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生谈95-1式步枪及射击体验
2021-07-13李择代旭睿
李择 代旭睿
95式步枪虽然极大地缩短了我国步枪与世界先进步枪的差距,但由于后续跟进不足,有很多细节设计没能进一步优化。经过10年的筹备,终于在2010年推出了更加完善的95-1,解决了95式的大部分问题,弥补了众多缺憾。
笔者是95式的实际用户,见证了95式引发的风暴与变革,也看到了95-1的继往开来。从95到95-1,这支国产步枪在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纵向对比来看,95-1绝对称得上是中国最好的步枪。虽然95-1进行了很多改进,但实际上这些改进之处本应该就是95式的初始设计,95式在其诞生的时代是一支略有缺陷但依然可圈可点的步枪,诞生于2010年左右的95-1步枪虽然更加完善,却只能说是有些落后于时代了,横向对比国外同代步枪并不占优。接下来笔者就自己的实际体验,浅析95-1这支先进却又落后的步枪。
95-1的快慢机移至握把上方,但档位顺序还是0-2-1,间隔角度也很大
95-1(左) 与95 式(右) 的对比,95-1的快慢机在握把上方,但机匣盖没有阶梯状结构
快慢机
95式步枪被吐槽最多设计就是后置的快慢机,95-1步枪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将快慢机移到了握把上方。握把上方的快慢机,可以在不改变射击姿势的情况下仅用右手拇指拨动调节,开关保险的动作方便许多,战术动作也因此更加简单流畅。如此一来,95式机匣盖上帮助射手快速定位快慢机的阶梯型结构,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此外,95-1的快慢机形状也更加合理,不再是延续81式的圆形+三角箭头型快慢机,而是采用人机工效性更好的拨杆式。
95-1的快慢机虽然相比95式有很大改进,但依然不能算是完美。首先,快慢机顺序依然是0(保险)-2(全自动)-1(半自动),从保险关闭状态调至最常用的单发状态依然需要拨动快慢机转动180°,相比95式没有任何改变。从保险调至射击档位还好,在关保险时仅凭右手拇指还是相当费劲,有时甚至还不如用左手关保险来省力。
其次,95-1的快慢机在调到全自动档位时,快慢机拨杆是竖直向下的,而且快慢机转轴在握把右侧也略微有些凸出,持握时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都会被硌到,当然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右手稍微往下握一点就没什么问题了。
最后,从结构上来讲,95-1的快慢机在保险状态仅对扳机进行限位,而非95式那种既对扳机也对枪机框限位的保险,95-1在关闭保险状态下依然能拉动拉机柄上膛。95-1的扳机手感也因为快慢机而恶化,虽然军用步枪必须要保证有一定的扳机行程,但在半自动状态下,95-1的第二道火扳机行程还是偏长,甚至会有“三道火”的手感,很多情况下依然要猛扣扳机才能及时击发。总的来看,95-1的快慢机相比95有很大改进,但具体细节设计上却依然不够完善。
95式的小握把对出枪流畅度有较大的影响,用流行的马盖普持枪法并不舒适
由于小握把的阻挡,95式步枪很难用这种实用的持枪姿势,95-1就容易多了
小握把
95-1步枪另一大改进就是去掉了小握把,虽然这个改进争议很大,但就笔者的实际射击体验来看,没有小握把的95-1确实比95更好用。
95式的小握把与扳机护圈融为一体,持枪时左手4指握住小握把,拇指竖直以保证枪身平正,指向性也非常好,进行单发精度射击时握持非常舒适。而且95式的護木隔热性不好,射击次数过多时比较烫手,而小握把也恰好给左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握持位置。
但在进行全自动射击时,95式的小握把就不怎么好用了。众所周知,射击时枪口的跳动幅度必然是最大的,这直接影响了点射散布,然而95式的小握把却太靠后了,全自动射击时,握住小握把的左手必须使劲地向后向下用力,控枪效果还不如直接抓握护木明显。而且目前马盖普持枪法开始逐渐普及,笔者曾用95式练习这种持枪动作,在出枪时左手要迅速发力握住护木,稍不留神手腕就会撞到小握把,就算是采用一些常见的握持护木姿势,左手手腕也经常被小握把“别住”,十分难受。
