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长学:设计学学科建设的学理方法和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学科建设实践

2021-07-13潘长学

设计 2021年12期
关键词:邮轮学科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 Edit 李杰 李叶

潘长学,武汉理工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首席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设计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产品设计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教育部工业设计國家人才培养实验区负责人。

概念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属性。概念不清对我们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和研究结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常我们讲学科建设与学科专业,“设计学科”是什么?整体来说,设计学科是设计人才培养中,培养具备设计能力所需要的系统性知识构成与培养体系。具体反映在教学、科研、设计服务活动中予以评价与界定。设计学学科有别于我们学科下面所属的各个专业,专业属于社会职业的范畴。如果我们的学科建设、知识体系建设以专业为对象进行组织,所谓的实用知识会使我们的设计活动变得越来越窄,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会随之减弱。一个专业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比如产品设计专业就需要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的支持。同时,一个学科可以在不同专业领域里发生作用,就像设计学科发展到今天,设计学的知识体系和设计独特的思维方法也给机械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兵器工程等各个学科、专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今天,中国的政府部门包括工程院、科学院、工信部、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等各个部门,都开始关注设计与设计创新,设计学科与工程科学、基础科学的协同越来越紧密。设计学学科对推动社会、商业、文化的意义越来越凸显。

设计学学科跟其他学科最大差别是在于知识与方法的开放性,设计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设计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变得非常困难。我们每天会感知到新的知识、新的知识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技术,但是设计学科基础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逻辑并没有改变,那就是提升造物的品质与价值,品质具有美好的含义,价值具有多维度的评判。李立新教授曾提出,设计学学科作为一种科学造物探索活动,其知识创新会随着人类造物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人的需求价值、行为使设计学知识不断地积累而拓展,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对于农业时代造物活动中的一般常识、个人技巧、传统权威以及其他一些知识来源而言,这种研究无疑具有更高的系统性、组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关于设计学作为一级学科放在艺术门类下也有其独特性和合理性。即使有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被引入到本领域,作为设计学科知识的本体意义都不会改变,我们是通过其他学科来帮助阐释、论证、理解设计的真实,或者提高设计的效率,这些交叉知识在具有价值的造物活动中成为设计知识与设计方法的一部分。当设计目标确定以后,设计师的很多活动和行为有这样一些特征:设计师会通过捕捉和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等方式对设计对象进行感知、学习、表达,或是通过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得到的独特形式,表达自己对设计对象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在表达过程中显现出设计师独特的个人技巧、意愿、想象力、经验等个人人为因素,这些都具有艺术属性与特征。

我们延伸再议设计活动中存在的时尚与流行这样一些概念。设计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发展以来,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对时尚与流行的认知一直趋于保守,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在设计学领域,时尚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农业社会绝对等级发展找自上而下的消费距离,它也是另外一种等级再现,但是展现出来的是消费距离。在消费下的政治、文化、技术驱动下形成强大场域,以至于成为普通消费群体的心理媒介。所以,时尚品不能仅仅用社会伦理、奢华、公平做简单的评判。时尚奢侈品在经济社会中是商业附加值最高的一个区块,中国也要发展区域经济,也要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这个在我们的设计中也成为重要议题。世界范围内时尚奢侈品的设计过程中有大量的前卫艺术家参与,这些时尚品成为艺术家参与活动的一个载体,艺术主张和艺术形式、艺术美感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可以看到哈林、昆斯、哈灵顿、村上隆等都参与到了LV、普拉达、迪奥这样一些时尚品的设计中。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时尚与流行也是设计活动中不必排斥的一个概念。当然,在社会可持续与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下,将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与时尚融合发展无疑是时尚设计的一次再定义。

当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为了获取设计信息、确定设计目标和制定设计计划、评价设计结论时,会借助其他科学方法或工具。例如,设计师在研究关于市场目标、用户行为、设计伦理评判等问题的时候,就会应用到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设计过程也会借助各种技术、算法、模型推演等工程应用科学方法进行理论验证、模型验证、应用验证、可互为验证等工作。现在有很多的学科博士在研究的时候都采用了工程学或基础科学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学学科具有知识交叉性、设计活动具有协同性。同时,设计活动中具有逻辑与规律性的工作会被工具逐渐替代,设计活动中新的创造行为将更具有价值。

设计活动即使应用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甚至应用了基础科学的知识以完成设计的实用目的,但设计的目标不能脱离设计中所呈现的美感,包括视觉美感、体验与使用中的舒适感、使用的象征意义、造物中的社会伦理与道德语言等设计学的关键问题。如果设计学在知识体系中抛弃了这些基础问题,未来新一代、从小具有良好艺术与审美品质的应用型工程师将取代设计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例如,著名的设计大师贝聿铭,他在整体做设计的时候不会把室内留出来,也不会把家居留出来,他会在应用工程基础上增加入文美感,所以他可以完成全部的工作。因此,设计学始终要抓住自己对设计美好感觉和美好美感呈现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设计学学科的根本。

关于学科交叉和学科协同。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真正的科学细化,科学之间的交叉性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学科发展都要通过另外一个学科进行协同、交叉,甚至以另外的学科为基础。在科学领域就有非常成功的学科交叉和协同案例,科学领域科学方法论从实证向系统综合转型。我们以生物工程学为例,在以电子电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以实证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生物工程学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高精细分析化学、纳米分子科学、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计算机软件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药物筛选高通量技术等学科和技术进行集成,他们要做生物分子计算机元件、人工智能生物计算、合成细胞生物系统等。生物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学科交叉和技术综合,同理,设计学与其他学科门类的交叉协同工作,一定会给设计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工作内容和更开阔的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的知识体系是有规律的,这是我对学科的认知,每一个大学或每一个教育单元可能会有自己的体系,但是它的规律没有问题。

