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得来的时尚单品
2021-07-13小樊
小樊
飞行员夹克
战争时期出现过不少时尚单品,至今也是设计师们的“宠儿”。比如飞行员夹克。
它源自“一战”时美国空军用来防风保暖的重型飞行皮夹克,是专门针对当时美军战斗机寒冷的非封闭式座舱设计的。
飞行员夹克的颜色多偏向黑色、军绿色或皮革原色等军服用色。内里通常采用醒目的橘色绸缎,是为了一旦遭遇危险迫降,飞行员可以将夹克翻过来紧急求救。
这一设计虽然已经不再有实用功能,却由于其鲜明的色彩对比搭配被保留下来。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女孩玛蒂尔达穿的就是经典的飞行员夹克。
风衣
风衣也是“一战”期间出现的。
战壕里常年潮湿泥泞,到了雨季便经常积水。
当时的两种主要军装就是呢子大衣和雨衣。前者不防水,淋湿后会变得非常厚重;后者虽然防水,但是它的橡胶质地致使它非常难闻。
风衣因此应运而生。
现在,风衣已经成为大家在各种场合皆可穿着的服装,并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时尚元素。
领带
罗马帝国时,丈夫去前线打仗,妻子会为他们准备方巾挂在脖子上,供他们在战争中包扎、止血。
后来,为了区分士兵、连队,就采用不同花色的领巾,领带也应运而生。
像胸衣、裙子一样,领带展现了人们的性别特征,象征富有理性的责任感,这恰恰是当时男性所追求的。
牛角扣大衣
牛角扣大衣起源于比利时,凭借厚实的面料和防风耐磨的特点,在“一战”时被英国皇家海军列入御寒必备品。
当然,要说牛角扣大衣的标志性“人物”,就不得不提一部电影——《帕丁顿熊》。从1958年到现在,帕丁顿熊一直穿着标志性的蓝色牛角扣大衣。
因为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特别喜欢穿这种大衣,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蒙哥马利大衣”。
直到现在,牛角扣大衣仍风靡于各个国家,不管是日剧、韩剧,还是英剧、美剧,都少不了牛角扣大衣这一元素。
常春藤风格
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不过那个时候还叫制服。
常春藤联盟不仅培养了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还培育出名为常春藤风格的穿衣潮流。
他们多以素色衬衫或毛衣打底,以休闲西服或棒球服为外搭,搭配牛仔裤或休闲裤。这是一种偏商务但又不失学生气的穿搭。
石津谦介将这种“常春藤风格”推广至全世界。
一次在普林斯顿大学旅行时,他发现这些美国东海岸学生服饰的魔力。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命名为常春藤风格。在他看来,当时的日本男性对时尚有着很大的偏见,自己的品牌急需推出一条新的、属于年轻人的产品线,使年轻男性改变自己的看法。
常春藤风格在日本的流行几乎与美国同步,在手塚治蟲从1961年开始连载的漫画《神奇少年》中,主人公大西三郎就已经穿上了常春藤风格的服装。
本来是作为校园文化和体育联盟的服饰,在日本的推崇下,却意外成为现在的时尚元素之一。
马丁靴
出镜率非常高,且男女皆宜的马丁靴,出自一名叫马丁的医生之手。
他在阿尔卑斯山滑雪时不慎摔伤了脚,在康复过程中,为了使自己走路轻松些,马丁医生和他的朋友设计了这种看起来粗犷,但非常舒适的靴子。
将马丁靴带入大众视线的是The Who(谁人)乐队的皮特·汤森。
他对马丁靴的穿法有一种极致的偏执——将鞋带绕在鞋底的凹槽后再缠绕在小腿上,把裤子卷至小腿,露出鞋带的位置。
皮特·汤森穿着“马丁靴”在台上演出
这种穿法激起了热衷朋克文化的青年共鸣,他们纷纷效仿这种穿法。而马丁靴,也由当初的保健鞋变为如今出街搭配率最高的单品之一。
彩色手镯
手镯是当今常用的配饰,但它的起源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来自嬉皮士。嬉皮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中反抗社会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
他们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只是用游行和抗议来表达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
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因为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嬉皮士佩戴念珠并开始吃素。他们的服饰影响了当地人的审美,渐渐地,大家开始学习他们佩戴彩色手镯。这种风格也被各大秀场的设计师所借鉴,现在,手镯成了日常穿搭的装饰品。
吊带袜
这个女士专属的个性化物品,在17世纪是欧洲男性的必备品之一。
那时,男士喜欢穿长袜,但由于袜子会往下滑,他们会用几根带子将自己的短裤与长袜固定在一起,吊带袜由此产生。
19世纪后,男性开始流行穿长裤。吊带袜虽然在男性中失宠,却成了女性的心头爱。
在电影中,越来越多的性感女星都穿上吊带袜,使之成为性感的代名词。
燕尾服
出席正式场合,燕尾服一般是绅士的标配。
这种礼服前襟齐腹、后襟至膝关节,因后身下端开叉像燕尾而得名。
燕尾服起源于英国,是由18世纪的骑兵服演变而来。
当时,骑兵骑马时,要将长衣服前下摆向后卷起,别住,露出其彩色衬里,显得十分漂亮,这使其他兵种纷纷效仿。
18世纪中叶,平民和官吏纷纷穿上了这种剪短前摆的骑兵服装,燕尾服因此诞生,并流行于英国及其殖民地。
到18世纪末,燕尾服已成为风靡欧美的流行时装。
这一风格被很多国家的绅士效仿,燕尾服逐渐成为出席高端场合的服装。
(一米阳光摘自微信公众号“印客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