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党史教材打牢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底色

2021-07-14郭永发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7期
关键词:崇高中国化党史

郭永发

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要用好党史这一鲜活教材,打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底色。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打牢信仰底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今天,我们学习党史,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华民族“富起来”,以解决温饱和建成小康社会为阶段性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续接力的过程。

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什么?我认为,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人民民主的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思想、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作为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独家的事情,应该成为全校各单位的共同职责,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事情,而是所有师生共同的事情。当前,有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态度淡漠,个别教师将讲授马克思主义视为例行公事,个别师生从未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如果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就谈不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更谈不上是践行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能正确运用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教师和学生缺乏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能很好地把握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偶然与必然的关系,不善于找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就导致看问题片面和极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服务于广大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影响青年人。要高举旗帜,使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的基地与高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同时,其他学科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巩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文明校园,发挥校训和校风的熏陶作用。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能够为高校发展和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方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学校要抓住这个契机,帮助师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提升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感,打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底色。

二、学习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打牢立德树人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不仅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而且赋予并塑造了中国精神的新形态、新特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据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已经形成了90多种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在中华谱系上延续中华文明的血脉。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之所以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因为它占据了道义高点,拥有崇高的道德力量。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人格的升华,每一种精神都彰显了先进人群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考验面前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实践,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人类精神世界良好美善的崇高天地。其中,有选择和坚守远大理想信念,为美好未来奉献和牺牲一切的崇高;有不信邪、不怕“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崇高;有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维护团结的崇高;有不求名利、埋头实干、大公无私,甘愿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的崇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开创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的崇高;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崇高;有爱中华民族、爱中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们,还拥有一种高度的道德自觉。他们常常结合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来思考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仅以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来说,恽代英的名言是:“好人是有操守的,好人是有作为的,好人是要能够为社会谋福利的。”罗登贤的名言是:“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给我们的党与人民大众。”胡秉铎的名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吾辈担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些崇高精神,激发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和推动力。今天,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所拥有的崇高道德品格,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新时代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有机结合,将道德品格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理直气壮地讲政治、讲党史,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心理想,引导大学生知党情、报党恩、跟党走,让大学生在刻苦钻研、攻坚克难中激发斗志、增强本领、提高素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打牢干事创业的底色

党史孕育并铸就了赓续不绝的红色基因。面对学校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的历史重任和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我们理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既要深化和提高对红色基因的认识,用党的优良作风汇聚力量、提振精神,激发高校师生坚定信心跟党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强大精神动力,又要进一步夯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激励师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从容自信地投身学习、工作和生活,不断提高学用新思想、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打牢干事创业的底色。要增强赓续红色基因的行动自觉,引导高校师生用党的光辉历史观照现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是高校推动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起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理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遵循认知规律,融合网络传播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也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治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育人体系,努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同时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结合起来,在关注民生、解难纾困中奋力推动高校“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力。

(作者系青海大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崇高中国化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