95-1取消了小握把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出枪动作更流畅,还方便榴弹发射器的安装。而且95-1也解决了护木隔热性较差的问题,护木横截面和散热/防滑槽形状进行了修改,兼顾了枪管散热和护木隔热,在连续多次射击后也不会烫手,外形比95式下宽上窄的护木更美观的同时,握持手感也依然没有落下风,由此一来,小握把确实已经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95式(上)与95-1的弹匣卡笋对比,红圈内就是95-1的空挂解脱钮
供弹具与空仓挂机
95式步枪的弹匣外壁全部采用聚合物材料,如果增加空仓挂机功能,弹匣口后端必须要开空仓挂机让位槽,影响抱弹齿强度。得益于我国材料技术的提升,95-1的弹匣不再有强度取舍问题,增加了空仓挂机装置,算是弥补了当年的缺憾。回想上一代主力步枪81式,其弹匣就是在56冲弹匣的基础上,增加了空仓挂机功能,尽管外形高度相似,但二者弹匣互不通用,而95式和95-1的弹匣是完全通用的,只不过95-1步枪在使用95弹匣时没有空仓挂机功能。
95-1的一大突破在于增设了空仓挂机解脱钮,这在我国步枪史上还是头一次。笔者在81式射击体验的文章里就说过,步枪空仓挂机提醒射手弹匣已空的功能过于有限,空仓挂机在现代步枪上的意义就在于配合空仓挂机解脱钮实现快速上膛。而且95-1的空挂解脱钮设计在弹匣卡笋后方,理论上射手安装好弹匣后,只需要顺势用拇指一顶就能推弹上膛。但在实际操作时,笔者发现空仓挂机解脱钮是一个杠杆结构,解脱钮的面积很小,力臂也不是很长,用拇指去顶其实还是非常费劲的,而且很多人因为操作习惯缘故,还是喜欢后拉拉机柄来解脱空挂模式,而且95-1的拉机柄相比95适当加高了,后拉拉机柄确实更方便。总的来看,95-1的空挂解脱钮并没有AR步枪的网球拍式人机工效好,细节设计上不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95-1的弹匣底板换成了金属材质,而原本95式的弹匣底板是聚合物材料。这种改进是因为95式弹匣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出现过底板被冻坏脱落的情况,因此弹匣底板采用金属材料来增强。此外,95式的弹匣后方只有3个小观察孔,理论上是用来观察弹匣内的弹量,而95-1则增加了一排,变成了3对观察孔。实际上这些观察孔并没有什么用,无托枪弹匣在后,而观察孔又在弹匣的后檐,正常持枪状态下根本看不到,为了保证不破坏弹匣强度和密闭性,这些观察孔都非常小,作用极为有限。
95-1弹匣(左)与95式弹匣(右),95-1弹匣比95式多了空挂装置(红圈内)
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后拉拉机柄来解脱空挂状态
瞄准装置与拓展性
95式采用觇孔瞄具,有简易夜间瞄准、100米、300米和500米这4个档位,95-1则改为了大孔300米,小孔300米、400米和500米,简易夜间瞄具被集成在大孔300米上。95式的觇孔设计并不是特别合理。100米档位的觇孔直径太小,利于打靶但视野受限,95-1则设置了两个觇孔直径不同的300米档位,兼顾视野和打靶训练。95-1取消了100米档位是因为95式步枪的直射距离非常远,达到了370多米,300米内的弹道相当平直,确实没必要再单独设计一个100米档位,实际训练中,基本上可以把小孔300米档位充当原来的100米档位使用。
在校枪方面,95-1也做了一定的改进。95式的校枪方式继承了AK步枪,瞄准基线的上下左右方向调整都只需要调节准星,上下调节容易而左右调节就比较困难了,需要用校枪工具将整个准星座左右平移,十分费力不说,还容易造成准星螺丝滑丝。95-1则将瞄准基线左右调节的任务交给了觇孔,上下调整依然还是调节准星柱,准星座和导气箍一体,准星护圈也设计成强度更好的多边型,能更好地保护准星,彻底解决了准星易松的问题。不过由于觇孔可调,觇孔的位置就不一定在正中央了,觇孔两边的透光量也不再相同,强迫症患者看了会比较难受(军人或多或少都有强迫症)。
95-1的准星只负责瞄准基线高低的调节,左右调节由觇孔负责
在光学瞄具方面,95-1在95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针对加装光学瞄具后,瞄准基线过高的问题,95-1先降低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高度,再修改瞄准镜的结构,降低瞄准镜底座高度,双管齐下。在加装光学瞄具的情况下,95-1的瞄准基线高度相比95式大大下降,也能比较舒适的贴腮射击。
