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认证背景下“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1-07-14黄紫薇余卫华

关键词:结构图制图款式

黄紫薇 余卫华

(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含“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童装结构设计”等内容。配合相应的工艺实训课程,以此来实现为服装企业培养版师的目标。然而,就近年来服装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跟踪显示,服装企业急缺专业的服装版师,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也不敢选择从事版师工作[1]。

究其原因,学生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上的困难与迷惑,导致缺乏二维结构与三维成衣之间的互换思维,严重削弱了学生在系列工艺课程中被实物激励的喜悦感。因此,学生立志从事版师工作的微乎其微,这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难点与痛点。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国内高校中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较晚,经过多年的探索,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这一观点,众多高校已达成共识[2-4]。然而,具体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却缺乏较为统一而科学的认识。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生源往往是文理兼收,文科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学生在初学之时,需要把服装空间艺术造型转化为平面的理性数据,在平面结构与立体造型的转换中存在一定的困难[5]。因此,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之前,需要一定的前导课程来解决该课程入学门槛较高的问题。

再者,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理念来看待“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其中人体体型的差异性与款式变化的多样性使得以个性化人体为对象的服装结构设计问题十分复杂。虽然最终要解决的复杂工程问题是“为独立的个体设计系列服装的平面结构图”,但是这一终极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有“由浅入深、交替循环,螺旋上升”的课程群来支持。

(二)课程内容的边界不清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边界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设计者面向的着装人体的体型边界不清。体型边界不清容易导致在给初学者讲解服装结构设计原理的时候,在讲完原型结构之后,引入针对各种特殊体型的原型补正方法,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到该课程内容非常复杂,严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设计者面向的服装款式边界不清。服装款式千变万化,不可能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穷尽所有款式。另外,由于每个教师对时尚的感触不同,在选取典型服装款式进行结构分析时,部分教师倾向于选取当前流行的奇特结构的服装,而此类服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少见,学生在感官上对该服装款式及空间造型的理解比较抽象,所以更难在二维结构与三维成衣之间建立转化思维。

(三)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服装CAD及多媒体教学的引进,“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该课程的一个突出难点就是如何培养学生从三维人体、二维结构图、三维成衣造型之间的转换思维,为此,绝大部分高校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都开设了“立体裁剪”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把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当作服装结构设计的两条平行途径,没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互相转换的思维与方法,这也导致学生对平面结构图的理解不够深入。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健全课程体系

在工程认证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①。针对现阶段“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现状,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是健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群。

以毕业目标为导向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的理念是“一条主线,三个基石,一个提升”。“一条主线”是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就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该模型的对象是服装从业者所面对的一个个体型各异的消费者,把消费者的体型数据提取出来建立服装原型是基础建模;在服装原型上加上款式及风格数据,就成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成品服装,从而完成最终建模。两步建模需要通过“三个基石”与“一个提升”来实现。以标准人体为设计对象的男装、女装、童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三大基础模块,“一个提升”是以个性化人体为设计对象的“一人一板”定制模块。以此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就能实现两个目标:

其一,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以国家标准号型为尺寸依据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经营模式的服装企业的需要,成为为大众消费者提供制版服务的版师;

其二,另一部分学生会进入为少数人提供定制服务的服装企业,成为为个性化消费者提供专人专版服务的版师。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包含的课程有:“AutoCAD服装工程制图”“女装结构设计”(“女装裙/裤结构设计”“女装上衣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童装结构设计”“服装定制基础”“成衣系列设计与制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体系

“AutoCAD服装工程制图”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理论前导课,主要讲述两个模块的内容:首先,讲述与服装相关的人体知识,例如:人体的骨骼及肌肉分布,人体的基准轴、基准面、截面形状等等,为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对象,在头脑中建立三维人体打下基础。其次,讲述服装制图的方法与规范,掌握结构制图中直线与弧线、弧线与弧线的衔接方法,具备读懂服装结构图及裁片图的能力。学生在多次制图练习中,可以准确、重复绘制规范的结构图,摒弃了长期以来凭感觉绘制曲线的经验式手工作图法,规范了学生制图的专业习惯。

以此为基础,再配合“服装工艺基础”课程中缝型及零部件的实践操作,可以较大程度降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入学门槛,激发学生对系列结构课程的兴趣。另外,学生具备了识别规范结构图的能力,为后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服装样板与工艺”课程的衔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6]。

虽然上述目标在第三、四、五学期平行进行,但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很强。“AutoCAD服装工程制图”“CLO3D应用”及“服装CAD”课程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提供现代化的软件工具支持;“服装工艺基础”“裙/裤样板与工艺”“女上衣样板与工艺”及“男西服样板与工艺”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提供将结构图转化为成品服装的实操手段;分阶段的立体裁剪课程为以平面为主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提供三维服装空间补充。以此为基础,在第六学期的“服装定制基础”课程中掌握服装定制的一般流程与参数化结构制图,在“成衣系列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学生以某一个具体的男性、女性、儿童为设计对象,利用平面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各种款式的成衣综合设计与制作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该课程群体系分明、层层相扣,能够较大程度地覆盖不同基础与兴趣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界定课程边界

