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1-07-15刘黎雯
刘黎雯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新事物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疑惑、求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有利于促使学生剖析现象、把握本质、解决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教学环节,如仪式体验、问题探究、议题讨论、调查实践等来达成,使学习过程成为过程性、建构性的动态过程。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根据学习议题使学生萌发问题意識
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始终将“以学生为核心”牢记心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拉近距离,然后通过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习动机、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时,可以以“共青团员能否信仰宗教”为议题,围绕“共青团员的身份”“宗教信仰自由”让学生充分探讨。这时,学生自然会萌发问题意识,在“自由是否意味着无拘无束”“共青团员的责任与自由是什么”“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积极与同学讨论甚至辩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表达,层层深入,步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抛出问题,学生不愿举手回答,但是在书面作业中会出现令人惊喜的答案。
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教师就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并有意识地将问题融入情境中,从而让学生的紧张心理得到缓解。例如,在教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创设一个商人营销的情境,提出问题:“世界上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这个说法对吗?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会觉得十分新奇,然后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并饶有兴致地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有学生会说:“豆子—豆芽—豆苗—盆景—豆子”;有的学生会说:“豆子—豆腐、豆浆—其他附加值产品—品牌销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既发挥了想象力,也体会到了树立创新意识—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的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趋正向,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谐的氛围并非完全放松,而是有张有弛、轻负高效。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处于同等地位,要让学生感受到特定环境中适当压力下自行努力后获得的愉悦,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首先,思政教师要善用学科魅力,拉近师生距离。因为高中思政课课时较少,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思政课往往给人过于理论化的刻板印象,给学生造成一种距离疏远的错觉。因此,教师要通过丰富深厚的学养、能量满满的价值观、热情果敢的态度,引导学生消除对学科以及教师的错误认知。其次,教师要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时事主播”“实话实说”“另眼看世界”等搭建学生各抒己见的平台。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思考的自由度会拓宽,表达自信度会提高,对教师的信任度会增加,会产生更加独特的看法。在学生提出问题或看法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要认真分析、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久而久之,思政课堂就成了蕴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发源地。
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思政课教学,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想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欲,让学生产生疑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