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价值、原则与路径

2021-07-15

成人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黄 娥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401520)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工业4.0进程的加速和深化,技术更新和产业转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技能的更新,新兴产业(群)引起的技术技能劳动力的短缺和技术技能需要更新的问题突出,宏观层面的表现是技能人才缺口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产生的直接社会影响是就业问题突出。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六稳”工作,就把稳定就业放在了首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为此,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1+X证书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设计,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依托职业教育技术属性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目前,已分3批次确定了78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构和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自教育部公布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来,全国319所院校的4万多名学生申请了2019年该证书的考核,最终来自全国18个院校的288名学生取得了首批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工作处处长介绍,BIM技能人才缺口约为60万到80万。[1]随着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参与试点的学生规模将逐步扩大,须加快1+X证书与学分互认体系相结合,才能发挥1+X的巨大制度优势。[2]

一、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价值

(一)促进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可以转变职业教育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建设理念,使职业教育真正落实以技能为本,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源头上厘清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大部分技能——包括最高级的技能——都是在工作中或通过非正式网络学到的”,[3]技能的习得强调工作的场景性,因此,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全面贯彻工学结合原理,合理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要贴近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岗位的技术技能知识,合理开展实训与实习,并以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熟练程度为评价标准来进行人才评价,促进以技能、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促进个体技能习得更加标准化和体系化,拓宽就业和成长通道

从教育经济学视角来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证书是一种体现技能内容和水平的通货,可以用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类型,直接面向产业企业需求、现实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实用性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习得能够为工作做好准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以拓宽和丰富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元化成长通道。技术嵌入相应的组织结构中,在高度分工和分化的生产组织里,个体拥有的技能水平、技能结构会影响个体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和资源的获得。同时,技术的标准化和体系化能促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晋升通道可视化,使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楚能力提升路径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劳动者自我能力提升的主动性,提高个体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三)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参照框架,促进成果认证从“借鉴”走向“理解”

职业教育类型丰富,管理口径也有差异,职业院校归教育部门管理,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现阶段关于各类学习成果属性的划分标准尚不统一,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框架和工具也未确定,导致各类学习成果无法沟通和衔接,个体学习成果也呈碎片化形式。通过对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进行研究,厘清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内在机理和框架,为其他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提供参照框架。同时,以我国1+X证书制度价值为导向,理顺两类成果认证与转换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主体关系,依托学分银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设计两类证书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本土化模式和路径,促进学习成果认证从“借鉴”走向“理解”。

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原则

(一)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全面深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综合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快人才供给侧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综合性制度设计,其涉及范围很广、设计难度很大。不仅涉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关乎行业企业广大劳动者的生计,涉及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广大职业院校、学分银行、学习者等主体,需要国家层面系统全面安排,协调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行业企业用人制度(岗位晋升通道、薪酬体系)等各个环节落实各主体的责任,才能有序推动1+X证书制度落地。

(二)鼓励支持各类主体参与,科学引导和规范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社会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教育’,其次是一种‘职业’”,[4]职业教育是兼具社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教育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定要进行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因此,1+X证书成果认证与转换需要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来鼓励和支持院校、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等主体积极参与。“激发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需要相应的机制创新”,[5]从关系视角来思考各主体参与1+X证书转换工作的积极性,要考虑政策和制度安排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或影响各主体的核心利益,所以在制度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政策制定者、政策实施者、政策对象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有效推动1+X证书成果认证转换工作落地。尤其是我国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由教育部管理,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劳动者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管理,是对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从业者是否具备职业技能和能力的资格或等级水平。两类成果的互认与衔接能有效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持续成长通道。如果没有明确的教育部门和人社部两方工作推进的具体实施方案,两类成果转换工作的推进将面临着较大的难题。

(三)加强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开放共享

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认和转换涉及主体较为广泛,且各主体利益诉求错综复杂,两类成果转换需要系统的制度设计,需要系统考虑1+X证书制度内嵌的制度环境,如教育制度、劳资管理制度、社会用工制度、社会分工制度、培训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等,协调好1+X证书转换的内部和外部主体关系,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但落实1+X证书制度转换的内核在于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的建设,这是关系两类成果转换能够有效推进落地的要害之处。首先,要明确两类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主体,由谁来建设标准体系才具备普遍性、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其次,如何建设(即建设路径)是确保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质量的关键,如何协调各主体,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来建设高质量的标准体系,需要明确具体的标准来制定工作规程,同时要严把质量关,加强过程管理来推进高质量的标准体系建设,才能建立1+X证书转换标准的认同机制。这样,在该标准体系指导下进行的成果转换才具有流通性,才能被社会各主体接受和认可。