但95-1在光學瞄具方面只是完善了95式的初始设计,在当时来看已经落后于时代了。2010年时皮卡汀尼导轨已经比较普及,各种战术附件尤其是瞄准镜都开始逐步大规模列装,皮卡汀尼导轨可以兼容市面上几乎所有的附件,安装位置也高度自由,在串联瞄具的时候尤其方便。而此时的95-1还在使用改良自95式的“L”型悬臂燕尾槽,在安装标配的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时还好说,安装更重更先进的非制式瞄具时,“L”型悬臂刚度较小的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而且这种燕尾槽也根本没办法串联瞄具,转接皮卡汀尼导轨还会进一步增高瞄准基线。如今新一代制式瞄具已经投入使用,为了适应95-1还必须设计专门的燕尾槽型号。
用上护盖对气体调节器限位的设计在95-1上继续保留,每次清洁维护前还要先拆掉光学瞄具,才能拆掉上护盖和气体调节器。即使市面上已经推出了不少95式上护盖皮卡汀尼导轨改件,但受限于用上护盖对气体调节器进行限位的原始设计,这些上护盖改件在快拆和归零之间依然有矛盾。
95-1既降低了机械瞄具瞄准基线的高度,也降低了瞄具底座高度
在安装了标配瞄具后,95-1依然可以舒适地贴腮射击
准星两侧的小段导轨对拓展性的提升极为有限
安装老式(左)和新式(右)制式瞄具的95-1,可见安装新式瞄具后,瞄准基线又有所增高
部分单位选择用准星两边的小段导轨再转接一段导轨
95-1的新型下护盖,仅是在护木三面增加了长段皮卡汀尼导轨,顶部瞄具安装方式还是燕尾槽
其实95-1并非没有考虑拓展性。95-1的准星两侧就有小段的韦弗导轨,可以用来安装激光指示器和战术灯等附件,但这两小段韦弗导轨对整体拓展性的提升极为有限。之后生产95/95-1的建设厂也推出了95/95-1下护盖改件,下护盖左右下3个方向有较长的皮卡汀尼导轨,拓展性虽有提升但光学瞄具的安装依然是靠悬臂结构的燕尾槽。95式对光学瞄具的安装考虑就不怎么完备,95-1也只在其基础上简单修补,没有做出太大的实质性改进。
左右手互换
大部分无托步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左右手快速互换射击,AUG步枪虽然可以通过分解枪支,反装相应部件来实现抛壳方向的转换,但无法实现左右手快速互换射击。而F2000、P90的前抛壳和后抛壳设计又相对臃肿,MDR的快速互换侧抛壳可靠性不是特别的高。95式本身也存在难以左右手快速互换射击的问题,因为95式步枪虽然用了刚性抛壳挺,但抛壳方向依然不够稳定,经常会出现横向甚至偏后向抛壳的问题,左手/左肩射击时,弹壳确实容易打到射手面部。笔者在射击训练中当安全员时,按要求站在射手的后方,经常被左边射手步枪抛出的弹壳打到(注意不是笔者所负责的正前方射手),有一次炙热的弹壳甚至还粘在了笔者的无防护的脖子上。
燕尾槽转接皮卡汀尼导轨后再安装瞄准镜,瞄准基线过高,还需要安装托腮板
加裝新型制式瞄具后,瞄准基线增高,戴防毒面具射击反而变得更合适
95-1则优化了抛壳路径,抛壳方向稳定在右前方45°,需要左手/ 左肩射击时,只需要往后缩一下脖子,让脸避开抛壳窗即可。在精度射击训练中,由于都是在固定靶位射击,弹壳会集中抛向每个靶位右前方,在特定位置聚成一小堆,这是95-1抛壳方向稳定性最好的体现。
95-1步枪可以左手/ 左肩射击,只需要缩一下脖子,使面部让开抛壳窗即可
QLG10榴弹发射器安装位置过于靠前,装填时需要大幅度改变持枪姿势
有人可能会觉得95-1左手/左肩射击还要缩脖子是“人适应枪”的体现,应该坚决抵制,实际上任何士兵都需要进行枪械训练,训练过程本身就是人适应枪,这和用什么步枪是无关的。为了左手/左肩射击不缩脖子,设计一套臃肿的前/后抛壳或者左右快速互换抛壳,增加枪械复杂程度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左手/左肩射击本身就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缩脖子动作无可厚非。从宏观角度来看,自然是要求枪适应人,而具体到微观层面,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必然要有人适应枪这一过程。
