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2021-07-14奚淑亚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铜川市铜川文化园

铜川是药王故里,历史文化丰厚,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做大做强特色文化,推动铜川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笔者深入区县和相关部门,进行扎实的调研和走访,并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铜川市坚定文化自信发展理念,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精心打造康养文化名城,文化产业项目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加速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是,还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客观问题。

近年来,铜川市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扩大,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并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结构全面优化,规模不断扩大。铜川市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大胆创新发展,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0年底,全市累计研发文创品牌产品50余个,文化工坊、文化店铺达到20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年产值达20亿元。

二是规上企业增加值有所提高,贡献份额明显增加。文化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加大,就业人员逐年递增,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销售收入逐年提升,税收贡献日益明显。耀州咸汤面、雪花糖累计形成企业近60家,累计创造就业600余人,年产值累计超过3000万元。宜君剪纸与农民画现形成企业10余家,实现百余人就业,年产值近3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小、经济贡献份额小。通过和全省各市比较分析,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增速、比重、排位均处全省靠后位次,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较大规模。

二是规上产业数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截至2020年底,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发展到52户。由产业行业分析,文化产业结构分布不均匀。全市共有文化服务业31户,占所有规上文化产业单位的59.6%;文化批零业企业11户,占19.2%;文化制造业10户,占21.2%。从区县产业布局分析,区域发展呈不平衡状态。耀州区共有15户,王益区12户,印台区4户、宜君县11户、新区10户。

三、思路对策: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文化产业是文化振兴的主要支撑和桥梁所在。铜川市文化资源独厚,文化积淀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做大做强铜川文化产业,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是铜川实现文化振兴、打造文化强市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铜川经济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

(一)新时代,新要求:高站位规划,做大文化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一是精心编制铜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联合当地文化领军人物和文化乡土人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立足铜川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出台《铜川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文化产业建设体系,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倾力打造照金红色文化园、药王山养生文化园、王益孟姜女故里文化园、印台陈炉古镇陶艺文化园、玉华宫休闲度假园、周陵现代农业观光园和宜君民间艺术文化园等,把文化产业园建设作为文化振兴的重头戏来抓。加快宜君农民画、剪纸和耀州瓷、耀州烙画及印台陶瓷等民间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发展壮大,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把铜川民间文化产业做大做靓,作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卖点,成为铜川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二是倾力塑造铜川文化品牌。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弘扬“药王”康养文化,打造全国知名养生保健城市,加强养生文化项目策划包装,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打造药王养生文化品牌,促进铜川经济转型升级。优化提升传统文化品牌,持续发挥品牌效应,精心组织实施好铜川冰雪艺术节、牡丹文化节、樱桃旅游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同时做好秧歌、锣鼓、戏曲、剪纸、绘画等民间艺术品牌的发掘推介,打造民间艺术精品。对“周末剧场”和铜川文化大讲堂、“铜川书月”等新的文化品牌活动进行挖掘打造,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而做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

(二)新时代,新举措:高起点培育,做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加大铜川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充分发挥铜川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整合,实施资源共享,加大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播影视、艺术品经营、动漫制作和网络服务等领域文化产业培育,不断发展壮大,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大药王养生、照金红色教育、陈炉耀瓷等文化资源的发掘,先入为主占领文化资源,由主到副,由内到外,不断开发延长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和链条产业发展。做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增强企业生机活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大铜川本土领军文化产业培育。支持大中型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大力生产文化精品,提倡大文化,鼓励本土化,实施规模化,发展集团化,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购买力,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乡村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铜川本土领军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奚淑亚   性別:女 籍贯:陕西铜川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邮寄地址: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长虹北路铜川市委党校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陕西  铜川  727031)

猜你喜欢

铜川市铜川文化园
朱鹮之约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铜川转型应融入大西安建设
铜川转型调查
铜川第一口天然气探井开钻
赵纯厚作品选
铜川市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