首先,着装者体型的边界问题,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得到解决。课程体系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模块部分,将结构设计对象限定在大众化的标准体型,结构设计的数据来自于统一的国家号型标准,在这一阶段,人为的忽略消费者体型的特殊性,有利于初学者掌握结构变化的原理。“服装定制基础”课程属于理论知识提升模块,服装结构的设计者必须能够面对单一消费者的特殊体型,此时,体型分类以及原型的补正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基础模块与提升模块的设计对象有着统计学意义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其次,服装款式边界问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界定。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模块中,授课教师必须在千变万化的款式中精选常规款服装。精选常规款式有:女外套、西服裙、男西裤、男衬衫、男西服等。这些款式的结构设计原理是后续“服装定制基础”与“成衣系列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时尚款或者特殊款的理论基础。

在上述两个前提之下,服装结构图的正确性与立体效果,在本课程内就可以通过CLO3D软件进行检验与展示。而系列工艺课程的起点是已经绘制好的结构图,只需要根据面料属性与缝型特点进行少量课时的放缝原理讲解,而将大部分课时集中于精选常规款式的服装工艺制作。如此一来,系列工艺课程的目标及评价方法就变得相对简单。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基于两点:一是解决服装着装状态的演示问题;二是给学生一个二维与三维之间互相转换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1.纸质模型法

在学生第二学期“AutoCAD服装工程制图”课程中,学生掌握了读懂和绘制现有结构图的方法,那么这些结构图的立体形态又如何呢?对于初学者,纸质模型法是操作性与直观性最强的立体呈现方法。绘制好规范的结构图,剪下净样,用胶带粘合成立体形态,为了更加圆润的表现立体形态,可在模型中填充太空棉。学生在如此有趣的手工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二维结构图到三维立体造型的转换。女裤的纸质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后裆斜度对挺缝线影响的纸质模型

纸质模型法的易操作性使得该方法在课堂甚至宿舍都可以进行,成本低廉、趣味性强,非常适合初学者。当然,纸质模型法人为地将服装面料进行了简化,服装面料本来是三维柔性体,而纸张基本是不可延伸的刚性体,纸质模型与实际成衣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单纯为了建立学生头脑中二维与三维转换思维这一目的前提下,其利大于弊。

2.人台展示教学法

人台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必备工具,人台展示教学方法非常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结构设计理论,还可以准确地观察到服装与人台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以人为本的结构设计理念。在课堂上,利用白坯布在人台上讲解原型的获得、省道转移、褶裥等原理,可以直接在三维与二维之间建立起清晰的关联,甚至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趣味性与互动性很强;而且,坯布能够表现服装内外层之间的重叠及缝合关系,与真实面料展示的近似度高。

当然,人台展示法对教室的设备有一定要求,需要在专业课教室的讲台一角设置人台及坯布等工具的收纳位置。另外,人台展示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实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3.CLO3D展示法

随着服装专业软件的问世,在CLO3D中进行虚拟缝合成为现实。以服装的净板片为起点,CLO3D展示衔接了结构课的终点与工艺课的起点,使得两门课的评价手段都变得相对具体。在CLO3D软件中,有2D与3D两个并列界面,可以很直观地在学习者头脑中建立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公主线单排扣戗驳领西服的虚拟缝合窗口如图3所示。另外,除了检验结构图的正确性与外观效果之外,还为学生后续针对特殊体型的“服装定制基础”和“成衣系列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在大四的毕业作品展示中也加分不少。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CLO3D展示法的实施只需要购买软件,教学投入相对较小。由于CLO3D虚拟缝合没有缝份,所以展示面料内外层关系的效果不太明显,当然,这些缺点可以在系列工艺课程实践中得到弥补,由此也表明了工艺实训课的重要性与不可取代性。

图3 公主线单排扣戗驳领西服

三、结语

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文理兼收的生源条件,以增设“AutoCAD服装工程制图”课程为前导课,来降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门槛、规范结构制图方法;以工程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为主线,从类别与款式变化、结构图的工艺实施、服装结构的参数化建模三个方向来健全课程群;在课程边界上强调普通体型与特殊体型、经典常规款与时尚变化款的辩证关系;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注重二维与三维的互换思维。

湖北理工学院2019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制图”课程在网课实施过程中,融入了AutoCAD制图的工程知识,学生对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知识的兴趣高涨,并呼吁加大专业软件制图的课时。由此可见,从“服装工程制图”课程拓展到“AutoCAD 服装工程制图”课程是可行的。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中,研究服装参数化结构设计的相关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读研学生中继续深入研究服装参数化结构设计并申请专利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这些进一步说明,我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界定与解决方案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适应一般服装企业批量化的成衣生产的工作需要,也能够在专人专版的定制服装企业快速上手。由此可见,这些教学改革实践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注 释

① 参见《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版)》第12页。

猜你喜欢

结构图制图款式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概率知识结构图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一图看清上海的“拆拆并并”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