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分析
2021-07-14蔡丽霞张秀荣
蔡丽霞 张秀荣
摘 要 条锈病属于小麦种植常见病害类型之一,该病害也称“黄疸病”,麦田一旦发生此类病害,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且病害传播十分迅速,可导致小麦叶片出现早衰现象,绿叶逐渐减少,还能抑制植株光合作用,影响小麦健康生长,直接导致产量下降。基于此,重点对小麦条锈病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介绍,分析小麦条锈病发生过程,并提出此类疾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121.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05
小麦属于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且种植面积广泛。但小麦种植期间易受病虫害问题影响,对其生长十分不利。条锈病是小麦条锈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对小麦健康生长有严重威胁,此类病害在大部分小麦产区都十分常见。实践表明,麦田中出现条锈病害,会对小麦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此类病害属于气传病害,若外界环境温度适宜,病害即可大规模传播。小麦种植过程,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若品种对于此类病害抵御能力不强,种植过程管理不当,就会造成病害发生,且迅速蔓延。对此,需对此类病害特点以及发生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种植得到最大效益。
1 小麦条锈病症状和发生规律
小麦出现条锈病后,会对叶片、茎部等造成影响,对于植株叶片产生的影响最大。该病害可能发生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但病症有明显区别。小麦苗期受到此类病害影响,幼苗叶片上可以看见孢子堆;小麦成熟期受到条锈病侵袭,会出现叶片破碎、叶脉受损等现象。综合来看,条锈病发生后主要是在小麦植株上产生褐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主要有三条:1)冬季繁殖;2)春季流行;3)越夏发病。其中,冬季病菌是以菌丝、孢子等形态在叶片上附着,次年小麦返青后,孢子复苏并快速传播感染麦田,影响小麦品质和质量。
分析小麦条锈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环境因素。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超过23 ℃,条锈病将难以越夏,但环境温度在10 ℃左右,且遇到多雨天气,就会导致条锈病菌积累。2)小麦品种抗性不足,此类病害发生率较高,因此需结合区域病害发生特点,选择对条锈病有抵抗性的品种。3)部分小麦播种时间较早,导致幼苗对于病害抵抗力不足,化肥用量较高,大量使用氮肥,致使土壤板结,对小麦根系生长不利,易感染此病。4)防控措施不及时,未能抓住关键防治期,未能合理足量使用药物,导致此类病害快速传播[1]。
2 小麦条锈病特点
1)气流传播。由于小麦条锈病孢子质量轻,可跟随空气流动不断传播,因此麦田一旦出现此类病害,就会快速蔓延,条锈病具有跟随气流传播且分布广的特点。
2)寄生性。条锈病属于寄生菌导致的病害,此类病菌需要依赖小麦细胞才能生存,通过吸取植株营养,实现自身生长和发育。条锈病侵入寄主细胞,不会直接导致细胞死亡,但会在细胞内越冬或者越夏,若寄主死亡,也会导致条锈病菌死亡,因此此类病菌喜欢侵袭长势旺盛的植株。
3)变异性。由于条锈病可随寄主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极易发生变异。在预防此类病害时,需选择对病害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品种,以提高小麦抗性。
4)繁殖快。条锈病孢子的繁殖十分快速,一旦出现,就会快速蔓延,若外界环境条件适宜,通常5 d即可繁殖一代。随着春季气温上升,条锈病孢子的传播速度也会加快。
5)对环境敏感。外界环境降雨量、湿度等都会对条锈病的发生产生影响,环境温度也可影响此类病害传播。通常而言,条锈病传播时对于温度要求不高,环境温度10~12 ℃时即可传播。但此类病害对于光照有严格要求,只有在光照充足环境下,病菌才能繁殖并迅速生长[2]。
3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过程
3.1 入侵阶段
条锈病孢子在温度10 ℃左右时,即可在风力作用下进行传播,若环境湿度适宜,在4~6 h就能萌芽。
3.2 扩展阶段
当条锈病孢子入侵小麦后,植株抵抗力变弱,二者形成寄生关系。当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时,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后,就能产生孢子堆,之后孢子成熟破皮,不断扩散。
3.3 发病阶段
小麦受到条锈病孢子侵袭后,染病植株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特征,植株表面会出现斑块,并在病变位置出现孢子堆。植株发病后,组织变黄,不断向外部扩散,若营养物质充足,孢子可快速形成。
4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4.1 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为避免小麦生长期间受到条锈病的影响,应从品种选择方面入手,加大培育力度,培育出对此类病害具有较强抵抗性的优质小麦品种,改善小麦品种基因,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4.2 合理运用农业技术
