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剥玉米

2021-07-15王福荣张仕梅

银潮 2021年6期
关键词:启东岳父母脱粒

文>>>王福荣 图>>>张仕梅

启东地处江海平原,除了盛产麦子、水稻、蚕豆等农作物外,玉米也是这片东疆新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上世纪食物匮乏的年代,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玉米养活了启东上百万的人民。在启东农家,也许有人家不种稻、不种麦,但绝不会不种玉米。

农家玉米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玉白色或间有紫色的糯玉米。初夏时节,糯玉米灌浆饱满后,人们就连棒煮熟啃着吃。吃煮玉米时,就着加了盐和葱的蒸茄子,这是我们的家常菜。将糯玉米打成粉,也是农村过年时用来蒸玉米粞糕的主要食材。这种糯玉米种植得少,农家大量种植的,是一种黄玉米。黄玉米成熟后,粉碎成玉米粞粉,煮成“玉米粞粥”或与大米搭配着烧成喷香的“玉米粞饭”。玉米晒干后,还可以拿去兑换成大米,以便换换口味,或待客之用。而那些脱粒下来的下脚料,则直接喂给家禽,或者打成粉和着番薯藤喂给猪吃。

8 月初,正是黄玉米成熟时。金黄色的玉米地里,一排排秸秆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农家人心里也笑开了花,他们顶着烈日忙着掰玉米、运玉米、晒玉米棒、剥玉米粒……汗流浃背。

在早晨太阳还不毒辣的时候,掰下玉米棒,那时的玉米棒还带着露水,故从地里运回后,需在太阳下暴晒两三天才可以脱粒。父母们不让小孩子干掰玉米、运玉米的苦累活,但是他们认为剥玉米较为轻松,小孩子们也需要一起帮忙。大人们拿簸箕将晒干的玉米棒运到竹匾里,用生铁制成的锥斗在玉米棒上刨出一条条沟壑,然后一个个甩给我们,再由我们将玉米棒上剩余的玉米粒剥下来。这活看似简单轻松,可是几竹匾的玉米剥下来,两条胳膊又酸又痛,大拇指和手掌心又红又肿。

小孩子坐不住,剥玉米久了,便想方设法偷懒。于是,大人们开始用讲民间故事的方式吸引我们。我的小伯是老高中生,喜欢讲一些富有哲理的民间故事,而小婶则特别喜欢讲各种神鬼传说,让我们听得心惊肉跳,但也如痴如醉。现在想来,我最初的阅读兴趣便来自于小伯、小婶讲的那些故事。但听故事多了、久了,又觉无味,这时大人抓到玉米虫,突然向你扔过来,吓唬你一下,分散一下你偷懒的心思。再不行时,便以干完活买棒冰、汽水进行诱惑……想到美味解暑的冷饮,我们便又起劲了。一天下来,十几竹匾的玉米用簸箕装出去,运到屋外暴晒。

太阳快要落山了,最令人感到快乐的游泳的辰光到了。可是,我的眼前还有一大堆未剥完的玉米棒,这何时是个头啊?村里发小手抱着游泳用的旧汽车轮胎在我家门口一探一探,我们心里像猫抓一样备受煎熬。为了早点出去游泳,我们便把大人用锥斗刨好的玉米棒装进蛇皮袋,抡过肩头使劲往地上连甩几十下,然后倒出来快速把玉米棒捡出。这样的方式可大大加快脱粒的速度。有时候发小们为便于同我一起早点出去玩,就主动加进剥玉米队伍,一起帮我剥玉米。

这样的日子起码得挨半个月。记得这段时间天气善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闷热难熬,突然间又是狂风大作,乌云蔽日,风雨欲来。正在专心剥玉米的农人,都赶紧丢下手中的活,手忙脚乱地将屋外场心上暴晒的玉米用塑料薄膜盖住或抢收进来。如遇到连日阴雨,搬进屋的玉米棒或已脱粒的玉米会发霉,最后不得不扔掉。农人的辛劳和辛酸自不必多说,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玉米经脱粒、晒干、扬尘、归仓后,这个苦差事算是完成了,但离我们开学也就不远了。穿上父母新置的衣裤,背上书包,进入新学期,也就暂时脱离了农活,感到无比的轻松。

这两年每逢暑假,将孩子送到岳父母家,正值收玉米、剥玉米的时节。不少邻居购置了小型农机,一根根玉米棒扔进去,瞬时粒棒分离,便捷高效。但岳父母家并没有购置,而是叫了一台下乡流动、专门为农户脱玉米粒的中型农机,收费是一分钟一元钱。我帮着搬玉米、喂机器,不消半个小时,岳父母家两千多斤的玉米全部完成了脱粒。要换以前人工剥,这两千多斤的玉米得花多少天啊。想到小时候剥玉米的辛苦,我难免感慨,于是便写下了以上的文字。

猜你喜欢

启东岳父母脱粒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中江挂面:银丝飘香九百年
不敢高声语
不敢高声语
不敢高声语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不净的原因
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
赚钱养家还是陪伴妻儿?一个男人的悲剧选择
男人选择:赚钱养家还是陪伴妻儿?
离婚时能否要回结婚收的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