说明了ADRC策略的动态性能好,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抗干扰性并且极大地抑制了转速的超调。

图5为ADRC-DTC控制转矩仿真图。可以看出,在0.2 s时刻加入负载转矩扰动,转矩波动小并且迅速稳定达到所给定的转距值。突加转矩时,转矩波动值最大达到2.1 N·m,波动范围为1.25~1.7 N·m,从波动到稳定的时间为0.201 s。

图5 ADRC-DTC转矩波形

图6为传统PI-DTC控制转矩仿真图,在0.2 s时加负载转矩扰动,转矩波动较大最大值达到2.5 N·m,并且达到稳定的时间较长。转矩的波动范围为0.51~2.25 N·m,波动幅度较大。从系统稳定的时间上看,图6的响应速度远不如图5的转矩响应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控制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转矩脉动,并且可以迅速达到稳定,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图6 PI-DTC转矩波形

图7为电磁转矩的对比图。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对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十分有效,证明了本文策略的优越性。图8所示为ADRC与PI控制输出的参考转矩对比图。可以看出经ADRC输出的转矩参考值更加平稳,并且输出的参考转矩值更加精确。

图7 电磁转矩对比图

图8 参考转矩对比图

图9为ADRC-DTC与PI-DTC的磁链脉动对比曲线。可以看出ADRC-DTC磁链的波动范围值为0.004 Wb。PI-DTC控制的磁链曲线的波动范围为0.01 Wb。对比两种方法的控制效果,可以看出ADRC-DTC有效地降低了磁链的波动幅度,抑制了磁链的大幅脉动。

图9 ADRC-DTC磁链与PI-DTC磁链对比波形

4 结 语

为了解决传统PI-DTC控制中的超调频繁、超调量大以及动态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本文将自抗扰控制理论引入转速环,取代传统DTC控制的中的PI控制器,与传统的PI-DTC控制进行比较,并且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结论如下:

(1) 转速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的PMSM-DTC系统比转速环采用PI控制器的PMSM-DTC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提高了0.06 s,并且能够极大地抑制转速的超调。

(2) 转速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PMSM-DTC系统有快速的转矩响应速度。在突加负载转矩后的0.01 s内,转矩就达到了稳定。并且该系统对转矩脉动有一定的抑制,相比于传统的PI-DTC控制转矩脉动降低了74.13%。

(3) 转速环采用自抗扰控制器,PMSM-DTC系统的磁链脉动有了一定的降低,相比于传统的PI-DTC控制,磁链脉动降低了66.66%。

(4) 转速环采用了自抗扰控制器,取代PI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猜你喜欢

同步电机脉动定子
大型定子公路运输移位技术探讨
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局部烧毁故障原因分析
大功率同步电机转子设计
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优化分析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气性能的优化设计
水轮发电机定子线棒电晕腐蚀分析及处理
地球为何每26秒脉动一次?近60年仍扑朔迷离
脉动再放“大招”能否“脉动回来”?
地球脉动(第一季)
锥形电机定子冲片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