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条锈病实际发生情况,合理布局,保证小麦种植方法科学,避免种植单一类型品种,选择对多类抗原有抗性的小麦品种,防止病害蔓延。适当采取轮作措施,不可和寄主作物轮作,可与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葱、豌豆等作物轮作,2年轮作1次,降低土壤内部菌源数量。种植阶段利用腐熟的农家肥料,配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其对病害的抵御能力。根据地区生态环境,寻找条锈病发生规律,针对条锈病多发的地块,可采取适当晚播措施,延迟播种
7 d,有效緩解小麦种植阶段此类病害的发生,控制越冬病源。种植期间,还可通过合理播种控制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和透光等条件,控制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例如冬小麦种植每667 m2麦田保苗量可控制在
12万~25万株。
此外,还需注意灌溉措施的运用,针对干旱地区以及病害发生严重的麦田,需及时采取灌水措施,防止小麦产量受到影响。如果地区环境多雨,则需在雨后及时排水,以免湿气在田间滞留,诱发此类病害。针对田间的稗草、狗尾草、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要及时清除,将越夏菌源附着物及时清理,控制病害的蔓延和传播。与此同时,小麦生长期间,应确保追肥适时适量,避免多追肥或者迟追肥,为预防小麦晚熟,减少条锈病发生概率,可适当使用氮肥。对于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需在小麦收获后将病残植株进行烧毁,之后对土壤进行深翻,深翻应超过30 cm,以降低田间菌源数量[3]。
4.3 做好病害预报工作
利用病害监测平台,及时捕捉外来菌源信息,向农业生产管理部门上报,对于周边地区小麦条锈病动态展开实时监测。同时,还需按照往年夏季孢子菌发病特点,分析其消长规律,在小麦播种到拔节期前,田间出现病害现象时,每间隔5 d对麦田巡视1次,以掌握条锈病实际发生情况。如果田间病叶率达0.5%~1%,且病害出现扩散趋势,则需立即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农民使用药剂防治病害。及时监测麦田,能够掌握小麦生长情况,按照条锈病的发生特点,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条锈病发生导致的经济损失,确保农民收益。
4.4 药剂防治措施
4.4.1 化学农药防治
选择低风险农药,掌握小麦条锈病防治时机,重点需做好4个时期防治工作。1)小麦三叶期时,如果出现零星病害,可选择戊唑醇(环氟菌胺),浓度11%,每667 m2用药量20~40 mL,用水稀释,均匀喷雾;2)小麦拔节期,田间出现条锈病,选择戊唑醇(肟菌),浓度30%,每667 m2用量35~45 mL,加水喷雾用药,还可兼防白粉病、赤霉病以及纹枯病害;3)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如果田间病叶率超过20%,可利用氟环唑,浓度70%,每667 m2用药8~12 g,用水45~60 L稀释,在小麦茎部和叶部均匀喷雾,还可选择三唑酮粉剂,浓度20%,每667 m2用量50~75 g,喷雾用药;4)小麦扬花期,如果田间出现条锈病,可利用三唑酮粉剂,浓度15%,每667 m2用量100~120 g,用水稀释后喷雾用药。
4.4.2 生物农药防治
条锈病防治,使用生物农药应注意施药时期,根据小麦生长不同时期,选择不同防治措施。1)小麦苗期对于条锈病的防治,可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每667 m2用量15~20 g,兑水喷雾,还可预防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2)小麦拔节期,使用农抗120水剂,浓度2%,每667 m2用量300~500 g,用水稀释后喷雾,每间隔7 d用药1次,根据田间病情,通常用药2~3次即可;3)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如果条锈病出现,可选择菌株可湿粉剂,每667 m2用量300~500 g,兑水后向叶面喷洒[4-5]。
5 结语
小麦种植阶段,为防止条锈病的发生,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导致种植收益受损,需优先选择对条锈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种植期间应合理利用栽培技术,保证小麦田间生长环境优良;要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应对条锈病发生,注重此类病害的技术宣传,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在小麦生长各时期,通过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方式预防病害,降低条锈病对小麦种植效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温彩虹,李酶.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11):56-58.
[2] 林倩,于凯,缪玉刚,等.烟台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105-106.
[3] 楊玉平,刘祖钊.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9):169-170.
[4] 王金玉.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发生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20(04):44-45.
[5] 刘庆菊.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云南农业,2021(03):8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