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教研供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14王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研理论幼儿园

王芳

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成为培养研究型教师和保障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然而,现实困难和问题依然错综复杂,如教研内容不聚焦、过程不规范、研讨不深入、效果不显著等,需要着力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加强教研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构建教研活动的操作模式,架设链接教研活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提升本区域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实效和质量,我市建构了“学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教研供给模式”研究项目,以“为什么研、研什么、怎么研、研出什么”为研究思路,全面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幼儿园课程三者的协同发展。

一、研究项目的核心概念及目标任务

“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教研供给模式”是为了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遵循教研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厘清教研供需关系,架构教研工作的供给模式,为教研活动设计提供可操作的策略、方法和程序,从而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课程建设三者的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目标任务主要有:探索教研支持理论架构,从研究要素、研究形态、研究对象等方面形成教研工作研究系统;提炼教研支持实践模式,打通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通道,增强教研效益;理解教师、幼儿、课程的三者内在联系,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助力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项目的创新点

一是研究视域新:首先,理念前瞻。指向学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为学前教育质量内涵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其次,探索概念建模。学前教育教研供给模式应该是怎样的样态?模式的建构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研究方式新:首先,实践性。围绕教研目标和路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市级指引、区域跟进、幼儿园内生研究”的三级实践机制,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课程三者协同发展。其次,区域化。从科学发展观层面和实践创新层面出发,在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外部和内部动力,形成“策略群”和“案例群”,促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项目的建构路径

认识是螺旋上升的。教研供给模式的构建,需在广泛、深入调查幼儿园教研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教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问题,寻找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碰撞研讨,积极探寻策略,以求有效解决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思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四、研究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过程与策略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转变幼儿园教研方式“小学化”问题。把用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以及简单搬运教材内容上的教研时间,转向对环境与材料支持儿童游戏、学习的研究。

2.改变教研内容欠系统、碎片化问题。改变教研活动无研究专题,缺乏进阶教研设计,研而无序的状态,转向对儿童学习方式与儿童发展目标的研究。

3.解决教研活动组织高耗低效问题。转变表演性、展示性教研活动代替问题解决的教研,解决教研活动高耗低效、研而无果的状态。

4.打破对教研功能认识理解的短浅狭隘问题。一是打破教研学科壁垒,由注重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轉向注重教师综合知识修养,强调群体化合作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较理想的群体素养;二是打破教研仅为当下课程实施服务的壁垒,转向对课程资源开发与经验积累,强调在顺应教育与课程发展基础上增强教研工作的“造血机能”,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策略

1.教研供给模式的结构导图

教研供给模式结构导图借鉴了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取向,扎根理论是指从经验资料中建立理论的一种特殊方法论,即源于质性资料分析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建构。教研供给模式研究是针对现象、问题去系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从资料中发现理论、发展理论和验证理论的过程,使教研活动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多样化。

2.教研供给模式的基本原则

(1)确定教研主题体现系统性。活动开展前应进行调查诊断,把脉教师的实践问题,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使教研主题更具针对性。根据主题制订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教研目标、活动次数、时间、活动形式、参与人员、具体实施过程、效果反馈等,做好活动规划。

(2)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实用性。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问题,研而有效。问题贴近教师与幼儿的实际,关注课程实施中最现实的问题,拟通过教研活动解决哪些问题,达成什么目标,问题应体现建设性,引领教师不断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3)教师参与教研体现主体性。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从教研活动中得到真实收获,必须让教师融入其中,设计教师参与点,激发教师思考,体现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群体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良性循环。

(4)活动方案设计体现效能性。教研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关注有效性。教师根据方案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和指向,让教师有备而来,保证后续活动顺利开展。教研活动结束后,离不开对活动有效性的评估,包括活动效率、活动效果等。通过个人反思、集体反思、总结梳理、形成结论。

(5)理论联系实践体现指导性。理论学习有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与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如为了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引领幼儿教育的实践发展,我们带领教师阅读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基于游戏现场进行观摩研讨,深入进行教研活动,让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专业发展。

3.教研供给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研供给模式需要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制订教研活动的策略,并从研究途径、研究过程、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出发,做到三个“三结合”。

(1)实践、学习与研究三结合。学习先进理念与经验,建立专业书籍进阶阅读机制,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理解专业,了解课程改革信息。从而使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使实践、学习与研究自然地融为一体。

(2)预设、生成与反思三结合。活动前,对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进行预设;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促进生成;结束后,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策划和过程、设计与实施、机制与引领,建立持续性沉浸式的教研制度,不断总结经验。通过精心的设计、灵活的生成、深入的反思,将预设、生成与反思结合起来。如在教研活动中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现场点评与小结,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往往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境中产生,或者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现场及时点评能促进观点和建议的生成,并引导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是有结构意义的追问与记录,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想法在追问中反思形成,有意义的追问需要事先设计具有良好结构性记录表,如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支持?有没有改进建议?通过追问主动获取信息,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生成。

(3)教研、师训与课改三结合。实践中,有许多专业知识需要学习,许多问题和方法需要研究。通过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尝试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即把教研活动、教师培训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混合式研修中,既要通过研修活动将课改精神传达下去,同时也要借集中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日常学习和研究,再将教师的收获与成果在集体平台上分享、交流和评价。通过专家辅导报告、课程案例征集与讨论、读书体会交流、资源建设和课改成果推广等,有效将教研、师训和课改结合起来,让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五、研究项目的价值

我们的教研工作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情境,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教研工作应有以下三种价值取向

1.方向性。有价值的教研工作需要“抬头看天,仰望星空”。这个“天”或“星空”,就是幼儿的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实施与推广,各幼儿园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研工作还需进一步研究幼儿如何学,研究幼儿游戏中发生的学习,研究如何为幼儿游戏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和材料等。我们的教研工作只有不断促进儿童发展,才是有价值的。

2.真实性。教研工作必须研究课程实施中的“真实”问题,针对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才体现其有效价值。我们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深度调研,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有真实的问题发现,只有深入研究问题,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二是跟踪调研,把握住问题研究与解决过程中的变化,使不断产生与变化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研究和解决。这样,可以使教研回归到关注课程与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朴素追求上来,努力为幼儿园和教师提供真正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

3.全员性。教研工作还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坚持差异发展和全员发展。营造幼儿园之间交流研讨和教师之间沟通互助的环境氛围,以坦誠的态度来诉说、对话,以宽广的胸怀来倾听、接纳。结合工作实际,厘定改革发展创造的空间,找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面对种种不同情况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更多求实精神,更多建设态度,更多实践行动,关注教师的情感和需要,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理论幼儿园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爱“上”幼儿园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