榴弹发射器
95式诞生之初并没有配套的榴弹发射器,面杀伤只能靠精度不高的枪榴弹。而95-1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无托结构的特殊性,开发了专门的QLG10A榴弹发射器,同时也利用现有95式步枪的结构设计了QLG10榴弹发射器,真正实现了点面结合。
QLG10榴弹发射器既可以安装在95式步枪上,也可以安装在95-1步枪上,前挂点为枪口,后挂点为刺刀座,榴弹发射器本身配备独立的小握把。其整体设计迁就于95式的原始结构,95式安装该榴弹发射器后,全枪将会有3个握把,结构上相对臃肿。
与95-1配套的QLG10A榴弹发射器结构合理,装填方便,人机工效性更好
而95-1配套的QLG10A榴弹发射器的结构就合理多了。前挂点为刺刀座,后挂点为扳机护圈前方的小孔,榴弹发射器的扳机在步枪扳机护圈正下方,射手不用大幅度改变持枪姿势,仅用右手食指或者中指就能扣动发射器扳机,人机工效很好。
从结构上来讲,我国的这两款榴弹发射器属于类似苏联GP25的前装式榴弹发射器,发射后不用进行退壳等动作,对弹药长度也没有限制,结构更简单,但需要射手大幅度调整持枪姿势来满足前部填装需要。和95式配套的QLG10式榴弹发射器安装位置比较靠前,这个问题相对突出,而和95-1配套的QLG10A榴弹发射器安装位置比较靠后,缓解了这一缺陷。
与国际上常用的40米米口径榴弹发射器相比,我国的35米米榴弹发射器虽然更轻,但弹药也更小,因此有人觉得我国的榴弹发射器在威力上可能会打折扣。实际上选用更小口径除了减重的考虑外,还有降低后坐力提升可控性这一考虑,因为与AK74配套的GP25榴弹发射器的后坐力和可控性都不算太理想,所以QLG10/10A采用了缩小口径的方式来缓解这个问题。而威力的不足则可以靠弹药来解决,配套的DFS10A式35米米跳炸杀伤弹内部有由近400颗钨合金球注塑而成的预制破片套,密度更大的钨合金球的威力远超一般的钢球,虽然成本会更高,但对于钨储量极高的我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装备95B-1的陆军医疗兵
标准型的MDR步枪没有小握把,但卡宾枪型却有一个和95/95B高度相似的小握把
枪族化设计
95-1枪族也是由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三者构成的,笔者认为95-1的枪族化设计要比95枪族更成功,但也还是有一些小缺陷。
95B-1步枪相比95B步枪,增加了安装榴弹发射器的能力,取消了枪口的圆柱形气体膨胀室,适当延长了枪管,换用拉长的喇叭形鸟笼消焰器。95B短步枪只装备了海军舰艇和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还是用标准长度的95/95-1步枪,而95B-1步枪则凭借紧凑短小和合理的设计,不仅装备了海军,还广泛装备了武警和陆军部队。对于有大量室内反恐任务的武警来说,短小的95B-1确实十分适用,指向性极好,由于还有安装榴弹发射器的能力,还能用其发射一些非致命性弹药。对于陆军来说,95B-1足够轻便紧凑,弹药和各种配件也基本与95-1步枪通用,无需训练就能很快的熟悉操作,装甲兵、炮兵、防空兵、机枪副射手和诸多二线人员都装备了这款短步枪,甚至代替了军官的手枪,成为了正式的PDW(单兵自卫武器)。
但95B-1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遗憾。95B-1为了加挂榴弹发射器,也取消了小握把,护木也非常短,左手根本握不住护木,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触碰到炙热的导气箍。笔者很赞同95-1步枪取消小握把的设计,而95B步枪的枪管较短,小握把相对离枪口更近,能更好地幫助射手控枪,因此很有保留的必要。著名的美国沙漠公司MDR无托步枪,其标准长度型号没有小握把,而短步枪型号则增加了一个和95式一样的与扳机护圈融为一体的小握把。因此就算是为了加挂榴弹发射器,95B-1最好也要预留合适的小握把接口,目前很多武警部队都采购了95B-1的下护盖改件用来安装合适的小握把。
即使是手比较小的女兵,也很难握住95B-1的护木
