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南:精耕细作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1-07-14辛国荣

当代党员 2021年7期
关键词:巴南巴南区城乡

辛国荣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巴南区属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中国温泉之乡”,幅员面积达1825平方公里,农村面积占95%以上,是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缩影。

从2007年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如今被纳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巴南区一直致力于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为重庆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巴南方案、贡献巴南智慧、展现巴南担当。

围绕“人、地、权”,农村改革成效显著。一是创新农村“三变”改革。巴南区二圣镇巴山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建设,被纳入市级现代农业综合试点工程,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农村改革注入强大动力。二是创新农户“四权”退出改革。巴南区在天星寺镇芙蓉村学堂堡实施农户“四权”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出台农户“四权”退出“1+4+1”政策体系,农户“四权”退出系列成果得到有关部门充分肯定,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重庆市重点改革任务。三是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联系村,巴南区南泉街道万河村建成全市首个信用村,创新“一事一议”制度在巴南全区推广,“民情信息网络”相关工作做法取得良好成效。

立足“规、建、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发展规划机制。巴南区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统筹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南部新城、重庆高职城、大江科创城、惠民智慧总部新城等高质量发展;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圣灯山镇、界石镇等6 个乡镇被评为“国家卫生乡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巴南区被评为2020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县)。二是建立财政支持保障机制。巴南区坚持把财政支持重点放在农村,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 万元作为新建、改造农村公路补助资金,“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被中央媒体宣传推广;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巴南区加大乡村数字化基础投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快“特色小镇”和“幸福农庄”项目建设。巴南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片”上打造“特色小镇”,在“点”上建设“幸福农庄”,完成水利、环保、通信等500 余个基础设施项目,19 个“幸福农庄”建成入住,接龙镇、东温泉镇、木洞镇入选全国重点镇。

聚焦“农、文、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建立“三产融合”发展机制。以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三养”产业为重点,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促进“农、文、旅”和“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一村一亮点、一镇一特色、一片一产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巴南区正在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天坪山云林天乡景区、二圣茶山等乡村振兴示范点成效明显。二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巴南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导,持续开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认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进发展龙头企业70 余家,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经营效益。三是用好用足资源优势。巴南区深挖温泉、森林、古镇、非遗等特色资源,精心举办“我在重庆学非遗”、南温泉灯会、中华山水茶道文化节等活动,高质量承办重庆市第24 届菊花艺术展,吸引游客及观展人次超过300 万,拉动全区消费近30 亿元,人气商气快速集聚,发展环境不斷优化。

以“1+3+N”模式为引领。“1”即“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在巴南区惠民、二圣、天星寺、南彭、南泉5 个镇街24个行政村的229.9 平方公里范围内先行先试,全面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任务。“3”即“三个专项试点示范区”,建设木洞、东温泉、丰盛“特色小城镇”,打造“鹿角—界石—南彭”生态示范区,推进龙洲湾、鱼洞、莲花、一品打造协同发展区。“N”即“强镇带村试点镇”,建设以小城镇和集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以五项基础改革为关键。一是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放宽巴南区城镇和农村户口迁移入户条件,激励工商资本和人才资源下乡,到农村就业创业。二是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健全完善“四权”有偿退出工作机制,支持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三是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以巴南区石滩朗基集团项目、惠民原乡艺术小镇项目、南彭康宁农场配送中心项目为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四是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探索城中村改造由“拆除重建”向“综合整治”转变,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土地)入股+开发商融资”方式,统筹利用乡村资源、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是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完善城乡利益联结机制建设,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以三项自选改革为突破。一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理,提速推进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市文化功能向农村延伸。三是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方式。

以“16+N”强镇带村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小城镇、集镇、自然场镇在城乡融合中的衔接和支点作用,推进巴南区二环外16个特色小镇及N个自然场镇建设,以圣灯山、木洞、丰盛、东温泉等16个镇为“强镇带村”试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风貌打造、公共服务能力优化、环境综合整治等进行提档升级。健全项目储备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改革任务项目化,打造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镇村联动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巴南巴南区城乡
再论卡尔董詹巴南喀石雕像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乐享四季 生态巴南
采春茶 学茶艺
城乡涌动创业潮
以水魄理顺繁琐的政工人——记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干部赵昌光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
暑假乐开花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