第一層级,设计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最底层的基础是设计学的文化范式。一个是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符号与中国图像的问题,一个是中国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问题,这是我们文化的基础。

第二层级,认知、逻辑和体验。设计学的逻辑是什么?我们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逻辑思辨方法和体系是什么?我们要有自己的设计方法论。设计学科在今天的社会因其开放性和无限性,使信息接收和信息评价也成为我们认知和逻辑上的重要内容。

第三层级,对形态审美与表现。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不能离开它,艺术品鉴、在工业文明下的视觉秩序与视觉精度、塑形能力,所有素材原创力和表现力还不能丢掉。

第四层级,价值依据与价值标准。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和不同的价值评价体系,我们必须要区分我们每一个设计对象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哪里。我们不能把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放在一起比较,更不能把流行价值与健康价值放在一起比较,在不同领域里不同的对象所呈现价值的量、价值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第五层级,不断地跟上新技术、新材料、工艺、构造、生产、安全、法规。

第六层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今天的知识在课堂上170个学分、2800个学时,是完全没有办法在知识框架下进行基础知识讲授的。所以这个学科需要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层级,设计工具。这些工具会越来越多,操作也会越来越简单。它们不属于知识,仅仅是工具。

设计学科在这样的层级下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设计活动的基本能力。每一次的技术改变,都会不断推动新知识与新系统的组合、变化以提升解决新问题的可能性。设计学知识不会大起大落,也不会推倒重建,设计学知识系统也在不断地增补和完善。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对于设计学科来说,就是组织科学的设计知识系统,解决不同场域的和谐与效率问题。

设计领域非常丰富,设计已经深入到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文化、艺术、用品、服务、工具、城市、家居、装备制造,甚至国防也需要设计创新和设计的系统思维来助力。每一个大学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每一个大学不可能做好设计的全部工作,所以我们的学科和我们的专业建设要依托每一个大学在自己发展的优势和行业背景下,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科方向。设计学学科没有一言堂,设计学学科也没有唯外必好、土法就不行,它也是洋为中用的。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有三个背景:美丽的中国、美丽的城市、美丽的生活。到底美丽的生活是什么?到底美丽的城市是什么?这个是我们研究的命题。它的价值取向是绿色、健康、人本和社会美好;它的技术基础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将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科的建设融入到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文化,这个学科所有的建设和发展速度、频率都是与大学同步的,我们依靠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先进材料、交通、船舶、汽车优势行业,建设特色设计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搭建学科、专业协同交叉创新教育平台,教、产、研结合,培养面向未来中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行业所需的设计人才。目前,设计学和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学与先进材料/智能材料、设计学与汽车/信息科学经过多年的推动,已经建成了一些学科交叉体系和机制。

围绕着新型人才的需要,逐渐打破专业界限,建立了通识、方法、技术、综合模块,新知识体系与新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导向,从单一的知识信息教学模式向知识持续成长模式转变。

对于综合型大学来说,学科资源与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多年来武汉理工大学的设计学科一直在大学范围内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学科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学科平台。我们创建了设计学科、船舶工程海洋学科交叉的邮轮游艇设计研究院,创建了以设计创新创业为主要目标的学生创业梦工厂,在科学研究课题的孵化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项工作受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认可。同时,我们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使学科建设与国际本领域的学科知识发展同步。我们在海南成立了邮轮游艇设计与教育中心,与中船集团、海尔集团、东风汽车、华南建材建立了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1/大型邮轮的色彩识别分析系统

2/邮轮内装材料裁料软件

3/邮轮舱室绿色设计工具

4/具有“中国风”的邮轮时尚和旅游商品配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我们从2010年起就参与了国家212英尺大型游艇设计工作,从2016年开始主持和参与国家大型豪华邮轮、中型邮轮、极地邮轮等一系列的重大专项和课题。近三年我们设计学学科的交叉效应为学院、研究院引入可观的研究经费,在大学连续两年进入前三名。

在行业背景下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过程中,武汉理工大学主要做文化艺术、设计协同、设计工具、设计工艺、配套、设计管理等大学优势研究内容,这个理念定位与方法贯穿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

我们通过大型邮轮的科学研究项目推动学科下面四个专业的发展。大型邮轮项目推动设计学学科下面的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设计学科和信息科学及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发新的设计工具为设计学服务,图1为大型邮轮的色彩识别分析系统,可以分析判别全世界所有品牌不同邮轮的色彩关系和色彩规律。

图2为中国邮轮大型装饰工程材料精细化软件开发,使进口附加值非常高的装饰材料,在精细化下达到材料利用最大化。软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通过选择原板规格,增加目标材料编号,选择目标材料表面,选择加工间距等选项,自动生成材料排列预览,并能导出CAD图纸;二是通过排列预览,实现排列优化方案,节约成本。这款软件的开发有助于中国邮轮大型装饰工程材料裁料达到精细化设计要求。

图3为室内创新设计延伸分析系统建设,通过这个分析系统,分析总平面布局、总平面设计中会给室内空间造成的空气流动,以及磁场、细菌对皮肤和呼吸会造成哪些影响,反过来促进对平面设计、平面布局的改进。

图4为以中国文化为原型,为中国邮轮配套的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当代时尚品和旅游商品设计。

综上,政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国家一流专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成为中国船舶、汽车行业重要的设计人才培养基地,也成为行业重要的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基地。

*转载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ISBN 978-7302580874)

猜你喜欢

邮轮学科设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BUBA台灯设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
全球最大的豪华邮轮“独立之海”号下水
设计之味