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时代智慧教辅的应用探究
2021-07-15费世平
费世平
关键词:政策支撑 教育信息化 数字出版 智慧教辅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及智慧教育相关产品在学校、班级的落地应用,安徽教育出版社基于本身资源和产品优勢,在不改变教辅图书出版和学生应用的前提下,将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出版创新融合,让教师、学生通过各种智慧终端获取教与学过程中的数据,同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情分析报告和精准的学习应用。
一、数字教辅的发展趋势
在数字出版浪潮中,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技术在数字出版行业的广泛深层次应用,加速内容供给的智慧化进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1]
在政策的支撑与要求下,2020年在线教育整体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教辅行业发展出现三大趋势。①用户接受度提升。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模式成为刚性需求,培养了学校、老师、学生的在线使用习惯。智能化、场景化进程加速,服务上更强调可用性、易用性以及良好的使用体验。②教育教学模式亟须改变。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暴露出产业弊端,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系统的配置和传统教学、应试教育的精致化,更需要教学模式的变革。③产业细分趋势明显。经过多年探索,不少企业意识到教育细分领域众多,不同细分领域对数字化的要求不同,开始结合自身优势,专注数字教育细分领域。
5G时代,内容的生产者和用户、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的边界更加模糊,[2]这就需要具有非商业性、跨行业性,且贯通内容生产、跟踪用户需求的出版机构顺势而为,融合历史流程数据,探索完善服务对象、思路与方法,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精准的服务。
笔者认为,智慧教辅行业在规划上应该更加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换挡降速不能一味粗放式扩张。《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教技函〔2019〕55号)中强调建立备案制度,向机构住所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业务备案,登记单位基本信息和所开发的教育移动应用信息。要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协同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教育移动应用治理工作,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学校落实主体责任,新闻出版部门重点做好教材、教辅等网络出版物的监管工作。
教辅出版作为教育出版的主要业务,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其融合转型升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出版社教辅增值内容,利用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完成用户从线下到线上的导流;二是整合本地名校名师等优质资源,打造手机APP等教辅增值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增值服务,增加用户黏度;三是采用融合出版方式,打造集纸质教辅、内容增值、评价系统等为一体的新型智慧教辅,全面实现教辅图书的融合出版转型升级。
总而言之,出版社要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内容为抓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辅全面升级,实现纸质出版向课程服务的转变,打造智慧教辅。在不改变教辅图书出版和学生书写应用的前提下,将传统出版与互联网出版创新融合,结合知识图谱利用网络技术为图书提供精准的富媒体拓展内容;让教师、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教与学过程数据;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慧教学报告和精准教学应用,实现数字教辅出版战略目标。
二、教育类出版社应该如何切入智慧教辅市场
教育部明确提出,创新机制,持续发展,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教辅资源建设,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创建用户按需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机制。结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安徽教育出版社对教辅产品进行了新产品的应用挖掘。
在产品设计方面,安徽教育出版社依托纸质教辅,打造融纸质出版、公众号、手机APP、评价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教辅方阵。智慧教辅方阵依托时代教育在线云平台及时代e教、时代e学两个客户端,实现教师线上批改作业、查看教学报告;学生线上答题、查看个人分析报告、查看错题本,并配合配套视频进行精准补缺。
安徽教育出版社打造的智慧教辅产品具有以下应用价值及特点:对于教师,批改作业更高效,分析学情更科学,辅导学习更便捷,个人资源更精准;对于教育管理者,教学数据更全面,教学管理更高效,资源建设更精准,均衡个性更科学;对于学生,答题习惯不改变,作业数据不丢失,题汇不遗漏,精准查漏补缺不费时;对于内容出版者,出版流程不改变,教辅增值不复杂,用户数据不简单,内容出版不盲目。
(1)教师发布。教师可以使用电脑、手机、平板进行多端随时发布;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发布作业(不带分数)或试卷(带分数)两种类型的测评内容,满足教学不同要求;也可以根据老师的需要自行个性化组卷,也可以从数据库直接调用合适的内容,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选择。
