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角色扮演活动的应用探讨
2021-07-15张兴玲
张兴玲
在新教育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与角色扮演活动的结合势在必行。利用角色扮演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大力推进初中地理教学进步、发展。
一、应用角色扮演,调动积极情绪
初中地理教师在导入设计环节,合理地将角色扮演与问题导入情境、案例导入情境、故事导入情境等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难免出现表达内容、表达方式、互动方法等方面的不合理或者错误,如果此时教师直接指出问题进行批评或强制纠正,很容易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且容易打击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要以激励赏识为主,以指导启发为途径,增强学生参与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纠正错误。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导入中,教师播放了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接着,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两两一组,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太阳和地球的扮演者要在完成演示后互换角色,以求可以从不同角色视角出发观察自转和公转现象。在这种导入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从而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地理教学中。
二、运用角色扮演,制造课堂高潮
教师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活动集中学生注意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民族》的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发现,随着教学进程推进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也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角色扮演法集中學生注意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观察、接触,到讲台上使用肢体动作或者简单的形象设计扮演少数民族人民,让其他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少数民族。在本次活动中,无论是扮演的过程,还是思考分析猜民族的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深化了解和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绚丽多彩民族文化的过程,制造了课堂高潮,促进了本节课学习目标高效实现。
三、运用角色扮演,延伸课堂教学
角色扮演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作为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加以科学应用,也可以在课后作为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碎片时间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提高课外学习质量。众所周知,初中地理课程的课时设置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难度很大,这需要教师着力采取有效方法开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结合自身地理学习需求开展课外学习。学生也可以在课间、放学后自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锻炼交流协作能力与地理学习能力,从而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中不断获益。
例如,在《祖国的首都——北京》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有些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设计了“北京导游”的角色扮演活动。为了承担“好导游”的岗位职责,组员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不断完善导游稿,观看故宫等的导游视频,在一次次角色扮演中发现问题,也一次次经过“岗位培训”,提升了能力,充分体现了延伸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活动十分必要,教师要将其合理渗透到新课导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和延伸课堂教学中,切实发挥角色扮演教学的优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