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要成为更多寒门子弟的『扶梯』

2021-07-14李一陵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补偿性寒门改变命运

●文/李一陵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日前,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感动了很多人。

论文的作者是黄国平,来自四川仪陇的一个贫困家庭,用乡亲的话说,是村里最贫穷的那个家庭。黄国平在“致谢”中写道:“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了无数次……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把书读下去的信念简单而真实,但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令人欣慰的是,黄国平把书念了下来,也走了出来,毕业后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黄国平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是因为他的励志,因为他迎难而上、不懈努力、勇敢坚毅的品质,也是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即便处于最困顿的境地,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泥泞、改变命运。作者的经历同时也是千万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缩影。还有很多人将自己的经历代入其中,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径,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最好的路。”我们从黄国平的故事中再一次感受到,教育对人,尤其是对那些处境不利的人群的重要意义。

公众的感动,其实也是对教育公平的更高期待。公平和质量是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谈到教育,他指出,“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它关系到每个孩子能否有学上,上好学。

当下社会弥漫着教育焦虑,这种焦虑其实是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产物,尤其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的落后制约了寒门学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能力,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但是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中来自农村的生源比例远不及以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推出了高考专项计划,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这种补偿性的措施,提升了农村学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但是农村学生的弱势处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最大的短板,近年来,优质师资和生源集中到省会城市和区域大城市的超级中学,“县中坍塌”现象愈发普遍,县域教育生态遭到破坏,进一步限缩了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成长成才之路。

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乡村教师水平,提高乡村教育的水位;一方面要优化区域教育生态,逆转“县中坍塌”的趋势,实现县中教育的再度振兴。此外,告别绝对贫困之后,作为补偿性措施的国家专项计划也要继续实施。多措并举,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再到结果公平,多个环节推进教育公平,才能帮助更多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猜你喜欢

补偿性寒门改变命运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寒门不能出贵子吗?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
教育观察:“寒门出贵子”缘何越来越难?
700寒门学子上北大,没什么好骄傲
中学英语教学中对“音”的重视——补偿性阅读探索
呵护更多寒门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