(2)教师批改。智能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批改;主观题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线上对每位学生答案图片通过文本批注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批改,包括录制学生个体视频解析、录制班级整体音视频解析等。
(3)学生答题。直接答题,学生利用安卓系统的阅读终端辅以草稿纸直接进行在线答题。学生通过使用草稿纸对推送的试题和作业进行计算书写,将相关答案通过拍照上传或直接填写上传完成作业的提交;扫码答题,学生直接在教辅书上答题,通过“时代e学”客户端扫描试卷上的二维码,快速定位线上答题页面,手动逐题输入答案,然后提交;扫卡答题,学生在答题卡上答题,通过“时代e学”客户端扫描答题卡,一次性抓取答案完成线上输入,然后提交。
(4)大数据分析。全面汇集学生所有作业、考试试题,让学生了解每次作业、考试的总体状态,为学生提供每道题目的答案,并实现多層面、多媒体形式的解析推送,继而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错题实现精准管理和个性化精准测试,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提高学习效率。让教师了解每次作业、考试班级总体情况,支持从具体试题、具体学生、具体知识点三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
在市场推广方面,安徽教育出版社顺应市场需求,探索出“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和“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教育信息化运营机制,结合安徽省教育厅正在筹备建设本省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标准和公司数字教育的战略定位,采取以政府采购系统和家长购买服务两者相结合的数字产品运营模式。
(1)政府采购。为学校或区域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个性化教育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将数字内容、“智慧教辅”作为方案的内容支撑,依托现有的智慧校园项目招投标,在现有云平台的支撑下,以“硬件+内容+产品应用”的商品形态,通过招标形成,实现政府采购,逐步占领学校市场。
(2)学校购买。依托“时代教育在线”平台将数字内容作为纸质教辅的增值服务,学校可以通过个性化选择服务,按照“学校持续使用,购买服务”的形式,按年支付服务费,以最低成本实现“智慧教辅”作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应用。
(3)市场化运作。为拓展数字教育用户的黏性和分摊前期成本的投入,可以将通讯运营企业、硬件设备企业纳入公司数字教育运营的生态体系中,利用其行业运营特点采取联合共建形式,通过通讯信息费套餐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将家长纳入到“智慧校园”生态环境中,让其成为付费主体,收费通道为运营商代扣以更好推动产品的运营推广。
三、未来展望
在现有的数字化校园里,各应用系统是相对独立运行的。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操作界面也不统一,因此整个系统的共享价值有限,急需将各应用系统嵌入到云平台中,实现用户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教学轨迹信息等共享,并且通过身份认证和一体化设计,统一用户操作界面,提升各应用系统的资源共享能力和应用价值。
在数字出版时代,平台化建设将是智慧教辅发展的重要方向,安徽教育出版社将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多方合作运营”为建设目标,为作者、出版商提供数字内容版权管理、内容编辑加工服务方案。这将起到统筹教育资源、提高出版效率、延展教辅功能的作用,同时扩大用户覆盖面。出版社依托自有版权的教辅优势,将题库资源和数字出版相结合,开发专业化的运营平台,专注于做细分领域的领头人。
智慧教辅涉及出版、教育、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传统教辅出版社虽然掌握纸质教辅的核心资源,但由于受管理体制、人才、技术等限制,在教辅内容数字化上的能力略有欠缺,亟须吸纳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互联网思维。出版机构可以积极寻找渠道商合作开发,以促进智慧教辅产品的升级更新,助力研发多种教辅产品和销售模式,寻找教辅产品新的盈利点。
学习是学习者的事情,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并专注于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我组织学习能力。为此,培养学习者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目前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络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如何利用智慧技术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进行积极干预,也成为“智慧教辅”的重要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存在大量碎片化现象,如何将碎片化信息转变为关联的知识结构,实现智慧教辅的终极价值——培智培优,也将是智慧教辅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EB/OL].(2018-04-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李雪昆.内容从业者该掌握这份“生存法则”[J/OL].(2019-06-04)[2020-04-13].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9/epaper/d7006/d5b/201906/98119.html.
(作者系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