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转换路径

(一)制度安排,有效协调1+X证书各方主体构建

1+X证书认证与转换模式内嵌于其他制度安排之中,不同制度安排会影响主体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构建会影响不同主体的行动逻辑,所以制度设计是1+X证书认证与转换的关键,尤其是职业教育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之间的关系。

1.职业教育制度

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制度的设计受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较大,要为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服务。教育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影响个体接受教育的类型和方式,尤其是高中阶段之后的分流制度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类别、教育层次,也将直接决定个体进入的职业范畴和岗位等级。[6]教育制度受内嵌的政治经济制度环境的隐性影响,尤其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个体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类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产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层次,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教育办学类型、办学性质、专业建设、学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分等制度设计,这些要素反过来直接影响人才层次和规格。

2.社会用人制度

“教育类型的分化是以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为前提”,[7]也就是说教育类型和专业分化是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社会劳动分工产生了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职业,根据不断分化和更新的职业需要,不同教育类型来培养相应的劳动者。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受教育水平、技术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企业的职位分工的复杂程度,薪酬体系设计,岗位晋升通道,人才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等用人制度都会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用人的受教育水平要求和薪酬体系直接关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5 229元,其中,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为59 586元,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导向的工资待遇也进一步影响技术工人技能提升的积极性。[8]只有建立以职业技能等级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才能从教育终端——社会用人机制来有效引导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二)建立健全1+X证书学分转换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

1.建立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体系

2020年1月11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了《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建立两大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平台为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学习者个人、用人单位等,做好X证书的相关政策发布、过程监管、证书查询、监督评价等工作。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平台为学习者个人建立终身学习账户,提供学习成果登记、认证、积累与转换等服务,通过学分的认证与转换逐步建立弹性、灵活的学习制度,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间限制,减少个体重复学习,降低学习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者工学矛盾,拓宽学习通道,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激活个体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学分银行系统庞大的线上和线下服务体系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按照学分银行体系布局,各地基本都要建立省、市级学分银行并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在省、市内部支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建立全覆盖式的服务体系,为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的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账户建档及学习成果登记服务,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同时,通过终身学习档案,能生成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实现人才成长历程的可视化,还能建立技术技能人才数据库,为单位或机构提供人才数据库,便于了解人才整体结构,有利于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配置效率。

2.建立专门负责1+X证书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指导与评审的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

1+X成果认证与转换在操作层面最关键的环节是建立高质量、社会认可度高的标准体系,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是标准体系制定主体,因此,需要建立第三方学习成果转换标准体系审核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协同相关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成立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负责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咨询、评审等事宜。认证委员会需由行业指导委员会或行业协会、行业企业专家、相关领域学科专家、相关行政部门责任人等构成,要强化行业指导委员会的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关注和反馈行业人才需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评价作用,行业指导委员会与学科专家要紧密携手,从行业视角和教育视角全方位推动1+X证书转换工作。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按照行业门类和行业大类来设置,实行分类指导,精准服务,首先在与1+X证书试点相关的领域,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行业等重点领域,支柱性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领域以及技术技能人才急需紧缺领域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在此基础之上,持续完善,力争建成行业全覆盖的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

3.建立适宜X证书的文化生产环境和组织

从文化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政治劳动,生产劳动主要从事物质生产,政治劳动主要从事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物质资源配置等上层建筑工作,通过塑造组织机构和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物质资源的分配,主要利用三种方式进行:第一,组织机构门槛,即职业准入要求;第二,组织内部结构的职位通道;第三,岗位本身工作性质和责任。[9]由此产生的各类社会组织,单个或一类社会组织又形成了文化生产组织,同类或相似的文化生产组织之间有合作和竞争两种关系。文化生产组织越正式,其生产的文化产品就越接近一种文化通货,文化通货可以使该文化生产组织控制更多资源,也能直接塑造或控制工作职位,实现组织扩张来巩固自身的社会地位。反之,处于劣势地位的社会组织就会被淘汰,同时,文化生产组织扩张时,若没有理想的职位随之增长,则会导致原有职位的文化价值通货膨胀。[10]因此,在1+X证书转换问题上,不应只考虑技能促进生产效率的问题,更应关注获得和控制职业权力与收入的过程,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外部环境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配置的影响,从经济收入、社会声望、职业前景等方面全面营造适宜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组织和文化环境。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岗位分化越来越复杂,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教育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行业组织机构、岗位设置、用人制度等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群体意识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恰这种群体意识塑造了该行业的从业者形象、职位的行为模式和收入分配,这种文化资源关系该行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因此,要营造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成长和发展文化环境,需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和保障,从内部职业发展和外部文化环境共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三)突出质量,加强1+X证书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