95-1枪族的另一个成员是95-1班用轻机枪,配备了557毫米超长重枪管。在笔者眼中,95-1班用轻机枪最大的改进就是弹鼓和消焰器。95式班用轻机枪的弹鼓虽然是左偏倾斜布置,但由于无托布局弹鼓在后,右臂还是会被弹鼓别着,射击时并不舒适。95-1的弹鼓则进一步增加了弹鼓的倾斜程度,弹鼓主体部分几乎都在枪身左侧,进弹口几乎是位于弹鼓正右侧的切线方向上,虽然不会再别右臂了,但却导致枪械整体重心偏左。而且弹鼓依然采用了金属材质,弹鼓壁较薄,若有磕碰产生塑性形变就容易出现供弹故障,如果弹鼓壁换成更厚更轻的聚合物材料可能会更好。虽然我军装备的都是快装弹鼓,但这种弹鼓在携行过程中,内部卷簧都是处于未被压缩状态,射击前需要由射手或副射手临时扭转弹簧拨片给弹鼓“上劲”,否则在携行过程中容易因为颠簸而出故障,“平战转换”不够迅速,远不如弹匣使用方便。弹鼓普遍存在的高故障率、不方便携行等问题,95/95-1的弹鼓也不能幸免。95-1班用轻机枪的消焰器和95/95-1步枪的消焰器外观基本一致,大体上都是鸟笼型,95/95-1的消焰器有6个间隔60°排列的开口,而95-1班用机枪却只有4个开口,缺少了消焰器下方的两个开口,这种设计类似于AK米的斜切枪口防跳器,可以抑制部分枪口上跳,减小点射散布,美国M27IAR班用机枪也采用了类似的消焰器设计。
95-1班用机枪的刺刀座在上方,消焰器下方无开口
95-1PLUS的护木与枪管和95-1班机基本一致,但消焰器和刺刀座还是保留步枪设计
95式还将继续发光发热
其实95-1班用机枪是延续RPK轻机枪思路的“大号步枪”,配备重型枪管,虽然是机枪,但单发精度比95-1步枪还要高一些,百米单发散布在2角分以内。因此我军很多参加国外军事竞赛的队伍,都用上了“95-1PLUS”步枪,配备的是和95-1班机类似的超长重型枪管,护木也和95-1班机一致,很多人认为这种步枪就是95-1班机去掉两脚架来充当的。其实去国外参赛的“95-1PLUS”是特制的步枪,确实采用了95-1班机的重型枪管,但刺刀座还在枪管下方,而不是95-1班机的上置刺刀座。很多人觉得这种精度更好的PLUS步枪应该代替标准的95/95-1步枪装备全军,然而95/95-1班机空枪重高达3.95千克,比铣削机匣的AK步枪还重,PLUS步枪也不会轻到哪里去,若是想全军装备重枪管步枪,明显463毫米长的标准重枪管和334毫米的短重枪管更合适,没必要人手一支557毫米超长重枪管。
总结
其实95-1步枪还有很多改进之处笔者未能详细分析,例如改变握把与枪身夹角提升持握手感,换用不易出现划痕和起毛边的新型聚合物材料,修改膛线以适应新弹药,更换自动机缓冲装置,拉环式气体调节器等。笔者仅从使用者角度分析,很难的改进。
坦白而言,95-1若能提前5~10年诞生,绝对是一把优秀的步枪,依然采用燕尾槽来安装光学瞄具应该是95-1最大的败笔。95式标配白光瞄准镜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虽然有缺陷但意义非凡,在当时看来也称不上落后,但十几年后的95-1却依然采用这种方式固定光学瞄具,仅是改良燕尾槽与瞄具配合细节,虽然能兼容95式的老式光学瞄具,但也限制了其未来发展。
95式本身也有相当优秀的设计,从95到95-1,三段式枪机框,自动机弹性引导,三闭锁突笋枪机这些最核心的机构,已经优秀到几乎没有改进的必要,兼顾了精度、可靠性和材料工艺,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设计。95/95-1式百米3.2角分的单发精度在今天来看也绝对算不上差,俄罗斯最新的AK12步枪百米单发散布甚至还要略大一些,而得益于优秀的重心设计,95/95-1式的点射散布在常规自动原理步枪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小。当然最值得赞叹的,要属95/95-1极低的故障率,可以说是能“吊打”很多世界名枪。
95式本身的基础还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核心的自动方式/闭锁原理以及重心设计,反倒是在相对容易实现的人机工效和拓展性上略有欠缺,这一点也让笔者非常困惑。时至今日,95/95-1即将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但它已经在中国枪械史上留下了光辉而又濃墨重彩的一笔,今日我国轻武器取得的成就,都是利益于95/95-1等所打下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