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中的万千个体
2021-07-15徐天
徐天
五一聚餐的时候,听说我在做有关煤电退出的稿件,亲戚拉了把椅子坐在我身边,认认真真探讨起来。
他是做炼钢生意发的家。四处寻找更便宜的铁矿石资源,在电价还算低、有利好政策的城市办厂,一步步走到现在。没想到的是,碳达峰的消息出来,本就动摇的他,与合作伙伴商量之后,决定将其中一家工厂“出海”。
迹象已出现了许久。同样的薪资待遇,原先可以招徕一批从内陆不发达城市到沿海省份发展的年轻人。现在,外卖、代驾行业将这些年轻人抢走,工厂的人力成本已高出了不少。
煤电退出,电价改革势在必行。他说,炼钢之所以能挣钱,一靠便宜的铁矿石,二靠低价电。当人力成本已经不再是优势,用电又要涨价,他和合作伙伴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将其中一家工厂“出海”,去東南亚探探路。
看着他,我想起一个不愿意出现在稿子中的采访对象,他是国内著名煤电技术研究机构的一线人员。5月,他去山东的煤电厂,看到自己多年前曾见过的一组5万容量小机组,虽然刚做完延寿评估,还是被拆除。
汽轮机、发电机已被拆完,阀门、管道都被清除,主蒸汽管道被割开,疮口裸露在外。他觉得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怆与凄凉。相较远处正在轰鸣的机组,这里的安静让他害怕。
山东是能源大省,煤电小机组太多,关停是迟早的事。过去,新疆缺电,被拆掉的旧机组可以卖到新疆做自备电厂。现在,新疆的煤电产能已过剩,机组只能拆掉当废铜烂铁卖掉。他研究煤电技术多年,常年行走在各地电厂一线,在业内小有名气。许多人向他打听煤电整合和关停的消息。他深知这些干了半辈子煤电的人心中的苦楚,不干煤电,他们能干什么?
时代洪流中,人人都是沧海一粟。
封面反馈
19/2021 总第997期
@HZ:应实事求是,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逐步压减,最终达到目标。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傅立民:现在中国有能力主动迈出第一步》
管控分歧、良性竞争是世界乐意看到的中美关系。(@秦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