1+X证书转换标准体系建设是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核心,只有扎实建好标准体系,1+X证书成果转换工作才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成果标准体系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关系较为复杂,既包括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前端政策制定主体,也包括学分银行、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认证委员会等中间政策实施主体,最后还有政策对象广泛的学习者。而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具体事宜主要集中在中间政策实施主体,中间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复杂,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表现为多元化、失衡和短视等特点,各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会影响其在1+X证书转换中的行为取向和价值取向。1+X证书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模型如图1。

1+X证书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主要要素包括:学时与学分记录规则、X证书所体现学习成果的学分、X证书与各院校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对应关系。其中各要素与主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1.学时学分记录规则

按照国家关于1+X证书成果认证与转换工作部署的要求,由学分银行牵头组织研究不同课程类型、不同学时与学分的对应关系,形成学时学分记录规则。根据学习的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过程、颁证资格的不同,学习成果的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学习成果对应的学时学分差异大,按照实质等效的原则,分类分级制定各类学习成果所体现的学时学分值。由学分银行来推进该工作,是因为学分银行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专门进行学习成果认证、存储、积累与转换的教育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与转换的依据和规则是所有业务开展的基本前提。

2.确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学习成果的学时学分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依据学时学分记录规则,结合有关专业教学标准对X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提出建议学分,经学分银行及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核定后,确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学分值。由培训评价组织来确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时学分,主要是按照成果的所属原则,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学习成果的学分值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

3.协同建立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

各试点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依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结果与院校有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匹配,确定两类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具体办法,即两类成果转换规则。学习成果转换规则具有双向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成果可实现双向转换,也可实行单向转换,因此,该转换规则需由两类成果的所属主体协同制定或自主制定。若要实现双向转换,院校方需要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设置匹配程度,按照成效本位、实质等效的原则,明确证书可转换院校的相关课程学分;证书所属机构则按照证书考核要求,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师资队伍、考核管理规章制度、考核实施办法、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考核,符合证书所属方考核质量要求的,则该院校学习者通过证书对应的课程考核,即可直接兑换证书,实现双证融通。两类成果转换规则需经过第三方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在学分银行平台备案发布。

(四)多措并举,支持构建1+X证书认证与转换运行保障体系

1.加快建立成果认证与转换运行机制

1+X证书认证与转换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行业企业、成果认证委员会、学分银行等,利益主体较为复杂,因此要厘清各利益主体的主要职责,理顺1+X证书转换工作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就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章或制度,分工协作,有效协调1+X证书认证与转换的内部和外部要素,建立一套有序、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2.加强1+X证书认证与转换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成立1+X证书转换专门工作组,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全面规划和领导,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建立1+X证书认证与转换工作机制,明确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高质量开展。同时,也要加快完善学分银行及相关配套政策。当前,我国学分银行政策尚不完善,国家层面专门关于学分银行的政策主要集中在2020年教育部职成司发布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基于学分银行的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学习成果认证、存储、积累和转换的具体实施措施,如平台对接、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3.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引导1+X证书学分转换工作的开展

在1+X证书转换的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舆论宣传和典型做法引领,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做好宣传和推广,科学引导广大行业企业、院校、学习者对1+X证书转换工作意义的认知,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1+X证书转换常态化培训机制,针对成果转换各环节的各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如学分银行平台使用、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专门的沟通交流机制,针对1+X证书转换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经验、成效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广有效的经验做法,积极引导院校、行业企业和学习者参与1+X证书认证与转换工作。

4.科学制定1+X证书转换监督体系

质量和公信力是1+X证书认证与转换的质量生命线,要扎实做好1+X证书认证与转换的标准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认证委员会在成果认定与转换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体系的制定和评价制度,严格规范过程,做好成果认定与转换成效评估工作,切实保障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质量。 1+X证书认证与转换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全面系统设计才能有效推进落实,现阶段试点院校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证书的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评估,试点院校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选择上会着重考虑证书的权威性和社会效益,这将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问题。尤其是现在市场行业企业庞杂,标准各异,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就会面临着标准选择问题。现阶段1+X证书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培训评价组织的社会效益评估。其次,经费问题。现阶段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经费主要是中央的奖补资金,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对各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予以奖补,各省(区)、市配套相关资金,用于师资培训、设备采购、证书考核等方面,各院校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积极性较强。同时也要长远考虑后续经费调整之后,由1+X证书成果转换引起的学分对应的学费问题,关系试点院校切身利益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学分美食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