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性的探讨
2021-07-14安厚霖姚金玲
安厚霖 姚金玲
摘要:针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讨论,明确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由此提供了一些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在当前经济社会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
在教育研究领域,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客体,新世纪以来相关研究众多,核心论点包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强调区域经济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对职业教育布局、专业设置等的作用。如此进一步结合最新发布的《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报告》来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互动性,即二者相辅相成。现代职业教育受经济社会发展所推动,而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将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一、高職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
(一)高职教育发展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约
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布局上来讲,高职教育布局特征与我国工业化进程高度同步,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更容易看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来,高职教育布局明显开始从无意识地随社会经济发展布局转向有意识地集中规划,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诱导特别明显。例如江苏、广州等地,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学校建设、专业设置等与当地产业发展情况高度关联。
实际上很多教育学理论中都强调了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对教育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客观需求,这种客观需求将影响教育布局情况,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会给高职教育的办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提出要求,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外部情况,对人才的需求是始终处在变化状态的,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动力,现阶段必须要进行创新,而创新需要人才,外部引入人才是很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只有内部培养,强化教育资源的配给,才能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成果用以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会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为关起门来办学,不了解人才市场上的具体情况,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反之了解市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是能够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从当前各大城市与地区的发展情况来讲,各区域产业结构存在不同发展模式,如此引起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比如说结合了多种产业的工业园区,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工业技术方面的专业设置就会非常多,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直接就是为工业园区中的产业发展服务的。还有一些区域的产业以旅游业为核心,当地的高职院校则在旅游业相关专业上投入的精力更大。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会引起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上的调整。
(二)高职教育发展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高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显然不仅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具体而言,按照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来论,高职培育的是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定位在于地方经济产业中的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人才,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要打造数字城市,数字化产业和数字经济,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在随之调整,用以培养出能够支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特别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先进模式的运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人才支撑。
高职院校深度开展的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入,产教研实现融合,高职院校也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的前沿阵地,配合高职院校本身就在深度展开的产教融合,立即就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双重发展思考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性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调整的主动改造过程,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口、政策等,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可能会引起高职教育布局的适应性问题,由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双向需求,如此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发现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的区域供给是存在空间错位现象的,按照双向需求的差异情况,现阶段高职教育在区域当中的供给存在四种类型。一是供给不足类型,比如北京、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的双向需求超过高职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属于高职教育的洼地。二是供给过剩型,比如江西、河南等省份属于高职教育的绝对高地。三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供给不足型,及高职教育资源供给超过区域人口需求,但是却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比如天津和江苏,这种情况下,高职教育资源供给是能够满足区域人口对教育的需求的,但是却不能发挥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要求。四是人口需求供给不足型,即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教育资源供给并不能满足人口基数所产生的需求,但是却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比如河北、山西等地。
如此从高职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性的角度来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尚处在不平衡状态,并没有达成1+1>2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一)聚焦人才需求,实现供需对接
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进行优化,促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协调,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规划高职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通过高效调研评估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吻合度,实现专业设置的优化,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评测机制,确保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对专业的需求引导。另一方面,依托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际,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在人才供给上满足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将精力聚焦于区域重点发展的产业,把握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要求,着力推动深度校企合作,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引入现代学徒制或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与企业的合作,确保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满足企业需求。
(二)深化产教研融合
深度展开产教研融合,完善协同机制,完善高职教育阶段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在现代学徒制指导下,针对高职院校人才选拔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打造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管理机制体制,构建学校、企业、行业等共同参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地方政府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强化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与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制定科学的产教研融合机制体制,引领学校、企业二元主体的教育结构,甚至是企业主导的教育模式。在此,要注意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政府应当牵头打造分级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各层级职业教育学校,并统筹管理,帮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
(三)拓展办学思路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下的办学模式,引入行业企业,组织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促使企业发挥出教育主体的作用,与学校配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等,围绕现代学徒制,以企业为主导,集团化办学为核心,打造多元育人模式。
(四)强化师资建设教师队伍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着力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应当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让新聘用教师去合作企业上班,在企业中承担一些项目,再回到学校上课,这种方式对于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同时在产教研融合下,应当要求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主导实训基地的运营,学校则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并把相关企业引入学校,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教学系部,促使产学研合作实体化。此时合作双方,将相关人员送入该产学研合作实体化实训基地中,甚至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就要求学校教师和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参与,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来促使双方融合提升素质和水平。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高度耦合关系,二者相互支撑,具体表现为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而区域经济则为高职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和相应的支持,双方应当协同发展,为此本文提供了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毛婷.职业教育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探讨[J].消费导刊, 2019(38):56-57.
[2]宋晗,李杉.地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20,671(09):165-166.
[3]王晨.基于“互联网+”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2):191.
[4]俸娅楠.行业性: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基础[J].现代职业教育, 2019(33):144-145.
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VE3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天津市职业大学 天津 3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