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隘

2021-07-14

项目管理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所欲银山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具有系统观和历史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需要通过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才能变成现实,绿色项目及其管理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传统的项目管理而言,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明确的,它们起始于项目立项,终止于项目成果交付。项目成果交付完成,项目管理的使命也就结束。但是,从立项到交付只是项目成果的孕育和分娩期,不考虑项目成果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性、不考虑项目建设期间给环境等带来破环的不可逆转性等因素的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将是项目失败的根源,这样的项目及其成果会贻害社会很多年。

以当下和未来为判断标准的决策之间常常有矛盾,不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就不能解决这些矛盾,而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就只能产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种二选一的抉择,而以当下利益为标准则十有八九会在取舍中胜出。政府官员有任期目标、有晋升的愿望;项目投资者需要向股东交代当期的收益;项目管理人员有合同约定的责权范围……这些都是短期的、局部的、切切实实的,我们强调“大局意识”“长远意识”没错,但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政府官员、项目投资者、项目管理人员的当下需求和局部利益,这些“意识”将会仅限于“意识”而不会变成方案和行动。

按照亨利·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每一件事都需要有人负责,每一件事只能有一个人负责,共同负责就没有人负责。为社会、为后代、为可持续发展负责的只能是政府而不能是企业,也不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负责,这是由两者在社会中的根本职能决定的。“办法你去想,我要的是结果”,这样带来的“结果”中的隐患常常是说这些话的人识别不了的,政府逼不出企业的智慧,反而会逼出企业的“对策”。政府只有理解企业的私心、认可它们的私心,甚至在与企业打交道时鼓励企业把“私”字放在前面才可能成就政府的“公”,因为“公”是“私”的最大公约数,没有“私”,“公”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相反,没有“公”,“私”也就失去了根本的保障,企业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尽管是盈利性机构,但盈利不是企業存在的最终目的,盈利只是企业存在的基本条件,企业的根本目的和政府一样,也是公益,只不过是在某个专业和局部领域的公益。企业家需要有公益之心和商业之能,没有公益之心企业不能活得长久,没有商业之能企业不能活过当下,彻底利己的企业是得不到政府和社会支持的。

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源于项目、成长于运营,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合而为一,需要绿色项目及其成果的可持续运营。绿色项目必然起源于政府可行性研究和企业可行性研究的交集,是主管项目的政府领导、项目投资者和项目管理人员需求的交集,是有效处理好“公”和“私”、当下和未来、公益和商业这些对立统一关系的成果,是体现各相关方诉求的不同里程碑利益节点的结合。

猜你喜欢

所欲银山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冒死护友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AM NOTHING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疯狂的传单
点点和小e / 人之所欲,得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