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证券市场理论先锋萧灼基

2021-07-14本刊编辑部

首席经济学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马克思股市

本刊编辑部

人物简介

萧灼基(1933年12月4日—2017年11月14日),广东汕头人,著名经济学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1月14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去世,享年84岁。

萧灼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萧灼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经济学专业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师从于他。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创新观点,颇具影响。金融证券市场是萧灼基教授近年主要的研究领域,他是中国较早从事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证券市场的重要观点,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品学兼优

萧灼基于1933年12月诞生于广东省潮阳市棉城镇平东乡。他在家乡受启蒙教育,小学五年级转汕头市求学,先后就读于汕头聿怀中学、联合中学和第一中学。青少年时代,他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先后担任联中和一中学生会主席、汕头市学生联合会宣传部长、汕头市第一和第二届人民代表。1953年9月,考进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1955年10月,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时,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提前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苏星教授和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卡拉达耶夫教授。

在人民大学学习期间,他以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勤奋,努力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获得了系统的经济学专业知识。1959年7月,他以优秀成绩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经济系任教。

由于种种原因,萧灼基从1959-1979年整整做了20年助教。当时中国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存在着极不正常的现象,把学术职称当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在此之后,教育领域迎来了春天,萧灼基也迎来了学术的春天。他于1979年6月晋升为讲师,198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8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7月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从助教一步步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经济学界为数不多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敢为天下先

在学术上,萧灼基不仅敢于挑战权威,还敢为天下先,他是我国最早研究和主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专家之一,国有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的,那还是在1981年,他在《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中,大胆地主张要按商品经济原则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使他荣获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全国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又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个在现在看来不算新奇的理论,在当时提出来却需要相当的勇气;1989年,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1991年,又提出“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并对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等做了详尽的论述……他的一些观点,当时曾被有些人視为异端,但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

萧灼基关注新农村建设,建言取消农业税、主张“利益回归”,认为农民通过各种方式为改革开放所作的贡献和所受的损失,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198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就读在职硕士的现国家总理李克强,将中国农村经济作为自己研究的工作方向,这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指导老师正是萧灼基。这个题目挑战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说。

“二元结构”说的是发展中国家必然是发达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的发展结构,经济学家刘易斯因为清楚地论述了二元结构,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萧灼基当时认为中国经济学者有能力挑战挑战二元结构说,这成为了后来李克强论文名字的来源——《试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证券市场理论先锋

萧灼基还是最早研究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之一。

他主编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最系统的工具书。他在股市上的“神机妙算”让他在理论界享有“萧股市”的美誉,而他自己则自称“股人”。

譬如,1992年,香港股市长期低迷不振,人心惶惶,造成了整个经济环境死气沉沉。萧灼基针对香港股民的心理,大胆发出预言——香港股市不会长期低迷下去,大约两个月后将会反弹到5000点以上。

果然,不久,港股就开始反弹,那些听了他的预言的人大大发了一笔。

1994年7月,沪深股市指数由1500多点跌到300多点,股民按耐不住,股市交易极其冷淡。当时,不少经济学家都不在看好沪深股市。但是,萧灼基一反众人消极言论,指出“现在绝不是股市的背时,而是投资入市的大好机会。这是因为,他看到当时股市长期低迷的不正常,坚信股市不久就会上升。

到了7月底,股市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在几乎所有人都快沉不住气时,萧灼基坚守着自己的推断。果然,到了8月1日,股市大幅度反弹。他的预言震惊了整个股市,并收获了一个雅号“萧股市”。

2006年,针对宏观经济良好股市却大幅下跌长期低迷的反常现象,他提出,“去年GDP增长达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在这样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下,股市大幅下跌,长期低迷,实在是反常现象”,并认为“我国股市已到危机边缘,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在他给股市开出的6剂良方中,特别谈到“保护股民利益,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

对于这些“神预测”,萧灼基只是谦虚地表示“我不过是弄清楚了其中的规律而已”。

最大心愿是《马克思传》

在此之后的几年时间,萧灼基也依然在为各种经济问题谈个人观点。2008年,他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书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

萧灼基在《马克思传》的自述中说,写一部关于马克思的个人传记,是我近五十年的最大心愿。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了我,马克思个人纯洁高尚的品格时刻感染着我,因此,我还在读研究生时,便产生了要写一部关于马克思个人传记的想法,以借此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敬。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当弗·梅林的《马克思传》中文版成功问世之后,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要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传》。

“本书重点介绍了马克思的理论创作,尤其是对《资本论》作了全面细致的介绍。正如《马克思传》作者梅林所说:‘对《资本论》惊讶的人多,读它的人少;惊叹的人多,理解的人少。因此,我用了两大章篇幅详细描述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过程,对他的三部手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对《资本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精练的概括,如资本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人们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解。”

更早之前的1985年,萧灼基出版了《恩格斯传》。

“土鳖饲养员”

萧灼基是经济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经济学专业人才。上文已提到,1988年,李克强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正是蕭灼基。

他曾说道,“教育是一种消费需要,同时也是投资需要”。

“教育产业是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而教育属于后者。同时,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越多,产出越大。一个人守教育的年限越大,教育越多,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我认为,教育投入最保值。知识学到了是不会受物价浮动的影响的”,1999年,他在一个座谈会上如是说。

此外,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萧灼基还把自己形容为“土鳖饲养员”。

“大家都知道人才竞争的重要性,海归派被大家看好,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事实上,本地和尚里面可能也有许多是能念好经的。不同的岗位需要的人才不同,并不是只要学历高就好,也不是留过学的就一定好,关键是要看效果”。

他的家也成了“经济学世家”。

大女儿萧端是暨南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二女儿萧阳师从厉以宁教授,获得经济学硕士,儿子萧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全家人均投身经济的实践,家人在一起常谈的话题仍然是经济问题。

本文部分来源于原子智库-腾讯新闻,有删减

猜你喜欢

经济学马克思股市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