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健康宣教在鞘膜积液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5黄明凤许冬梅
黄明凤,许冬梅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广西 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0 引言
儿童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为睾丸鞘状突未闭合,导致睾丸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了生理正常量而引起的囊肿[1]。积液越多,其危险影响程度越大,严重者可导致睾丸萎缩,进而影响生育能力[2]。目前,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是儿童鞘膜积液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术前的焦虑情绪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了解,往往会对患儿手术质量产生影响。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更加有效的健康宣教便尤为重要。多媒体视频宣教作为一种新兴的宣教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宣教中。本文选取在我院鞘膜积液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分析多媒体健康宣教模式对鞘膜积液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300 例鞘膜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50 例。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1-8 岁;②符合鞘膜积液的诊断标准;③患儿父母有照顾患儿的能力及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④患儿父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儿有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②其他严重先天性生长发育异常;③并发严重感染。对照组患儿年龄最小1 岁,最大8 岁,平均年龄(3.63±1.28);实验组患儿年龄最小1 岁,最大7 岁,平均年龄(3.87±1.16);对照组男孩90 例,女孩60例,干预组男孩84 例,女孩66 例;对照组母亲年龄20-30 岁:58 人、31-40 岁:62 人、41-50 岁30 人,干预组母亲年龄20-30 岁:61 人、31-40 岁:54 人、41-50 岁:35 人;对照组父亲年龄20-30 岁:46 人、31-40 岁:78 人、41-50 岁:26 人;干预组父亲年 龄20-30 岁:49 人、31-40 岁:71 人、41-50 岁:30 人;对照组母亲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以下:94 人,大专/本科以上:56 人,干预组母亲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以下:89 人,大专/本科以上:61 人;对照组父亲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以下:99 人,大专/本科以上:51 人,干预组父亲文化程度:中专/高中以下:91 人、大专/本科以上:59 人。两组患儿及其父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宣教模式,由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口述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来进行宣教指导。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宣教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宣教。成立多媒体宣教护士岗,对宣教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包括与患儿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和PPT 的制作、编写鞘膜积液健康宣教内容的测试卷等[3],将小儿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宣教内容制成适合儿童观看的简单易懂的动画视频[4],在示教室组织患儿及父母集中观看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①术前宣教内容包括:入院流程、医院科室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介绍、鞘膜积液疾病介绍(如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术前饮食宣教、术前准备及各种操作等。反复多次播放以增强患者对疾病了解、手术治疗的目的以及临床相关注意事项的认知,提升患者的理解度。
②术后宣教内容包括:术后注意事项(如并发症的预防、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术后恢复训练指导、术后复查、出院办理流程及医保报账流程等。
③现场小测试:看完视频后,宣教护士现场发放测试卷,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掌握度的测试,并对患儿进行简单提问,回答正确的患儿可获得小礼品,回答错误或仍存在不清楚的问题,由宣教护士现场依次解答疑惑。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成果、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其中健康知识宣教成果、疾病知识掌握程与住院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考核。术后并发症主要分析切口感染与阴囊肿胀的发生率。
1.4 质量控制
由科室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对鞘膜积液疾病的健康宣教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出重要的健康宣教内容,定制宣教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计划制作成相应内容的动漫视频,并对20 名鞘膜积液的患儿及家属进行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不断调整宣教视频的内容及方式,使其达到最优状态。设置多媒体健康宣教护士岗,并对担任该岗位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充分掌握鞘膜积液的所有健康知识内容及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技巧,正确评价患儿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多媒体健康宣教顺利进行。责任组长每班负责督查干预执行情况,保证干预措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实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数据处理软件对鞘膜积液围术期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健康宣教成果、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多媒体宣教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健康宣教成果、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住院满意度更高,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宣教成果、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8%-10%左右,但由于其症状隐匿,只有在体积大、症状重或继发感染时方就医,故认为其实际发病率远较统计数字高。研究发现,很多患儿家属都意识不到鞘膜积液的严重性或者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一部分家属会因为患儿没有不适症状而拒绝治疗,另一部分家长则会因为患儿生殖器畸形而产生焦虑的心理[5]。此外,缺乏对疾病自身知识科学了解而不重视疾病延误治疗时机。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临床上很有必要对鞘膜积液患儿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
随着科技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宣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多媒体宣教模式已经在小儿外科如儿童疝气、阑尾炎[6]等多种疾病中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其在鞘膜积液行疝囊高位结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未知,尚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中,与传统宣教模式相比,多媒体宣教模式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促进其对疾病自身知识的认识与掌握,减少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7]。主要原因为,电子产品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其对儿童的吸引力远胜于单调乏味的传统口头指导和纸质宣教,使用多媒体方法宣教能够快速的集中患儿及家属的注意力,使其能认真听取视频信息,起到有效的宣教效果。多媒体宣教方式不仅保障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减轻其经济负担。
多媒体健康宣教是一种更加直观且形象生动的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大量丰富的图片与视频等资源,直观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宣教内容。能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而反复观看,加深患儿及其家属的印象[8]。它能使患儿家属短时间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家属减轻焦虑,提高照护能力[9],同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疾病治疗与恢复更加科学规范[10]。此外,多媒体健康宣教过程中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营造和谐舒适的护患氛围,无形中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倾听患儿家属存在的困惑,了解患儿的恐惧,使护理人员能够个性化的为患儿及家属提供解答及心理支持,降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增加信任感,同时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使护患双方受益。
综上所述,多媒体健康宣教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健康宣教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便捷、低成本、高效益等诸多优点,它不仅得到患儿的喜爱,也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住院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恢复。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来源单一,样本量较小,未来的研究需要进行多中心、对不同年龄患儿进行干预比较,探索出多媒体健康宣教在不同年龄的最佳干预时机及效果,为临床的健康宣教模式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